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代 “重贰拾肆两壹钱 ” 中型银锭

 昵称73575260 2021-01-28

前不久, 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收集到一枚民国时期在浙江嵊县出土的金代银锭。据以前公布的考古资料, 金代银锭在内蒙、甘肃、陕西、北京、河南、山东、山西、黑龙江等地均有出土, 但是, 在浙江地区, 尚属首次。

不同的是, 浙江发现的这枚金代银锭,并非一般见到的五十两大型银锭。此锭正面有水波纹, 背呈蜂窝带珠粒状。面上铭刻“行人◆◆元”、“秤子妞公靖”、“重贰拾肆两壹钱”、“又壹钱”、“又弍钱/少半钱/陈元秤”, 以及“仁守信(押)”、“◆银(押)” 等文字和印记。铭文中对重量的记录精确到钱, 又进行校秤, 这是金代银锭区别于宋、元银铤的重要特征。经实测, 通长118、上首宽86、下首85、中腰42、厚15mm, 重965g, 相当于南宋贰拾伍两型中铤。

上海博物馆周祥先生将金代银锭划分为贡银、税银、盐司银、使司银和地金银(流通银锭)五类① 。浙江发现的这枚金代银锭,铭文中并没有出现像上供、纳税、盐司和使司那样的文字, 只有重量标识、称重及校秤人名, 其性质, 当属地金银。中国钱币博物馆金德平先生也认为:“可能是民间贸易流入(浙江)的”② 。

此前, 关于金代银锭的重量分级, 一般认为只有“五十两” 一种。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彭信威先生在《中国货币史》一书中著述:“金人一向通用白银, 以五十两为一铤”。随后又补充说:“自然还有别的等级” ③ 。

彭先生所说的“别的等级“, 除了一两到五两分为五等的承安宝货, 只提到一枚重约十两, 带有“龙江饷银天会年造” 铭文的砝码形银锭④ 。

郁祥祯先生在研究文章中还介绍: “迄今出土的(金代)银锭有天会、大定、明昌、承安和泰和五个年号” ⑤ 。这五个年号的金代银锭, 据考古发现, 大定、明昌、泰和均为五十两型大锭, 承安为一至五两的小锭。

其中, 较早的天会银锭, 未见实物。1993年, 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金融研究所和云南省钱币学会编辑出版的《中国历史银锭》一书, 发表了一枚重950g的金代中型银锭⑥ 。遗憾的是, 由于图片资料不甚清晰, 结果未能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

正是由于除了五十两以外的金代银锭极为少见, 所以, 研究人员根据文献记载和现有的考古发现, 提出了“金代官铸铤银只有`五十两' 一个等级” ⑦的看法。

浙江嵊县发现的自铭“重贰拾肆两壹钱” 银锭, 形制规整, 铭文中有“秤子妞公靖” 和“陈元秤” 等称重和校秤的专职人员, 应该是一枚金代官铸银锭。值得重视的是, 它的原始纪重经过二次校秤, 最后经陈元校秤后得出的重量是“贰拾肆两壹钱/又弍钱/少半钱”, 即为“贰拾肆两贰钱半”。按现今的重量单位换算, 金代一两, 约合今秤39.8g⑧ , 也就是说, 这枚银锭的计算重量为965.15g, 与实测重量仅有0.15g之差。因此, 即使从流通领域考察, 它的属性, 也应该是金代中型银锭。这枚中型银锭的发现, 不仅丰富了彭信威先生关于金代银锭“还有别的等级” 一语的内涵;而且, 对金代官铸银锭等级问题的深入讨论, 会有积极意义。

《中国历史银锭》收录 校秤“贰拾伍两捌钱” 测重950g

注释:

① 周祥: 《银锭》, 上海书店出版, 2003 年8 月版第17页

② 2009年12月17日金德平先生看到电子邮件中的银锭图片后作出的分析。

③ 彭信威: 《中国货币史》第六章, “金元的货币”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年11 月第1 版。1965 年11月第2版, 第550页

④ 书中提到银锭上有铭文“阿扭记” 三字, 系引自《东亚钱志》, 或许, 它就是这枚银锭的出处, 可是, 我们并没有见到有关这枚银锭更多的资料。

⑤ 郁祥祯: 《金明昌二年解盐银锭》, 见《中国钱币》1993年第1 期第40页。

⑥ 汤国彦: 《中国历史银锭》,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20 页图56, 注文:“四十六两六钱四铢××运司×伯×称贰拾伍两捌钱, 长11.3 厘米, 腰7.7— 7.5厘米, 腰5.1厘米, 厚1.6 厘米, 重950克” 。

⑦ 王雪农:《有关宋金官铸银铤(锭)形制特点和等级标准的几个问题》, 见《中国钱币》2000年第1期第13页。

⑧ 周祥:《银锭》第96页,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年8 月版。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1年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