分享

壮心不暮

 白水神木山人 2019-09-10

  谢稚柳、陈佩秋先生是当代艺坛巨擘,他们的卓越业绩可谓有口皆碑。在海上印社成立五周年之际,“谢稚柳陈佩秋艺术用印及作品文献展”在海上印社艺术中心举行,也许,这一活动的意义所在,已经远远超出展览本身。展览共陈列谢、陈二老各个时期各类题材的书法、绘画计三十余件。其中谢先生的《青城山玉鸦图》《柳荫泛舟图》《仿北苑山水》《纨扇仕女图》,陈先生的《红树鱼钩子》《岭云旦暮图》《梅竹双禽图》《仿唐寅沉沉良夜图》及其若干绘兰手稿等,皆为他俩的代表之作,让人们有机会亲睹这两位艺术大家的非凡手笔。

  在与书画为伴的漫长过程中,谢稚柳先生始终把借鉴之道看作是艺术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进入中年之后,他更是常年累月地亲近大量古代经典之作,并试图通过对各家各派的技法获取和性格认知,进而为自己的鉴定本行带来物质依据。如此次展出的《仿黄鹤山樵图》,便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但见作者在跋语上题道:“戊子五月,苦篁斋中效黄鹤山樵。元人中以论学北苑者当推山樵为大家。”彼时谢氏年方39岁,然表现在画幅中的精湛功力和由此而致的对于古人创作的移貌取神之能,则不得不让人叹服至极。

  谢、陈二老对借鉴手法与创作之径的彼此关系,在观念上可称大体仿佛。这个现象,人们能够从作者贯穿于整个表现形态的汲乳宋元一脉的尚古风貌中得到充分证实。

  大半个世纪以来,陈佩秋先生的创作活动一刻都未曾间断过,即便在十年浩劫中亦复如是。以陈先生的异乎常人的禀赋之高和问学之勤,她在艺术上的登峰造极之势已成必然。进入耄耋之年后,陈先生仍然努力尝试新的创作手法,继续徜徉于千丘万壑的五彩世界中乐此不疲。

  在书画创作不断深入的同时,陈佩秋先生每以自己的思辨敦敏,返溯流源地把视野展向对于古代绘画的再认识上,继而在业界提出新的理论见解。她的《从赵令穰<湖庄清夏>与<江村秋晓>之真伪看董其昌的作伪手段》等文篇,当属此中一例。

  在书画鉴定领域,如果说谢稚柳先生的代表之作是《鉴余杂稿》的话,那么针对《步辇图》《潇湘图》《踏歌图》等画作所存在的若干提问,便是陈佩秋先生关于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研究梳理及其真伪鉴别的重要话题。晚年陈先生此般老而弥坚的学习态度和治学精神,直令人们肃然起敬。

  篆刻之作一向为书画家和藏家的备受青睐之物。展品中,人们还欣喜地见到百年以来当时印坛名家为谢、陈二老所刻风格有别形制各异的印章凡五十多方。这些印章主要为方介堪、陈巨来、蒋维崧、简琴斋和钱瘦铁诸先生所作。细细观察之下,唯见阅尽历史沧桑的每一方印石和朱白相映之下的片片印蜕,似乎都在诉说劫后余生的百般幸运和前辈艺术家们的金石交谊。

  值得一提的是,遥想当年,巨鹿园谢氏画室中曾高悬着一块三尺大小的匾额,所镌“壮暮堂”三个章草大字,便出自人书俱老的当代书法大家王蘧常先生手笔。难忘印象中,是王氏之作那苍古旷畅的笔体特征,好一派黄钟大吕式的逼人气息至今挥之不去。十分难得的是,此趟展览居然也将“壮暮堂”书迹原作张挂到了现场。从署款纪年看,此匾为1986年所写,彼时受书者77岁而作书者87岁,两位老辈间的年龄整整相差十岁。

  谢稚柳先生一生重于礼仪。饶有意味的是,往日谢氏友人间多见获赠的“壮暮堂藏烟”,这次也出现在展柜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初,随着国门渐开出访频繁,这一小小墨锭的出现,自可一时充当方便携带的礼尚往来。记忆中,这批当时委托上海墨厂制作的墨块总共八十锭,从开模到成品大约用了半年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这一边侧同时刊有“别部斋监制”字样的谢家藏墨,不料如今竟也成了稀罕之物。

  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艺术永远是一束永不凋谢的花朵和顽强生命的象征。

(责编:张丽玮、戴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