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去嘉兴(13)沈钧儒与石头

 吴越尽说 2019-09-10
 

沈钧儒纪念馆位于梅湾之北环城南路,沈钧儒(1875—1963年),字秉甫,号衡山,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从一个科举进士脱胎换骨成为一位纯粹的民主主义者,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

 

沈钧儒像
 

故居建于清代晚期,粉墙黛瓦,古朴典雅,占地。建筑面积,设立了瞻仰大厅、展览大厅,还有一处“与石居”。于1998年修缮并对外开放。

 
 

关于他的经历和对国家、对司法的贡献大家或多或少了解一点,尤其是他一生中最闪光耀眼的“七君子”事件,更是家喻户晓,不再多叙。

 
 

嘉兴沈氏家族从明朝迁居而来,世居砖桥街口,因沈钧儒的祖父任苏州知府而曾住在苏州,沈钧儒便出生于苏州盘门内通关坊,他在故乡嘉兴停留的时间很短,仅在1887年、1889年、1890年回到户籍地嘉兴,应童子试和秀才乡试,才在祖居里住过一段时间。他28岁时中举,29岁时考中进士,是清朝最后一代进士,一年后赴日本留学,从此开启他争取民权和民主的生涯。在嘉兴期间,他写下一首描述家乡的诗《嘉兴》:

绕城宫柳拂长街,桥外睛漪净似揩。
  寄语里人须早起,南湖烟景晓来佳。
  桐乡李子满篮兜,王店荷花贴水浮。
  行过双山一凝望,蒋侯第宅最宜秋。

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对故乡的环境、物产非常熟悉,透出亲切、亲近的细腻感情。

 

与石居
 

他的嗜好是收藏石头,他那年考中进士后被分配到贵州司主事,在贵州安顺就拣过石头;抗战时期在重庆嘉陵江边也拣过石头;凡是他工作所到过的地方都拣过石头。新中国建国后,无论是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在烈士陵墓前拣过石头;还是去苏联访问,在列宁住过的地方也拣过石头。这些廉价也是无价的纪念品伴随了他的一生。据介绍,沈钧儒从他祖上开始、到他的后代,收藏石头的家传已经传到了第七代。1939年他为《与石居》题写了一首五言诗:

吾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

  掇拾满吾居,安然伴石眠。

  至小莫能破,至刚塞天渊。

深识无苟同,涉迹渐戋戋。

 
沈钧儒收藏的“长江青”和“长江红”石头

 

与石居石头藏品
 

有人把他喜爱石头与他的信念和政治抱负联系在一起,而我们作为普通人,就是看作他的爱好和家传,或许有着性格因素,但这与政治没有直接关系?难道他家七代收藏石头,都跟政治有关?

写于2019年9月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