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的神话中,有一些非常奇形怪状的生物,到现在都已经灭绝或者进化成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了。比如说恐龙在侏罗纪时代是一方霸主,但是也经不起灭绝的命运。就有这么一本奇书,记载了远古时期的珍兽,那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山海经》。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认为我国是没有家猫的,家猫是从外面引进过来的,真的是这样么,在《山海经》中记载了这样一种生物。《山海经》中山经篇曰“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 鬣,名曰胐朏。养之可以已忧。”意思就是说,再往北四十里,有座山叫霍山,山上有很多构树。山中有一种野兽, 形状像捏,长着白色的尾巴,脖子上有鬃毛,名字叫肭触,把它飼养在身 边可以使人忘记忧愁。 有古籍这样描述道,拥有狸的外形,月牙般的眼睛,这个描述应该就是猫了。那么为什么总是有人说我国没有家猫呢,这可能跟留下的文字记载有关。周朝的时候把野猫称为狸,唐宋以后把家猫称为狸奴,名称的转变印证了驯化的历史。 在《吕氏春秋》中有这么一句“狸处堂而众鼠散”。堂是先秦建筑里的核心,这里的狸如果不是已经被驯化,又怎么会待在里面呢。我们有理由相信,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人为了铲猫屎而满头大汗,我国驯化猫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而猫字的出现确实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庄子秋水》曰“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意思就是说骐骥骅骝这些千里马奔跑起来可以一日千里,但是用来抓老鼠就比不上猫科动物,这是因为它们的技巧(作用)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礼记》上记载“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在这里猫字已经出现了。周朝有祭八神的传统,就是祭祀保护农业的神明,学名八蜡。猫字不是象形字,而是形声字。左半部分为兽类的属性,右半部分则指猫常驱赶田间地头的老鼠。 古时猫被驯化是有实用目的的,但实际上,猫是很难被驯服的。当我看到朏朏的时候,似乎印证了这一说法,山海经通篇没有猫字,所以它展示的内容年代应该比周早。古人驯化它竟然跟现代人一样是为了解闷,朏朏无疑就是古时最早的宠物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