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出血的真正元凶是幽门螺杆菌而非阿司匹林药

 金苹果6 2019-09-11

阿司匹林药不是胃出血的真正元凶

由于胃出血风险,许多病人不靠日常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和中风,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价格较贵、效果较差的疗法。

然而,科学家目前发现与阿司匹林有关的胃出血的真正元凶——一种常见的胃部寄生菌,这一新发现能改变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也能让健康的人抛开胃出血的忧虑,通过服用阿司匹林药预防肿瘤的发生。

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作为救生药可预防心脏和大脑动脉中血栓的形成,也可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症(一种常见的心脏不规则跳动症),后者能引起血栓的形成。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阿司匹林关联到较低的肿瘤风险,但是,它伴随着腹痛和胃出血的风险,因此,医生建议不要服用阿士匹灵。一般认为,阿司匹林的负面影响归结在对胃膜的刺激和溃疡的诱发。

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常见的胃部寄生菌——幽门螺杆菌(H. pylori)——很可能是溃疡的真正元凶,而阿司匹林只不过加重病情。在胃病发病率较高的日本,就开始使用虾青素+阿司匹林,据研究虾青素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胃幽门螺杆菌(H. pylori)。

科学家相信,通过清除这一种菌,更多的病人能提高阿司匹林的耐受度,从而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1/4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大多数感染者并没有出现症状,尽管它被认为是胃溃疡的主要诱因(约3/20的感染者形成胃溃疡)。

在这项研究中,患有内出血并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病人是调查对象,其中60%的病人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结果呈阳性。

研究人员解释道:“我们推测幽门螺杆菌引起溃疡,而阿司匹林通过细化血管引起出血。如果清除掉幽门螺杆菌,病人不会出现胃溃疡,因此服用阿司匹林不会提高出血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