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纪四(二)--象战  

 zqbxi 2019-09-11
    隋文帝晚年,群臣说林邑(即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多奇宝,于是在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委任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经略林邑。正月,刘方派钦州刺史宁长真等率步、骑兵万余出越棠(今越南宜春至海万霎间),自率主力以舟师出比景(今越南南部),林邑军乘巨象由四面合围,刘方便挖掘了许多小坑,坑上用草皮伪装,然后派兵挑战。林邑军不知是计,见刘方军败退,便穷追不舍,象多跌入陷坑,部队阵脚大乱。刘方派兵用弩射大象,象返走逃窜,林邑军溃乱不可收拾,被俘万人。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纪》里,谈到云南时,充满着好奇与敬畏之心。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象兵作战的记载,史称“小梁江之役”的元缅之战,“小梁江”即是今天的梁河县大盈江。
       1279年,元缅战役爆发,缅王统帅实力超群的6万象兵进犯德宏,元军将领纳速达丁奉命率1万多蒙古骑兵迎敌。本来就兵力悬殊,再加上蒙古战马从未见过大象,所以战事一开始,元军就吃了大亏。谁曾见过这种背上载着战楼的庞然大物?元军人马第一次亮相就丢了以往金戈铁马横扫中原威风,唯有丢盔弃甲、掉头逃跑的份。
       但当他们退到一片原始森林里时,元军指挥官果断地改变战术,命令士兵们下马,把马赶到丛林中拴住。他们以树为掩体,敏捷地用箭射象。在“敌楼”上,军队也奋力回击。双方万箭齐发,矢如雨下,蒙古人箭不停矢,而且一切兵器,都集中射击象队,战象中箭受伤,疼痛难支,突然退却,奔向身后的士兵,顿时冲乱了缅军的阵脚。站在象背上的军士也没法驾御自己的象队……结果,象军奔向森林,被粗大的树枝毁坏了象背上的敌楼,坐在里面的兵士也被撞死或撞伤。元军飞身上马,趁势追杀,大获全胜。元军以少胜多,生擒战象200多头。
        在小梁江之役100多年后,还有一场发生在明朝的“定边象战”。
       1388年,麓川的土司思发伦凑集15万军队,战象百余头,突然向明朝军队守卫的中线(品甸)发起进攻。平西侯沐英得到边报,立即挑选1500骑兵,从昆明奔赴定边(今南涧)与象军交战。
        比起元军来,明军对象军已不那么害怕,还多了些经验,尤其是掌握了火铳、神机箭等先进武器,战术又得当,明军先以骑兵进行骚扰,把敌军战象引出来,用火铳、神机箭等火器轮番攻击,“矢石俱发,声震山谷”,致使敌军战象惊逃。然后,明军再挥兵追击,破营夺寨,取得胜利。
       除了甲辰麓川之战外、明万历年间邓子龙平定滇西之战,都曾遇到过象阵。其中万历年间邓子龙平定滇西之战,在山道间设伏,以劲弩火箭一举打垮番酋象群,并以击毙之象“烹以享士”,犒劳三军。
        天启年间,在平定滇东盗匪的一次战斗中有头象“喷鼻中泥水作云雾,直挫贼锋”,“复卷一悍贼掷天坠地,蹴踏如糜”,后此象中毒矢而亡,军民感动其功为它立象冢于马龙山南,并有墓志铭载其功绩,此墓至今仍存。李定国在云南抗清时,军中也用大象以作战和运输。《马龙县志》里,有一首《义象歌》,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重温“象马之战”,军事爱好者会发现作战策略,我则看到漫长的云南与象的形成关系。在很长时间里,云南都被描述成一个大象满街、孔雀满天的形象。云南因为象而成为古云南形象的代表,是因为历史上云南关于象的记载实在惨烈,令人惊心动魄。
隋纪四(二)--象战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隋纪四(二)--象战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隋纪四(二)--象战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隋纪四(二)--象战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隋纪四(二)--象战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隋纪四(二)--象战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隋纪四(二)--象战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綦良攻慈州刺史上官政,不克,引兵攻行相州事薛胄,又不克,遂自滏口攻黎州,塞白马津。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内,帝以右卫将军史祥为行军总管,军于河阴。祥谓军吏曰:“余公理轻而无谋,恃众而骄,不足破也。”公理屯河阳,祥具舟南岸,公理聚兵当之。祥简精锐于下流潜济,公理闻之,引兵拒之,战于须水。公理未成列,祥击之,公理大败。祥东趣黎阳,綦良军不战而溃。祥,宁之子也。

    帝将发幽州兵,疑幽州总管窦抗有贰心,问可使取抗者于杨素,素荐前江州刺史勃海李子雄,授上大将军,拜广州刺史。又以左领军将军长孙晟为相州刺史,发山东兵,与李子雄共经略之。晟辞以男行布在谅所部,帝曰:“公体国之深,终不以儿害义,朕今相委,公其勿辞。”李子雄驰至幽州,止传舍,召募得千余人。抗来诣子雄,子雄伏甲擒之。抗,荣定之子也。

    子雄遂发幽州兵步骑三万,自井陉西击谅。时刘建围戍将京兆张祥于井陉,子雄破建于抱犊山下,建遁去。李景被围月余,诏朔州刺史代人杨义臣救之。义臣帅马步二万,夜出西陉,乔钟葵悉众拒之。义臣自以兵少,悉取军中牛驴,得数千头,复令兵数百人,人持一鼓潜驱之,匿于涧谷间。晡后,义臣复与钟葵战,兵初合,命驱牛驴者疾进,一时鸣鼓,尘埃涨天,钟葵军不知,以为伏兵发,因而奔溃;义臣纵击,大破之。晋、绛、吕三州皆为谅城守,杨素各以二千人縻之而去。谅遣其将赵子开拥众十余万,栅绝径路,屯据高壁,布陈五十里。素令诸将以兵临之,自引奇兵潜入霍山,缘崖谷而进。素营于谷口,自坐营外,使军司入营简留三百人守营,军士惮北兵之强,不欲出战,多愿守营,因尔致迟。素责所由,军司具对,素卽召所留三百人出营,悉斩之;更令简留,人皆无愿留者新九灭重生。素乃引军驰进,出北军之北,直指其营,鸣鼓纵火;北军不知所为,自相蹂践,杀伤数万。谅所署介州刺史梁修罗屯介休,闻素至,弃城走。

    谅闻赵子开败,大惧,自将众且十万,拒素于蒿泽。会大雨,谅欲引军还,王頍谏曰:“杨素悬军深入,士马疲弊,王以锐卒自将击之,其势必克。今望敌而退,示人以怯,沮战士之心,益西军之气,愿王勿还。”谅不从,退守清源。

    王頍谓其子曰:“气候殊不佳,兵必败,汝可随我。”杨素进击谅,大破之,擒萧摩诃。谅退保晋阳,素进兵围之,谅穷蹙,请降,余党悉平。帝遣杨约赍手诏劳素。王頍将奔突厥,至山中,径路断绝,知必不免,谓其子曰:“吾之计数不减杨素,但坐言不见从,遂至于此,不能坐受擒获,以成竖子名。吾死之后,汝慎勿过亲故。”于是自杀,(王頍(551-604年),字景文,太原祁县(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出身太原王氏,南梁名将王僧辩之子。年二十,尚不知书,其兄王颙所责,感激诵习,通晓五经,好读诸子,偏记异书,当世称为博物,颇晓兵法。隋文帝时,为国子博士。坐事发配岭南,为汉王杨谅府谘议参军,参与谋反。隋文帝仁寿四年,兵败自杀,年五十四岁。)瘗之石窟中。其子数日不得食,遂过其故人,竟为所擒;并获頍尸,枭于晋阳。

    羣臣奏汉王谅当死,帝不许,除名为民,绝其属籍,竟以幽死。(杨谅(575年-605年),一名杨杰,字德章,小字益钱,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第五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朝宗室。封汉王。仁寿四年(604年),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之后被幽禁至死,时年三十一岁。)谅所部吏民坐谅死徙者二十余万家。初,高祖与独孤后甚相爱重,誓无异生之子,尝谓羣臣曰:“前世天子,溺于嬖幸,嫡庶分争,遂有废立,或至亡国;朕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有此忧邪!”帝又惩周室诸王微弱,故使诸子分据大镇,专制方面,权侔帝室。及其晚节,父子兄弟迭相猜忌,五子皆不以寿终。

    臣光曰:昔辛伯谂周桓公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嬖子配嫡,大都偶国,(内宠姬妾地位与皇后相等;外宠重臣与皇帝一样也可发号施令;庶子与嫡子相匹敌;大的都城与国家的势力相匹敌)乱之本也。”人主诚能慎此四者,乱何自生哉!隋高祖徒知嫡庶之多争,孤弱之易摇,曾不知势钧位逼,虽同产至亲,不能无相倾夺。考诸辛伯之言,得其一而失其三乎!(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确实寥寥无几,但不足以挽救危亡。萧衍也自认为简朴,同样不能挽救危亡。国运毕竟有多方因素决定。

    冬,十月,己卯,葬文皇帝于太陵,庙号高祖,与文献皇后同坟异穴。

    诏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男子二十二成丁。

    章仇太翼言于帝曰:“陛下木命,雍州为破木之冲,不可久居。又谶云:"修治洛阳还晋家。"”帝深以为然。十一月,乙未,幸洛阳,留晋王昭守长安。杨素以功拜其子万石、仁行、侄玄挺为仪同三司,赉物五万段,绮罗千匹,谅妓妾二十人。

    丙申,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渡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洛,以置关防。

    壬子,陈叔宝卒;(陈后主陈叔宝(553年-604年),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582年-589年在位。陈叔宝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祯明三年(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炀,葬于洛阳邙山。)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陈做皇帝不行,但做诗人胜任。

    癸丑,下诏于伊洛建东京,仍曰:“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今所营构,务从俭约。”

    蜀王秀之得罪也,右卫大将军元胄坐与交通除名,久不得调。时慈州刺史上官政坐事徙岭南,将军丘和以蒲州失守除名,胄与和有旧,酒酣,谓和曰:“上官政,壮士也,今徙岭表,得无大事乎!”因自拊腹曰:“若是公者,不徒然矣。”和奏之,胄竟坐死。(元胄,武陵郡公,河南洛阳人也,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嫡孙。祖父魏濮阳王元顺,父武陵王元雄,子元仁惠。孙元怀景。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于是征政为骁卫将军,以和为代州刺史。

    炀皇帝大业元年(乙丑,公元六〇五年)

    春,正月,壬辰朔,赦天下,改元。

    立妃萧氏为皇后。

    废诸州总管府。

    丙辰,立晋王昭为皇太子。

    高祖之末,羣臣有言林邑多奇宝者。时天下无事,刘方新平交州,乃授方驩州道行军总管,经略林邑。方遣钦州刺史宁长真等以步骑万余出越裳,方亲帅大将军张愻等以舟师出比景,是月,军至海口。

    二月,戊辰,敕有司大陈金宝、器物、锦彩、车马,引杨素及诸将讨汉王谅有功者立于前,使奇章公牛弘宣诏,称扬功伐,赐赉各有差。素等再拜舞蹈而出。己卯,以素为尚书令。

    诏天下公除,惟帝服浅色黄衫、铁装带。

    三月,丁未,诏杨素与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废二崤道,开葼册道。

    戊申,诏曰:“听采舆颂,谋及庶民,故能审刑政之得失;今将巡历淮、海,观省风俗。”

    敕宇文恺与内史舍人封德彝等营显仁宫,南接皁涧,北跨洛滨。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辛亥,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复自板渚引河历荥泽入汴;又自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达于淮;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杨子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东京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又作天经宫于东京,四时祭高祖。

    林邑(林邑国,位于中南半岛东部之古国名。又作临邑国。约在今越南南部顺化等处。此地原系占族(Cham)之根据地,西汉设为日南郡象林县,称为象林邑,略去象,故称林邑。东汉末年,有名为区连者,杀害县令,自称林邑国王。晋以后屡向中国朝贡。隋大业年间(605~616),隋将刘方征服之,设置林邑郡。唐至德年间(756~757)改称环王。其后定都于占城(Chamthanh),故此地又称占城、瞻波(Champa)、占婆、占波、摩诃瞻波、占不劳(Cham-pura)。至明代,为安南所灭。)王梵志遣兵守险,刘方击走之。师渡阇黎江,林邑兵乘巨象,四面而至。方战不利,乃多掘小坑,草覆其上,以兵挑之,旣战,伪北;林邑逐之,象多陷地颠踬,转相惊骇,军遂乱。方以弩射象,象却走,蹂其陈,因以锐师继之,林邑大败,俘馘万计。方引兵追之,屡战皆捷,过马援铜柱南,八日至其国都。夏,四月,梵志弃城走入海。方入城,获其庙主十八,皆铸金为之;刻石纪功而还。士卒肿足,死者什四五。方亦得疾,卒于道。(刘方(?-605年),长安人,隋朝名将。刘方曾出征突厥,大破沙钵略可汗的军队;平定交趾俚人的叛乱;攻占林邑,破其国都,记功而还。刘方“性刚决,有胆气”(<隋书·刘方列传>)。北周时承御上士,不久因战功拜上仪同。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相州总管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对此不满,公开起兵反对杨坚。刘方随上柱国韦孝宽平定了尉迟迥之乱。因功加开府,赐爵河阴县侯,邑八百户。

    初,尚书右丞李纲数以异议忤杨素及苏威,素荐纲于高祖,以为方行军司马。方承素意,屈辱之,几死。军还,久不得调,威复遣纲诣南海应接林邑,久而不召。纲自归奏事,威劾奏纲擅离所职,下吏按问;会赦,免官,屏居于鄠。

    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出水百余尺,台观殿阁,罗络山上,向背如神。北有龙鳞渠,萦纡注海内。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楼观,穷极华丽。宫树秋冬雕落,则翦彩为华叶,缀于枝条,色渝则易以新者,常如阳春。沼内亦翦彩为荷芰菱芡,乘舆游幸,则去冰而布之。十六院竞以殽羞精丽相高,求市恩宠。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马上奏之。

    帝待诸王恩薄,多所猜忌;滕王纶、卫王集内自忧惧,呼术者问吉凶及章醮求福。或告其怨望呪诅,有司奏请诛之;秋,七月,丙午,诏除名为民,徙边郡。纶,瓒之子;集,爽之子也。

    八月,壬寅,上行幸江都(江苏省扬州市),发显仁宫,王弘遣龙舟奉迎。乙巳,上御小朱航,自漕渠出洛口,御龙舟。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皇后乘翔螭舟,制度差小,而装饰无异。别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又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五楼、道场、玄坛、板{舟翕}、黄篾等数千艘,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乘之,及载内外百司供奉之物,共享挽船士八万余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余人,谓之殿脚,皆以锦彩为袍。又有平乘、青龙、艨艟、艚{舟爰}、八棹、艇舸等数千艘,并十二卫兵乘之,并载兵器帐幕,兵士自引,不给夫。舳舻相接二百余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多者一州至百轝,极水陆珍奇;后宫厌饫,将发之际,多弃埋之。(史上皇帝乘船盛游江南,隋炀帝为首次。)(一大篇张扬隋炀帝之穷奢极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