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约闺蜜喝茶,闺蜜把她嗷嗷待哺的儿子乐乐也一起带出来,乐乐这小子长得白白胖胖,讨人欢喜,但吃饭过程中,闺蜜时不时拿纸巾给他擦眼屎,并且乐乐还表现的很不耐烦。 眼屎其实是眼部分泌物,正常人都会有一定分泌物,眼皮的腺体会分泌油性液态的分泌物对眼睛有保护、润滑的作用。当分泌物中的水份蒸发后,与飞尘、泪水等混杂在一起就会形成眼屎。 尤其是晚上睡觉长时间闭着眼睛,分泌物容易积聚在一起,所以早晨醒来会有白色或透明的眼屎,这是正常的生理情况。但为什么有些像豆豆一样的孩子会眼屎多、眼屎黄? 中医认为,眼屎与肝气郁滞,虚火等因素有关,一般称之为“灼热”。 人体内一旦产生了积热,灼烧津液,眼部的津液损伤,蒸发得快了,就会导致孩子眼屎增多,颜色变黄。常见的原因有两种: 1、饮食不节,食积生热。 宝宝这种处于发育阶段的肠胃,消化等功能本来就尚未健全,喂养过多的营养导致孩子难以消化,造成食积化热而“内火”。 就拿乐乐来说,闺蜜说她不在家的时候,她婆婆也就是乐乐奶奶,经常宝贝孙子,给宝宝吃一些肥甘滋腻的食物,这样的喂养孩子不“内火”那才怪了! 另一个要提醒:宝妈吃油炸、煎食物,再给宝宝喂奶也会引起宝宝体内积食生热。尤其是先天脾胃虚弱的宝宝,宝妈一味的乱进补,就更容易伤害脾胃,所以为了宝宝,宝妈们咱们能忍就忍吧,虽然咱们中国美食享誉天下,但咱忍一时,大家相安无事,不忍则,相信宝宝生病也会折磨你半死..... 2、肝气不疏,郁而化火。 肝天生是“常有余”的,除了指孩子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之外,也包含了孩子容易感受外邪,容易化火化热,肝火旺的特点。 肝火旺就会影响情绪。肝主怒,肝火过旺就会表现为情绪暴躁,爱发脾气,睡眠不好等,所以你别看她是个宝宝,人家发脾气也是有原因的,只是人家小不会说。 宝宝的很多行为,实际上跟肝有很大的关系。而肝开窍于目,这些热邪循肝经上至头面,则会直接影响孩子眼部分泌物的调节,引起眼屎黄而多。 眼屎多、眼屎黄该怎么调理?一听到“积热”两个字,很多家长又想着急忙给孩子喝凉茶,或者吃一些性质寒凉的食物,认为“祛祛火”就好了。 实际上,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祛火”的效果,还会导致孩子脾胃更加虚弱。 对于孩子内热大、眼屎多的情况,治疗的主要原则就是清热泻火,消积导滞。 健胃消积贴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非常重视脾胃的养护。 胃主纳食,以和降为顺。
(1)按揉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上第一、第二脚趾缝向上大约两横指宽的地方,按下去有很强的酸胀或胀痛感。 按摩前先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用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太冲穴3分钟,然后换右手拇指按揉左太冲穴3分钟,反复2~3次,按揉力度以产生酸、胀、痛感为宜,最好每天早、中、晚各进行一次。 (2)拨阳陵泉穴 中医认为肝和胆互为表里,而阳陵泉穴是胆经上的一个穴位,配合太冲穴按揉可增强效果。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用手心对准膝盖骨,大拇指在内侧,四指在膝盖下外侧旁边有一个高出来的小骨头即为腓骨小头,阳陵泉穴就位于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坐位,两手拇指分别按置于两侧阳陵泉穴。先按揉阳陵泉穴1分钟,再用力横向弹拨穴位处的肌腱3~5次,以有酸麻感为好。每天早、中、晚各拨动一次。 青皮甘草蜜: 取青皮,甘草各100克,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透泡发,加热煮沸取汁,每20分钟取汁1次,共3次,将3次药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加入适量蜂蜜,煮沸即成,装入瓶中储藏。每次服用1汤匙,每日2次。 对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胸闷不适等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