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爱你没商量我的 2019-09-11
  • 实拍文物·让美流传


在秦朝废墟中创立的西汉王朝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经济逐渐恢复,农业和手工业在文帝和景帝时均得到较大发展,仓廪充实,人民安居乐业,出现“文景之治”,其国力在武帝时期达到全盛,汉朝成为当时最繁荣富强的国度之一。


两汉时期,猪肉不仅是当时主要的肉食来源,也是祭祀活动中的祭品。1971年广西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出土的西汉带圈陶屋,展现了当时养猪的情况。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带圈陶屋·四库全叔拍摄

汉代的养猪风气遍及社会各阶层,猪的选育和饲养管理技术达到新的水平,当时中国已经有华南猪、华北猪、四川小型黑猪、江苏大伦庄猪、贵州黔西南猪等优良猪种。养猪业和农业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带圈陶屋·四库全叔拍摄

汉代畜牧生产业发达,六畜兴旺,在厚葬之风影响下,家畜成为汉墓中常见的随葬动物,多数为陶俑形象。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彩绘陶鸡·四库全叔拍摄

作为“六畜”之一的鸡是最常见的随葬动物,如1999年陕西省汉景帝阳陵从葬坑出土的西汉彩绘陶鸡,不仅出现在帝王及诸侯陵墓中,鸡也是一般贵族和平民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物。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彩绘陶鸡·四库全叔拍摄

东汉收获戈射画像砖画像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戈射图。戈射为古代一种较为特殊的射猎方式,是以绳系矢而射。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东汉收获戈射画像砖·四库全叔拍

下图为收获图,描绘了肩挑稻捆、用手镰掐穗和用钹镰刈除稻秆的场面。农业和渔业是汉代四川盆地最重要的生业活动。农业则以稻作为中心,渔业则可以分为田池养殖渔业和自然捕捞渔业。此画像砖正是巴蜀地区“民食稻鱼”的稻作农耕特色的形象反映。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东汉收获戈射画像砖拓片·四库全叔拍

东汉制盐画像砖是汉代四川盐场的写照,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制盐的全部过程。煮盐是汉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盐业也是汉政府三大重要赋税收入之一。汉代的制盐业颇为发达,当时盐的种类主要有海盐、井盐、池盐和岩盐。其中井盐主要产于川滇地区,尤以蜀地井盐闻名全国。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东汉制盐画像砖·四库全叔拍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把产销盐铁权力收归国有,全国设立盐官,实行盐业专卖制并管理盐业。东汉和帝时期,宣布“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铁”,把盐铁开采和专卖的权力让给豪强大姓,蜀地盐场生产也由私家经营,豪强大族把持盐井。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东汉制盐画像砖拓片·四库全叔拍

汉代人们相信死后可以在阴间继续过生前的美好生活,除了把现世所用器具随葬外,还制作了大量的奴婢侍从随葬,希望在阴间继续享受侍奉。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汉代陶庖厨俑·四库全叔摄影

这件成都市六一一所汉墓出土的汉代陶庖厨俑,为墓主准备膳食的家务奴仆,案面摆放着猪头、狗头、带蹄牛腿、鱼等肉类食物,生动地再现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汉代陶庖厨俑·四库全叔摄影

湖北省荆州市高台5号汉墓共出土西汉髹漆陶瓮2件,形制、大小、彩绘纹饰等相同。器内髹红漆,外髹黑漆。器盖在黑漆地上用红漆彩绘几何形云纹。器身自上至下由8道较粗的红线分隔成7个纹饰带,用朱红、赭色等色彩绘纹饰,肩部勾勒卷云状变形凤鸟纹,上腹绘云气状变形凤纹,中腹部绘几何形卷云纹,下腹绘变形几何凤鸟纹图案。整器图案色泽鲜艳,线条流畅,纹样繁缛而又变化多端。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髹漆陶瓮·四库全叔摄影

湖北省荆州市凤凰山168号墓出土的西汉豹纹漆扁壶,木胎,两侧肩部各饰一个青铜铺首衔环,器内壁髹红漆,器表以黑漆为地,绘有7只豹子。壶盖上为1只昂首躬身作前进状的花豹,正背面各3只,其间绘有鸟纹、云纹和圆圈纹,这6只花豹姿态各异,凶猛而矫健,其中位于壶壁右下角的花豹正奋力追捕一头企图逃跑的獐鹿。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豹纹漆扁壶·四库全叔 拍摄

整器花纹繁缛,构思精妙。西汉王侯贵族有驯养豹子的风气,豹子是西汉墓葬随葬品中常见的形象。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豹纹漆扁壶·四库全叔 拍摄

同墓所出西汉漆奁,卷木胎,出土时奁内装有12根竹签和2块珠片,盖内及外底各刻一“仁”字。该墓共出土漆器160多件,器形有耳杯盘、盒、盂、壶、樽、卮、案、勺、匕、奁、扁壶、匜等。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漆奁·四库全叔 拍摄

其中奁5件,均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为地,上用红、褐、金黄等色漆绘云气纹、云龙纹、鱼纹、豹纹等,色泽艳丽,线条流畅,构思巧妙,展现了汉代高超的漆器工艺。从漆器铭文可知,它们产自成都市府所辖的漆器手工业作坊。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漆奁·四库全叔 拍摄

同墓所出西汉装耳杯漆盒,木胎,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器表用朱、灰等漆绘云纹及变形凤鸟纹,内盛放有10个套叠在一起的耳杯。耳杯又称“羽觞”,常用作酒器以饮酒,也可用作食器。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装耳杯漆盒·四库全叔 拍

2003年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枣园汉墓出土的西汉鎏金青铜鍾,从考古出土实物看,汉代形制相同的这种盛酒器有的自铭曰“壶”,有的自铭为“鍾”,鍾和壶应是同一类型的器物。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鎏金青铜鍾·四库全叔 拍

2003年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芙蓉园1号墓出土的西汉鎏金青铜樽,为盛酒器,属筩(tǒng)形樽,是汉代特有器形。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鎏金青铜樽·四库全叔 摄影

盖面和器壁满饰云气纹,其间錾刻有牛羊和瑞兽,盖内面、器腹、内底饰彩绘凤鸟及云气纹图案,器外底饰红底墨绘凤鸟云气纹。器内及底部彩绘图案当为随葬前所绘。

从文物看汉代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汉鎏金青铜樽·四库全叔 摄影

这些考古出土的大量汉代文物内涵丰富、工艺精湛,显示了王朝的富强、物质的充裕、市场的活跃和文化的发达,是秦汉时期物质文化高度繁荣的实物证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