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叶开始 器乐比赛 成为了年轻演奏家 在国际上 崭露头角 的途经 如何才能过关斩将? 俘获挑剔的评委和观众们呢? 小编来告诉你
I.穆洛娃 Viktoria Mullova 1975 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大赛冠军 1980 西贝柳斯小提琴大赛冠军 1982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冠军 气场高冷,自信稳健 穆洛娃在中国乐迷中向来有着“冰美人”的雅号,她个子高挑清瘦,面色冷峻,不苟言笑,自年轻起在舞台上就有一种冷艳高贵的气场,配上她那凌厉精湛的演奏,有着十足的女王范儿,难怪年纪轻轻时在国际顶尖赛事上夺冠如探囊取物般顺利。 杰出的器乐演奏家,除了高超的演奏技巧外,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气质和面貌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什么比沉着冷静、自信淡定的姿态更令观众心悦诚服的了。相反,许多年轻演奏家尽管手头功夫很优秀,但夸张的面部表情和累赘的肢体动作,仍然是常被乐迷诟病的方面。外表的冷静,并不代表音乐的冷漠,听听穆洛娃演绎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不是有着烈火般的热情? II.伊利亚·卡勒 Ilya Kaler 1981 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冠军 1985 西贝柳斯小提琴大赛冠军 1986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冠军 技巧全面,发挥稳定 杰出的演奏家,不一定非要高调张扬,但一定要具备稳扎稳打的基本功。同样一段快速的琶音,是囫囵吞枣地糊弄过去,还是清晰流畅地奏出,在资深乐迷和专业人士眼里是一目了然的。一部大型的作品演奏下来,哪些技巧薄弱,哪些技巧精湛也是很直观的。 俄罗斯小提琴大师卡勒在许多乐迷心目中,也许并不是一位狂拽炫酷的演奏家,但他的演奏总能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舒适感。他在演奏时不会过分强调理性或感性,不会以过快或过慢的速度处理乐句,这种在扎实、全面的技巧掌控下的张弛有度,是十分赏心悦目的。下面我们可以欣赏一下他演奏的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III.吉东·克莱默 Gidon Kremer 1959 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冠军 1960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冠军 个性鲜明,不落俗套 克莱默的演奏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性格特征的,这令他弓弦发出的音色非常具有识别性。如果你看过他当年参加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的录像,一定会惊叹于他那魔鬼般高超的演奏技巧。也正因此,他当年能同时获得卡拉扬和伯恩斯坦这两位指挥帝王的青睐。 克莱默被视为一位现代小提琴作品的专家,与大部分小提琴家不同,克莱默将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演绎并推广二十世纪的音乐作品上,许多现当代的作曲家都特意为他创作过小提琴协奏曲。下面是他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部分人运用约阿希姆或克莱斯勒的华彩,惟独他使用诡异神秘的施尼特凯版本华彩。 IV.卡瓦科斯 Leonidas Kavakos 1985 西贝柳斯小提琴大赛冠军 1988 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冠军 多种风格,驾驭自如 希腊小提琴家卡瓦科斯是活跃在当今琴坛上数一数二的小提琴大师,从各个方面来说都不愧为一位顶级高手。他的演奏范围极广,从巴洛克音乐到现代作品,从大型协奏曲到无伴奏小品,甚至还时常亲自指挥乐队声部。他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有着极强的把握能力。 他最擅长的作品之一便是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大家能听到的版本,基本都是西贝柳斯修改后的版本,但他还有写过一个更具交响性、技巧更艰深的原始版。卡瓦科斯作为一位希腊人,演绎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作品是如此地道,竟让西贝柳斯的后人不顾他生前的遗嘱,把这部小提琴的原始版谱子交给卡瓦科斯演奏并录制成唱片。琴声中描绘的那种北欧冰山般壮丽萧瑟的景象,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V.哈恰图里安 Sergey Khachatryan 2000 西贝柳斯小提琴大赛冠军 2005 伊丽莎白女王小提琴大赛冠军 真情流露,绝不造作 亚美尼亚小提琴家哈恰图里安,虽然名字跟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很相近,但据小编所知,二者并无亲属关系。他的父亲和姐姐都是非常优秀的钢琴家,但在音乐的天赋和表现能力上来说,哈恰图里安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奇才。 在小编看来,他是当今年轻小提琴家中最优秀的一位。当今不乏技术高超的年轻小提琴家,但是大多空有技术,在思想深度上差强人意。而哈恰图里安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有着极其敏感的情绪以及细腻深刻的演绎能力,他的琴声仿佛清澈的泉水能让你一眼望穿他内心的波澜涌动。下面请欣赏他演奏的勃拉姆斯《第三小提琴奏鸣曲》。 自信、扎实、独特、广博、真挚 在本届 斯特恩小提琴大赛 中 许多选手身上都闪烁着这些品质 ▼ 长达近四周的激烈角逐 大赛终于落下帷幕 一起揭晓6位决赛选手名次吧 ▼ 冠军 周颖 Nancy Zhou 亚军 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太平洋之星” 奥尔加·什劳布科娃 Olga ?roubková 季军 戴安娜·季申科 Diana Tishchenko 第四名 陈家怡 第五名 丁章媛 第六名 唐韵 恭喜以上六位选手 期待两年后第三届的大赛盛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