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预告 | 韩晓民:河南人文地理第四期-许昌民间记忆

 litie666 2019-09-10

主题:河南人文地理第四期-许昌民间记忆

   嘉宾:韩晓民

     活动时间:7月25日 15:30

  当韩晓民先生将《民间记忆》的书稿放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欣喜是:河南豫中的一个地方又有一位作家在做这件事情。在这本书里,他将许昌这个古老文化名城及其周边地域的传说故事、信仰崇拜、民间风俗、风土人情......一概进行系统深入而细致的搜集、记录和梳理。可以想见,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曾经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

  我认为,在当前这样一个物质主义和重商主义的时代,仍有一些个人不计名利得失,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默默地去做涉及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绵延赓续的事情,这首先就应当获得社会的承认和敬重。

  ......

——夏挽群  

本期嘉宾

韩晓民

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研究员,专栏作家。

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

现供职于许昌县政协文史委,主编有《许昌县文史资料》。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净土》、民俗纪实散文《民间记忆》等书。

《民间记忆》节选——菜馍

韩晓民 | 文


  烙馍卷菜,有馍有菜,却不能简称“菜馍”,因为馍是馍、菜是菜,临时搭班,无法以一名冠之。

  确实有一种馍,就叫菜馍。两张烙馍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中间是菜,显然,菜不是后来塞进去的。

  做菜馍,菜有讲究,素淡为主,很少加入肉蛋等荤腥食材,而且可根据口味的不同进行调配。韭菜、菠菜、绿豆芽、小茴香、苋菜、荆芥、大白菜等,都很理想。苋菜配荆芥,小茴香配绿豆芽,白菜配豆腐、碎粉条等,都是绝唱。把菜洗净、控水,然后切成碎片或细丝,拌以葱、姜、盐、香油等调料,制馅备用。


  锅拍是旧时常见的炊具。高粱茎秆一根挨一根,麻绳穿连成平面,两层一横一竖叠在一起,再穿连为一体,修剪成圆,即成“锅拍”,又称“拍子”。可盖锅、盖缸、盖盆,可放馍、放刚包出来的饺子,做菜馍也离不了它。用途这么广,仅称其为“锅拍”,受了委屈。

  先擀一张烙馍坯儿铺在锅拍上,均匀地摊上菜馅,再擀一张盖在上面,沿两张面坯儿的边缘拍打一圈,两张烙馍坯儿便粘合在一起,菜则暗藏其中。面坯儿黏性大,拍打之后,下层面坯儿也会沾在锅拍上,须一点一点地揭下来,手持锅拍,轻晃几下,离散了,对准鏊子,反手一扣,菜馍便到了鏊子上。生手没经验,扣偏、扣斜,很正常,扣地上的也有,练熟之后便得心应手。

  几翻之后,面坯儿已熟,而菜馅半生,把菜馍放在另一张锅拍上,一张压一张地摞在一起,利用其余热,使菜变得更软、更熟,这个过程俗称“塌”,所以做菜馍又叫“塌菜馍”。


  菜馍软香,素菜虽清淡,但决非淡然无味,没了荤腥的压抑,素味儿反而更加张扬和鲜明。淳朴清新,有时也许胜过浓妆艳抹,菜馍正是如此。

  口味重的,抹上酱豆或辣椒油,佐以蒜瓣,另有一番滋味。做菜馍的菜多为蔬菜,加盐后易下水,吃的时候沥沥拉拉。制馅时可用香油拌菜,油浸一段时间后加盐,则不下水或下水很少。或者,制馅时干脆不放盐,备一碗蒜汁儿,盐放蒜汁儿里,熟菜馍切成小块,蘸蒜汁儿吃,味道更鲜美。这种吃法太矫情,适合闲人雅品。


  菜蟒其实也是菜馍,但做法很别致。也是先制馅儿,煎鸡蛋剁碎,韭菜切碎,热水烫软的粉条剁碎,葱末、姜末,油盐、五香粉,制成馅儿。这种馅儿,是经典素馅儿饺子的馅儿,做成馍,什么概念?擀出一张烙馍面坯儿,馅儿摊其面,折叠成长条状,上笼蒸熟即成菜蟒。

  烙馍的手法,蒸馍的至熟方法,菜馍的内容,所以别致。菜蟒的皮儿是蒸熟的,筋道而透亮,里面金黄的鸡蛋,碧绿的韭菜,油嘟嘟的粉条,很是养眼。制作如此复杂,外观如此夺目,内容如此丰富,其味道可想而知。取名为“蟒”,盖其形粗而长,其它方面,与“蟒”似无瓜葛。

  馍与菜的完美结合,口福多多,方便多多,如外出,带上菜馍或菜蟒,处处都有家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