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完饭就往厕所跑,你的直肠子是痰湿困脾所致,4种情况需分清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19-09-10

昨天有个读者向我诉说了他的苦恼,每次吃完饭总想去厕所大便,还经常出现腹痛,腹痛就要去大便,大便后腹痛能减轻,因为这种事搞得都不敢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

这位读者除了上述症状之外,还伴有大便不成形,胃纳差,夜晚睡觉多梦,白天困倦乏力,身高172cm,体重75kg,从身高体重来看偏肥胖,询问后得知:舌淡胖有齿痕,稍有瘀斑。

从以上情况来看,这位读者虽然胖,但应为虚胖,他的这种情况应为痰湿困脾所致,脾虚无力运化,故见纳差、便溏、食后欲大便;土虚木乘,故见痛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讲下:痰湿困脾的具体辩证和改善。

“直肠子”,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人的常见戏称。这类人的典型特点就是,特别容易拉肚子,爱腹泻,消化不良,很多时候一吃就拉,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刚吃完饭就想上厕所。因此,这类人被称为“直肠子”。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类人往往有虚胖、超重、肚子大、不爱运动、肌肉松散等痰湿内停的倾向。

其实,从中医角度来说,这类人的主要问题在于痰湿困脾。脾主运化,对人体的消化吸收有着重要影响。人体内痰湿过盛,会给脾的运化带来障碍和影响。脾运化失常,该下沉的气机不能下沉,该清扬的不能清扬,于是就形成了经常性的腹泻。一吃饭就上厕所,与此有直接关系。

怎么样辨别自己是否是痰湿困脾呢?

1.形盛体胖。

2.胸腹胀满,或不欲饮食,或头晕,如头部裹着毛巾。

3.痰多,口干而不欲饮,身体沉重,神疲易困。

4.舌淡,苔白腻或白滑。

为什么痰湿会在脾出现呢?

“脾为生痰之源”,脾担当着运化水湿、谷物的重任,精微(营养部分)由脾的输布功能运送到全身,糟粕部分由二便排出体外。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寒湿则困脾,就会水湿不化,凝聚成痰湿。

那我们来具体看下痰湿困脾该如何改善

痰湿困脾

表现:饮食不香,不思饮食,口苦咽干,小便赤涩,便稀有味,苔白腻,脉弦数者。

治则:燥湿化痰,泄热清脾

宜用:清脾汤加减(出自《济生方》卷一)

湿困脾土

表现:脘痞腹胀,周身倦怠,肢体沉重,纳谷不馨,厌油腻,口黏,吐白痰涎沫,大便黏滞不爽或溏泄,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芳香醒脾,燥湿行气

宜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邪弥漫,中上同病

表现: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头昏沉重,厌食纳呆,口中黏腻,渴不欲饮,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治则:宣肺理气,健脾祛湿

宜用:半夏厚朴汤加减

完谷不化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当脾功能好的时候,食物吃进去之后可以被脾收摄主,然后来不断消化,有用的变成水谷精微营养全身,没用的化作糟粕向体外传导。如果脾的功能差,没有力量将食物的有用部分运化,食物在体内走了一个过场,没来得及说一句台词,就只能按照原样被排出体外了。这就是为什么脾虚的人,一吃完饭就像上厕所。中医对此有更形象的描述,即“完谷不化”。

治则:健脾、益气

宜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直肠子”也需分清楚辩证才能更好的改善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