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品赏鉴 | 何绍基《涪翁诗卷》

 夕妙斋 2019-09-10

纸本,纵40厘米、横704.5厘米(全卷),南京博物院藏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书法家。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道光十六年进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福建、贵州、广东乡试正副考官,四川学政等。出入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律算,精小学、金石碑版。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主讲浙江孝廉堂。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被誉为“清代第一”。著有《东洲草堂金石跋》《东洲草堂诗·文钞》《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等。南京博物院所藏《涪翁诗卷》是何绍基书写黄庭坚诗词的行草书精品之作。本版刊发的为其中的一部分。
何绍基在书法上具有非常精湛的造诣。自早年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等人入手,广泛临写北朝碑刻,不断上追秦汉篆隶,尤其欧阳通《道因碑》《张玄墓志》给他以相当的启示,使其书法形成了秀润清刚、纵逸超迈的审美格调。他自己亦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在历代书法取法上费了很大的心力。何绍基晚年一直致力于汉碑的临写,于《礼器碑》《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衡方碑》《礼器碑》《史晨碑》《石门颂》等汉隶名碑,数十遍以至于数百遍临习,为其书带来极为强烈的金石韵味。何绍基所书的《涪翁诗卷》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当是其个性面貌已经成熟的晚年时期的作品,从中确实能够感受到何绍基注重风骨气势、注重自我个性表现的书法特色。该作全幅呈现出雄放畅达、高旷自适的精神气度。《清人文集别录》认为何绍基“胸次高旷浑穆”,《清史列传》谓其“性卓荦,豪于饮”,《弈人传》强调其“平生好游山水,以棋局相随”的高旷情怀……也正是由于何绍基独特的性情和深厚渊博的文化学识,才创造出“为有清第一”的书法艺术面貌。
何绍基《涪翁诗卷》章法布局注重行气的一气贯通,尤其围绕中轴线进行左右飘荡布局行笔,更增添了全幅气势的流动感和节奏。由于是应友人约请,没有太大的创作压力,因而不计工拙,在章法布局上或疏或密,或繁或简,或严谨或洒脱,轻松自然,给人以动静自如、凝练畅达之感,将自我的内在精神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此件作品在结体布局上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特色,既有颜真卿宽博雄伟的特点,也有欧阳询、欧阳通书法结体险峻茂密的造型意态,汉魏六朝碑版以及王羲之、李邕书法秀美、雄畅、妍便的特色也都被何绍基吸收进来。此幅书卷中字形常作斜侧之态,竖画常向右倾倒,因而字的体势常展示出向右斜侧的险妙意态,呈现了诸多活泼的精神意趣。全幅的字体不是均衡划一,有或大或小、或长或扁、或正或侧、或肥或瘦的变化,高矮参差,增添了结体的丰富性。
此幅《涪翁诗卷》用笔也值得重视,全幅用异于常人的回腕笔法进行书写,个性独特。注重中锋用笔,追求用笔的厚、韵、雄、浑、淡、远,用笔以丹田之力送之,雄放畅达而又沉涩古拙,不愧为有清一代用笔巨匠的精品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