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福源巷

 陶成熙 2019-09-10

今日长沙地图中原福源巷所在位置,已经被改造为小区住房及王府井大楼,原位置西段仍有一段小巷,但已非原福源巷。


文/卢楚良

福源巷从长沙地图上消失已有好些年了,但仍令我十分怀念。说实在的,这条地处繁华闹市中的小巷,虽冠以幸福之源的美名,名声却远远不如与之相连的黄兴路八角亭,甚至不如连接它与臬后街细巷子倒脱靴的名声响。


1984年长沙地图中的福源巷


不过在这条不足300米的巷子里,从上世纪50年代在至本世纪初也有过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在这里曾有过两个著名商店,两所小有名气的学校,两处美丽的花园,两家颇有地方特色的酒店,一幢曾称雄长沙的仓库,一家承载着文化特色的工厂和一个记录着历史的政府机关,还有……反正都很吸引人们的眼球。


两家商店:最难忘九如斋的法饼



两家商店雄居福源巷东进口的两侧,正门都对着八角亭,只是侧门开在巷子里。一家是生意兴隆通四海全国有名的老字号九如斋;另一家是财源茂盛达三湘,静静的做着大生意的医药公司。


想当年的九如斋大堂内外顾客川流不息,柜台之前是里三层外三层。四乡八挡的人们都被她精致美味的糕点,亮丽可心的糖果,散发着特殊香味的腊鱼蜡肉吸引到这里。一车车食品原料从福源巷的侧门运进去 ,大包小包的商品从八角亭的前门提出来,九如斋不知给多少人留下过美好的回忆。



*陈先枢供图


对我来说,最难忘的就是价廉物美的法饼,五分钱一两粮票一个。九如斋的法饼软软的,香香的,吃在嘴里有一股牛奶味。过去家里穷,小孩子不到过年过节是没有糕点尝的,只到得了病,不想吃饭,母亲才从九如斋买两个法饼,以示安慰。


福源巷口的医药公司是当年长沙市西药和医疗器械供应的主渠道。门市零售是小头,大宗药品是从福源巷的侧门拉走的。药品价值高,又易损易碎,所以运费奇高。1961、1962年用板车把两百斤药从福源巷拉到163医院,一次可挣20元。尽管当时我也在假期中拉板车挣学费,但这样的好生意一次都没有遇上过。


两所学校:有长沙市最大的民办中学



两所学校是福源巷小学和湘江中学。


福源巷小学是解放后长沙城里开办得最早的公立小学之一。制度严格,学费低廉,1953年不满7岁的我试图报名入校,结果“惨”遭拒绝。而比我小两月的隔壁小伙伴,到丽泽小学(即后来的火后街小学,当时是私立学校)一报名就进去了。差别是丽泽的学费是9万,而福源巷只要3万5(旧币)。



原湘江中学总部在三兴街,分部分别在福源巷、药王街,三处相隔不远,学校西侧与福源巷小学仅一墙之隔。文革后,学校并入三中,即现在的明德中学。福源巷小学业于本世纪初在拆迁中撤消。如今原福源巷所在位置的八角亭社区,已无学校存在。


湘江中学则是长沙市最大的民办中学,这所学校是由一些散在社会上的知识分子一些高中毕业生办起来的,专收那些没有考上公办中学但还想继续升学的学生。您千万不要以为湘江中学的学生都是差生,1964、1965年贯彻“阶级路线”,不少品学兼优的学生仅因出身不好,公立中学进不去,因此只能在此就读。那年代的湘江中学也是人才济济。


两个花园:不乏社会名流的身影



提起两个花园,年代就比较久远了。一个花园在福源巷中部转弯的地方,是朱家的,园子不大。沿着围墙有一排高大的槐树,使福源巷中段显得郁郁葱葱。初夏时节,满树洁白的槐花飘来阵阵的花香,一阵大雨过后,花儿落满街道,能使人领悟一番“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意境。


园子中间有一栋西式别墅,大门通向别墅的小路两边种满了兰草,别墅窗前的草坪里有大株的七里香、夹竹桃,小株的月季、杜鹃和别的花。除了冬天园子里总是有花看。后来园子归公家了,树被砍了,花也没了,园子里修满了房子,做了交电公司的临时仓库和工棚。在家用电器时新的初期还做过家电维修站,只是那栋别墅没有拆。


此处即为原福源巷中部的大致位置,已被小区王府井大楼取代。图/城小忆


70年代初,名模瞿颖的爷爷住在那里。1970年七一街道文艺汇演时,瞿颖的父亲瞿继之受居委会之邀,辅导我们街道青年跳了一曲“大刀进行曲”。受到全街道老老少少的关注。至于瞿颖是不是福源巷出生的,我就不知道了。


另一处花园是林家的。在我懂事时,花园已凋蔽了。园子里只剩下几棵大树和几间很破旧的房子。但从1950年至1954年的几年中,园子像变戏法一样换了几次脸,搞了不少名堂。先是做露天茶园,又叫夜花园,茶园办得热火朝天,茶客十分踊跃。


园内几百张竹靠椅分几片摆开。一西一北建有两个高台雅座,使茶园显得错落有致。到夜晚灯火通明,高朋满坐,觥筹交错,其气氛不亚于今日的解放西路的酒吧。听父亲说,露天茶园开张时唐生智等社会名流都来捧场。


唐生智(1890年-1970年)


后来茶园不开了,又办成一个体育场。大坪中间修一个篮球场,旁边挖了个沙坑,立一副双杠,这就是体育场的全部家道。不过大门修得很气派,直到1993年福源巷拆迁时才拆掉。有人说50年代的体委主任是球主任,一点不假。他们眼里只有篮球。


体育场的主要活动就是打篮球。练球者比赛者,有干部有学生,一天到晚川流不息,利用率非常高。体育场深受附近居民的欢迎,小孩子们更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乐园。当年我还是学龄前儿童,最感兴趣的就是在沙坑里玩沙子。1954年以后,体育场停办了,场子里建起了三栋干部宿舍,从此八角亭地区唯一的体育场地消失了,居民们感到很失望。


两个酒家:美味让人垂涎欲滴



再说两个酒家,年代也很遥远。一个叫福源楼,在巷子西头铜铺巷子口子上,两层楼,大门上边福源楼三个大字写得苍劲有力,大堂内曲尺形的柜台,使人联想起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柜台后的壁柜里摆着一坛坛老酒,红布包着米做的坛子盖,竹筒筒做的酒提子,一切都是那么古香古色。


民国老地图中的福源巷、铜铺巷、到(倒)脱靴巷。  翻拍自《一个城市的记忆——老地图中的长沙》


特别是柜台上摆着一个玻璃灭蝇瓶更是别致。三只脚支撑一个大肚子,肚子里装有水,瓶颈较小,瓶肚子中间有一个通道,瓶子下面放一点甜的东西做诱饵,苍蝇下面飞进去再也出不来。这样的摆设,加上几个老头伴着柜台喝酒,真是太有情趣了。


酒店的二楼是餐厅,巷子里的红白喜事都在那里摆酒。某日,父亲的一个朋友续弦,在福源楼请客,我们小孩子是照例不能参加的,那天他们在楼上喝酒,我们在楼下玩。酒香菜味不断从楼上飘下来。


我实在经不住美味的诱惑,蹑手蹑脚地爬上楼去。刚从楼梯口升出头,就被新郎倌看到了。结果我被拉到餐桌旁,美美的吃了一顿。现在回味起来,那红辣椒韭菜花炒牛肉还是让人垂涎欲滴。


此处即为原倒脱靴巷、福源巷口大致所在位置   图/城小忆


另一家在巷子中部,与有名的倒脱靴对口的另一条小巷赵家老屋内。火柴盒式的西式建筑上赫然写着它的招牌--老老天顺。老天顺最有名的是神仙钵饭。特小号的蒸钵放一点米,放一点水,用大火蒸熟,香气扑鼻,一餐吃得十几钵,使吃饭者有似神仙般的快乐。


当年最热闹时,一餐要开20多桌。老天顺停开后,那栋房子办了一个补习学校,叫众信学校,专招未考取中学的复读生,这所学校就是湘江中学的前身。再后来,这栋房子变成一个纺织车间了。


一幢仓库:前身是长沙百货大亨“大德昌”



福源巷的仓库很有历史,解放前是长沙百货大亨“大德昌”的。前门的店面不大,只有一层,在臬后街,后面的仓库很大在福源巷,三层十五六米高,由一半红砖一半青砖砌成,占地面积差不多两千平方。


仓库大楼靠臬后街一头离街20米左右就没修了,墙壁上还留着待建的搭口。这是在等待解放路的拓建。仓库的红砖墙上还嵌着一块麻石碑记:“民国三十七年遵章让街四尺”。清楚地表明至少是1948年长沙就筹划拓建解放西路了。



图中楼宇即为在仓库原址上所建,此为靠福源巷的一侧,另一侧为“金色年华”。


1967年旧仓库拆除,在原址上新建了一座针棉织品仓库。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沙乃至全省大部分针棉织品是从这里批发出处的。现在仓库的位置已建设成为大名鼎鼎的“金色年华”。


一家工厂:东风牌墨水誉满三湘



体现长沙文化特色的工厂是长沙墨水厂,它生产的东风牌墨水誉满三湘。这家老厂在公私合营时叫彭三和詹友乾笔墨厂,长沙的笔墨虽不如湖笔徽墨名气大,但也是老字号。他们把几米长的笔,雕龙化凤的墨摆在八角亭门市部 的橱窗里,也能引来路人啧啧称奇。


东风墨水厂出品的搪瓷缸  图/7788收藏网


1959年福源巷小学搞勤工俭学,与墨水厂挂钩,专门为他们打磨胶木瓶盖。也磨不了多少小学生们一双双娇嫩的小手。后来两名玩劣小学生发明了一台磨瓶盖机,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还保护了小学生的手。这件事得到了区政府里的表扬。玩劣学生从此变成了优秀学生了,操行等级由丙等升为优等。工厂和勤工俭学真的培养新人。墨水厂的大楼一直到解放西路建成后几年才拆掉。


西区人民政府:居民们沾了礼堂的光



从八角亭往巷子里走,大约50米就可以巷子的右边看到一栋门脸不大,但比较精致的房子,这就是50年代的西区人民政府了。政府里面有多大,多深,我们小孩子是不敢进去看的。只知道大人们进进出出。门口经常有各式各样公告,上面常印有区长马魁毛笔签名的大印,不知道老先生现在还好吗?政府设在福源巷,当然要和福源巷的老百姓打成一片。


要说沾光,居民们主要沾了礼堂的光。区政府礼堂不大,能坐三四百人。那时福源巷小学湘江中学都没有礼堂,开个大会,搞次歌咏比赛,就得借用区政府礼堂。特别春节期间,礼堂里天天有文艺晚会。


如今在原福源巷中段、东段,已建起了王府井百货大楼。图/城小忆


在没有电视的年代里,文艺晚会是老百姓的文化大餐。诸如花鼓戏打鸟,黄梅戏夫妻观灯,湘剧柜中缘等,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晚会由企事业单位轮流主办,我们街仿邻居进去是没有问题的。当时我们的文化生活令不少街道羡慕不已。区政府的确是和人民心连心。


这些福源巷的点点滴滴,我想它的老居民们是不会忘记的。


拓展阅读

 


福源巷,民国时长沙许多商号巨头,如湖南总商会会长左学谦、太平洋百货号董事长苏寿嵩、裕孚钱庄老板常子诚、大德昌百货批发号老板林绍元等,都居于此街,故福源巷有公馆一条街之称。上世纪80年代后,这些公馆陆续被拆除,唯有左学谦公馆保留至20世纪末。左学谦公馆为二层楼房,右附八角楼,红砖清水墙,小青瓦,坡屋顶,木门窗,凸形外围墙,石库门,内有小院。2002年,左学谦公馆连同整个福源巷一道被拆除。其地所建起的建筑,即今之王府井百货大楼。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