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我的语文老师

 归去and来兮 2019-09-11

本文参加了【感恩教师节】有奖征文活动

我,大山深处的一名女娃,八周岁时父母把我送进了学堂,在这里先感谢我的父母,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丝毫没有犹豫就让我上学,并倾尽所能为我们姐弟三创造最好的读书条件。在上世纪70年代,小学是五年制,我启蒙的小学学校是祠堂改造的,依稀记得叫“杨家祠堂”,但很奇怪的是附近的村组并没有“杨”姓人。杨家祠堂很破旧,好几面墙东倒西歪的,用许多木头撑着。

我的第一位语文老师姓“解”,她的自我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我姓xie,不姓jie,是解方程的解这个字,读xie。”解老师是下放学生中的一员,漂亮,很喜欢笑。解老师主要教我们拼音识字,那时乡村小学老师大多是当地的村中毕业生,也有极少的高中毕业生,他们都是地方上的“秀才”,这些山乡里的秀才启蒙时拼音学习的不规范,所以校长特地请城里来的学生——解老师教我们语文。解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就回城了。二十多年后,我在县医院里见到了她,她已经是一位白衣天使,我和她打招呼,刚开始她自然是不认识我的,后来我们聊得很开心,她回忆起那段下放生活,一点没有伤心,全是快乐的回忆。

二年级上学期时的语文老师是毛老师,当地的高中毕业生,他个子不高,微胖,性格和善,说话慢条斯理的,时不时幽默一下,逗得我们开心大笑。二年级下学期,我们搬进了新校舍,新校舍是下放学生劳动时的养猪场改造的,不过条件比祠堂好多了,没有倒塌的危险,窗户多了,教室也明亮了许多。不知道是教室不够,还是老师不够,我的二年级下学期是和五年级合班上的,老师先教五年级,我们写作业,然后教我们,五年级写作业,语文老师是黄老师。三年级四年级语文都是黄老师,是两位黄老师,一位是很瘦的年轻黄老师,一位是爱唱歌的中年黄老师,现在已经记不清谁先谁后了,他们都很敬业。有一年期末考试,作文写我的同学,我写的是我的发小同学,描述她性格开朗和她的名字一样“爽”,有一双明亮的小眼睛,经常咯吱咯吱的笑起来,眼睛成了一道缝。中年黄老师到处读我的作文,夸我写得好。

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是王老师,他个子也不高,微胖,眼睛很大,一瞪起来眼珠像要跑出眼眶,我们都很怕他,上他的课都老老实实的。正月,家长让我们去给老师拜年,我们几位女同学相邀去王老师家,他很亲切,不瞪我们了,和他夫人为我们准备了一桌子好吃的,印象中有油条,我们都抢着吃。吃完饭,王老师夫人带着我们去“汤池”泡澡,汤池的热水是从地下的泉眼冒出来的,泉眼的水很烫。汤池是附近五里八乡的百姓冬天最喜欢去的地方,寒冷的冬天泡一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别提多美了。现在汤池有了好听的名字,叫做云溪温泉小镇,也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成为旅游度假胜地。

初中,我是在上土市中学度过的。上土市中学原名狮山中学,始建于1908年,是当地最高的学府,一百多年以来,无数的山区青年在这里学习成长,从这里走出大山,在各个角落为祖国做贡献,走出半生,满头华发,依然归来,在玉玺楼里转一转,在一二九路上走一走。玉玺楼因像一个玉玺置于精美的盒中而得名,主体建筑为青砖、条石、木材构造的二层转楼,极具东方色彩;楼外采用的高大罗马柱和圆窗设计,则是典型的欧式风格。玉玺是皇权的象征,建造者将校舍设计成玉玺形状,寓意从这栋楼内走出的学子,能“学而优则仕”报效国家,是典型儒家思想学以致用理念的体现。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是张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军人出身,部队转业后上的大学,他身材高大,在教室门口一站,不怒自威。但他对我们很和蔼亲切,总是温言细语,要求我们要有顽强的意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他带着我们学习,带着我们劳动,带着我们清理小水电站的淤泥——-当时学校有自己的小水电站,自己发电供晚上使用,这在当时山村人家还在用煤油灯照明的时代简直是奢侈,还带着我们插秧,我记忆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插秧,恐怖极了,腿上爬上许多蚂蟥,绵绵软软滑溜溜的,拽都拽不下来,好不容易拽下来,一腿的血,现在想来任然打哆嗦。张老师给我们学期的评语写得非常唯美,人人不同,各有特色,为此我很长时间都保留了成绩单,可惜还是不见了,如果那个年代有手机拍照多好,一定可以留下来。

我的高中时代依然是在上土市中学度过的,语文老师也姓张,瘦高个子,刚从大学毕业,满脸的书生气,教我们写议论文——那个年代高考多要求写议论文,教我们之乎者也,也教我们再别康桥,丁香一样的姑娘,经常给我们补充现代诗歌知识,黑板写了一板又一板,教我们抑扬顿挫地诵读诗歌,对不起张老师,原谅我到现在也还不会有感情地朗诵,也不会写议论文;很多学生因为张老师的启发鼓励,创立了文学社,还刊印了自己的报纸,曹同学那里好像还保存有当年的记忆。

我的大学语文老师换了好几个,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退休返聘的女老师,她操着一口京腔,给我们讲文学之美,文字之美,也给我们讲她的故事。她曾是皇城根下的大家闺秀,非常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毫不犹豫地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为新中国做贡献;她说她喜欢穿裙子涂口红,只要条件允许,她一年四季都穿裙子,她说中国的女子从骨子里就透着优雅,这份优雅和裙子最相配。确实,我们见到的她一直穿着裙子,且很知性优雅。

    感谢学生时代我所有的语文老师,是你们打开了我的知识之窗,让我透过这扇窗看这世界的风景,让口拙的我能通过文字表达对你们最诚挚的敬意。谢谢你们,语文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