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一篇:变乱之时应能处变不惊--《成人、成事与成业》

 溱湖之恋 2019-09-11

    此文为45岁以下者阅读最为合适,因为它能为你校正方向,力挽狂澜,是不可多得的良言与良方,就象大海中的航标。

第十一篇:变乱之时应能处变不惊

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垫底。《三国演义》一书中所写的“汉中一战”,曹操兵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不能做到处变不惊。

当时诸葛亮对曹操先布置疑兵、“瞒天过海”,夜夜鼓角齐鸣,直搅得曹军方寸大乱,退后三十里。继而诸葛亮又“打草惊蛇”,在阳平关四座城门放火呐喊,使得多疑的曹操心惊肉跳,弃关径直退出汉中。

可笑曹操戎马一生,在我看来还不如他的手下中郎将张辽。

一次,张辽按曹操的命令,屯兵在长化。临出发前,军中有人谋反。这天夜里,突然四处惊呼“着火了,着火了”!张辽一下从梦中惊醒,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下子骚乱起来。张辽处变不惊,对左右说:“传令下去,这不是造反,只有少数人制造混乱,想以此扰乱军心,趁乱行事罢了。”张辽亲率数人,在营中端立不动,不久谋反者尽数被抓来斩首示众,于是叛乱平息。

对于处变不惊,古人认为:“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勇者能搏猛兽,遇蜂蛰而却走;怒者能破和璧闻釜破而失色。”

临变有制,通达变化,这是大智之人才能为之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随机应变,不知如何面对眼前的变故,所以要受到变故的打击。临变不慌,机智对变,才是真正的能忍变乱。

至于如何做到“处变不惊”,我总结了五点:

一是善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变,不拘泥于成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通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二是要跳出思维方法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看问题,不为突出的事变所震慑。

三是要临变不惊,临乱不慌,处理变乱要有恒心,有决心,有勇气,不能手软心慈。

四是应该多注意总结、分析,在变乱发生之前做好相应措施准备工作,不至于事到临头,还不知如何应付,这样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

五是面对变乱要积极地寻求处理变乱的方法、而不能慌不择路,毫无原则可循。

诸葛亮与曹操争夺汉中之时,曹军实力强于诸葛亮,但终因人不能做到“处变不惊”,才中诸葛亮“疑兵之计”,狼狈而逃,拱手让出汉中。由此看来,说“处变不惊”是成就大事的必备的素质,一点儿也不为过。

※我读初中时,就能面对突发性事件处变不惊。一天夜里12:00,风大月暗。突然听到远邻狗的叫声,且离我家渐近。我便悄悄地吹灭油灯,轻轻无声地打开大门。来到猪圈背着月光的墙边。看到有人在偷我家的小桑树,等到还没有拿走之前,我大喝一声,大胆的毛贼,老子在此。那小偷闻声便逃,我一个箭步冲上去,看清了他们的面目,方才放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