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岭,宜居的村庄

 孙维宏的图书馆 2019-09-11
梦里园林:孙震(原创)
关注

河岭,宜居的村庄

昨天 阅读137

老兵说事(123)

1978年底,不满17岁的我从这里出去当兵,至今已离开老家潜江市王场镇河岭村41年了。服役第4个年头,我第一次回乡探亲,我的家因故已搬迁到邻村红桥,从此,河岭村成了父母家人和我共同的老家。1985年,我从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归建后,退伍到了安徽芜湖工作。从此,我只有到了春节才有时间回家乡陪父母过年。短暂的几天,除了与家人团聚外,我总得抽个半天时间,驱车到河岭村绕一圈,看看自己的老屋台基,看看河岭村的变化,走马观花,释放和抚慰自己日益严重的思乡之情。

重回老家河岭

今年8月底,母亲90大寿,我和爱人顶着炎炎烈日,疾行千里,从芜湖赶回潜江乡下,为母亲贺寿,也顺便避暑度假。休整了两天,我又情不自禁的再次去到河岭村。自己曾经生活了17年的老家早已经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可是,我还是拼命想再去捡拾一些童年的印记,忍不住走了又走,看了再看。

沿着村里的公路步行,我边走边看,年轻人都不认识我,我也没去细问谁是谁家的子女,只有乡音倍感亲切。1978年12月我去当兵,正是改革开放的元年,之后的40年,河岭村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是泥泞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低矮平房变成了家家户户的高楼洋房;从烧柴挑水吃变成了烧液化气用自来水,冰箱彩电洗衣机是生活的必备,天热天冷有空调,如厕有抽水马桶;播种收割有了农机,村民用上了宽带、太阳能热水器、有线电视,年轻人都开上小汽车……现代新农村完全超出城里人对农村的刻板印象,更令我神往和自豪!

这一次很特别,我在河岭村委会门外,偶然遇上了村委书记、村主任涂其海,他是低我一届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40年没见过面,竟能一眼认出我来,倍感惊喜和亲切。涂书记邀我到村委会坐一坐,说是以往知道我写过家乡河岭村的散文,知道我们这些长年在外地工作的家乡人,特别关心自己的家乡,便与我聊起我最想知道的河岭村的现状。

河岭村是潜江市王场镇的一个纯农业村,紧邻江汉油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村381户人家1609人,拥有耕地面积4071亩,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19147元,是个很不错的数字。这里的农民半工半农,一部分人在油田打工创收,另外一部分人在农村田地里精耕细作,靠土地保生活,谋发展。村“两委”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引导、指导”上下功夫,在扶贫解困上做文章,带领全村在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施展才能,建设美好家园。

忙时种地,闲时打工

河岭村挨着油田,村民依靠油田打工,收入十分可观,而传统种粮种油种棉,风险大,收益差,因此有的村民曾一度放弃或不热衷于种田。

土地是村民的衣食父母,是个宝。村“两委”引导村民不抛荒,不弃种,不忘本,特色种养殖和精耕细作,以种田致富的典型事例,引领村民热爱这块养育了祖祖辈辈的黑土地。

1组村民涂道权一半时间在周边打短工,一半时间耕种自已几亩地,除了桃树、水稻、蔬菜、棉花等,今年又在自家两亩水田里种下太空莲,眼下正是采摘期,他们夫妻每天凌晨两点下地摘莲蓬,五点钟便将新鲜清甜的莲子米送到集镇出售,预计一季莲子米可以收入超万元,另外还可适量挖釆一些藕带自家食用。虽说人很辛苦,釆摘期每天都有两三百元收入,心里还里喜滋滋的。儿子媳妇都在油田上班,有份稳定收入,根本不用操心。

河岭4组邵士义,1组徐社华是村里种植能手,除了自己的田地,还外包农田百余亩,种粮种蔬菜,上年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

自己富不算富,带领村里乡亲共同富才算富。村里的能人加好人卲士义闲时都在周边承接工程,带着二、三十名左邻右舍的村民打工,让农闲时的村民每月可挣四、五千元收入。一批依靠油田做商贸、餐饮的村民,亦工亦农,靠勤劳的双手,早已是有百万财富的的致富带头人。

河岭村人,只要热爱土地,辛勤劳动,都可以过上安逸的日子。

发挥地方产业优势扶贫

河岭村所在的潜江市,是闻名全国的小龙虾之乡,养殖龙虾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涂其海书记介绍,河岭村也有不少贫困户,基本上都是因病因残致贫。根据上级安排,必须在今年底全部脱贫,这是村“两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村民李万娇,有两个小孩,前些年患上了淋巴癌,为治病花光了全部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万幸的是治愈成功。扶贫工作组和村委会帮助她利用荒塘养龙虾,市扶贫工作人员在熊口镇为她联系上好几千元的免费苗种,亲自带着她上门学习养殖技术。养殖成功后,李万娇又开始30亩虾稻田养殖,扩大规模,年收入达到10万元。

典型的引领是最有效的脱贫办法。这两年,她带动了16户村民养殖小龙虾,脱贫致富。


河岭村先后有41户因病因残家庭105位村民生活困难。上级扶贫工作组进村后与村“两委”共同想办法,开展以典型带动,全面帮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10余户申报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扶贫,不让困难家庭的孩子辍学;贫困户进行特色养、种植的,户均予以二千元的补助。让他们从种半夏,养猪养虾养鸡,种蔬菜等见效快的种养殖开始,挣快钱,看到希望,脱贫路上不掉队。

  村里人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工余生活

河岭村民风朴实,村民能歌善舞,热爱生活。他们喜欢看皮影戏,唱潜江花鼓,也喜欢劳动之余健身,跳广场舞……过去苦于条件受限,要跑到油田去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很不方便。


经济发展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也要跟上趟。河岭村积极筹措资金,在家门口建设施,方便村民文体活动。16年开始,上级驻村工作组帮助到市文体局争取了10万元的项目资金,加上村积累,河岭村总共投资40万元,在2017年建起了全镇第一家室内健身房,免费向村民开放;建起了村民广场,添置了体育活动器材;建起了文化馆阅览室。村民广场上十几种体育器材,给村里老龄人带来乐趣,年轻人则是忙里偷闲到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劳作一天的大妈们,每到傍晚,相约来场上百人的广场舞,愉悦心情。露天卡拉OK则是村民一展歌喉的表演舞台……

文体活动的丰富,聚人心,睦乡邻,正风气,村民打牌的人少了,热衷于健身的人多了,多少年前出现过的小偷小摸现象绝迹了。

安逸、祥和的小村庄

村委会大院,堆放有不少电灯杆,涂书记介绍,村里又准备投资十余万元,在村800米主要公路上追加安装70盏路灯,方便小学生早晚上学和村民安全出行。

河岭村河渠纵横,清波荡漾。河岭村天蓝地绿,树木葱茏。河岭村洋房连排,韵味雅致。河岭村地肥人瘦,田园如画……

村会计孙士亭对村里近些年的建设和发展,如数家珍,铺了多少水泥路,建了多少新房,添了多少汽车,有多少人考上了大学,从村里走出去的专家教授有多少,一样一样地向我介绍。他说,只要是从河岭走出去的乡亲,欢迎常回家乡来看看:何岭村去年4月被潜江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新村”称号,是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宜居村庄”,地处“水乡园林,龙虾之乡,曹禺故里,石油新城”之腹地,王场镇又是全国著名的“光纤小镇”,生活在这里的河岭人,幸福快乐着呢!

河岭村的今天告诉我们:文明的家园,宜居的村庄,是全体村民共同创建的结果。村党支部和村委的坚强领导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不让一组一户掉队,是走上共同富裕的成功之路。

期待河岭村人安居乐业,明天更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