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梁的建立者开国皇帝朱温资料简介 后梁历史简介

 庶民临风 2019-09-11

  朱温(852—912年),姓朱,名晃,原名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少年在乡里游手好闲,青年时为黄巢起义,后与其兄朱存同投起义军,因英勇善战,任大齐国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同州防御使。在大齐国与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战斗中,因为接连失败,虽然多次向黄巢求援,而黄巢没能出兵援助,最后于唐中和二年(882年)投降唐朝。唐僖宗拜其为左金吾大将年,为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为全忠。积极参加镇压黄巢起义军,因为有功而被任命为检校司徒德、同中书门下平事等职。后又吞并秦宗权、朱瑄、朱璀等割据势力,又与宰相崔胤合谋诛杀宦官,挟唐昭宗迁都洛阳。不久又杀唐昭宗,立李柷为傀儡。907年废李柷,自立为帝,改名朱晃。创建后梁,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在位期间,对唐末弊政有所改革,但因与李克用父子连年交战,又多次诛杀将帅功臣,政治黑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后梁乾化二年(912年)被其三子朱友皀所杀。庙号后梁太祖。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七月,黄巢的起义大军退出长安,当在河南与官兵展开艰苦决战时,黄巢的大将朱温却在关键时候竟叛变了黄巢,而投降了唐朝。唐僖宗对朱温的投降,非常重视,并任命朱温为唐朝宣武节度使,并赐名为朱全忠,镇守汴州。这在当时是件震动全国的大事。朱温原来是黄巢起义军中著名将领,很有名气;自从被唐朝任命为宣武节度使以后,他的名气就更大了。

  一、起义军将领


  朱温是宋州砀山(安徽)午沟人。朱温的父亲朱诚是位乡村的忠厚私塾先生,以教授《五经》为业,人称为朱五经。朱温有兄弟三人,大哥朱全昱,二哥朱存,朱温是最小的老三,人们叫他朱三。因为私塾的收入微薄,家中经济状况不很好,始终处在半温半饱中。朱温的父亲在贫困中死去,从此朱温家中陷入绝境。朱温的母亲王氏是位农村妇女,很能吃苦耐劳,为了生存下去,只好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儿子,去萧县一个姓刘名叫刘崇的财主家当庸人。朱温母亲给刘家织布,朱温的两个哥哥给刘家种地和放牛,朱温给刘家放猪。朱温大哥朱全昱没有什么特长,为人忠厚,待两个弟弟很好。朱温二哥朱存和朱温两人性格相同,天不怕地不怕,特别是朱温力气又大,又豪横无比,有股无赖劲儿。朱温好招惹是非,不好劳动,周围的人们都有点怕他。朱温的游手好闲,野蛮无理也引起刘崇的烦恶,刘崇曾因此打骂过朱温,但朱温还是依旧不改。不过刘崇的母亲对朱温很好,她经常对家人说:“朱三不是一般人。”据记载:

  “(刘)崇患太祖(朱温)慵堕作业,数加笞责,独崇母怜之,时时自为栉沐,戒人曰:‘朱三非常人也,宜善遇之!’”(《新五代史》卷13第128页)

  刘崇母亲对朱温很可怜,不同意老是笞打朱温,有时亲自给朱温梳洗,并告诫家人说:朱老三这小伙子不是一般人啊!当然,朱温虽然受到刘母的怜悯,但仍然是游手好闲。慢慢长大成人,身体强壮,力气大,更是越来越天不怕地不怕了。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唐朝历史发生了一次惊天动地的农民大起义。首先是山东濮州人王仙芝,聚众千人,在长垣(河南长垣县)起义,反对唐朝的统治。王仙芝自称为天辅平均大将军。接着第二年冤句(山东曹县)人黄巢也聚众响应,起义军发展很快,规模已达数万人,攻克州府,连连击败唐朝官兵。在黄巢起义军经过宋州时,年轻的朱温与二哥朱存商量后,小哥俩投奔了起义军。他们兄弟二人在起义军热情极高,当时朱温是26岁。起义军队伍浩浩荡荡,凡是经过地方,唐朝的官府和军队都被扫荡。朱温和朱存在起义军队伍中,真有如鱼得水,他们在这里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朱温虽然说是有点好耍无赖,但和伙伴们有时好讲义气,又对人诚恳,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很好。尤其是在战斗中,朱温敢冲敢打,敢于冲锋陷阵。常常是在关键时候和紧要的地方,朱温都能挺身出现。因此,朱温多次立功受奖,并很快从一名士兵而被提升为队长。朱温二哥朱存作战也很勇敢。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夏天,黄巢起义军直趋南下,攻克广州。当时广州守兵坚决抵抗,经过长时间激战,在起义的强大攻击下,广州终于被起义军攻克。在这次战斗中,起义军牺牲很多人,朱存也在战斗中牺牲。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京城长安一片混乱,早晨还是百官上朝,刚刚退朝回家的路上,只见路旁行人慌慌张张,只听不断传来喊声:“黄巢来了!”于是大小官惊慌逃窜。不用说唐朝上下谁也没有想到时局变化竟这样突然。原来是黄巢自称天辅大将军以后,带领起义大军直奔洛阳,洛阳官兵一见形势不妙,自散而逃。洛阳被起义军不攻而破。洛阳的攻克,起义军军威大振,士气更高,于是黄巢带领大军直扑西安。起义军在长安的外围潼关与唐军相遇,双方在这里展开决战。战斗双方都明白这一战斗的重要,所以都投以全力。唐朝调遣了很多重兵,拒守在潼关,潼关地势险要,只要重兵把守,即使成千上万大军也无法通过。黄巢命令大将尚让和外甥林言带兵强攻潼关,唐朝潼关守将齐克让一看起义军强大阵容,只是抵抗一下,就烧营逃遁。尚让和林言带兵绕到关后,潼关在前后夹攻下,终于落入起义军手中。潼关落入起义军手中的消息很快传入西安,在西安的唐朝大小官吏听到这消息,顿时有如丧魂失魄,各各仓慌鼠窜,于是长安出现了一片混乱。

  黄巢的起义大军攻克了大唐首都长安,长安万民欢腾。不久黄巢在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建年号为金统。朱温因为攻克西安战斗中贡献突出,被黄巢任命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新上任的东南面行营先锋使朱温,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因为黄巢的大齐政权建立后,所面临的形势正是巨变时期。当时,大齐政权刚刚建立,被赶下台的唐朝政权也不甘心,于是唐僖宗就组织各地唐朝大军从四面八方向长安进攻,很快长安就陷于唐军的包围之中。由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原来投降黄巢的唐朝河东节度使王重荣,眼看大齐政权要陷于困境,又见到各路唐军纷纷包围西安,他就率部背叛黄巢起义军,重新归附唐朝。王重荣投降黄巢起义军后,很受黄巢重用,黄巢任命王重荣为节度副使,带领大军在河中地区防御唐军进攻,戍守长安。现在王重荣突然叛变,使黄巢大军遭受巨大打击。为了镇压王重荣部叛变,黄巢选派了东南面行营先锋使朱温和弟弟黄邺带兵前往讨伐。朱温接受新任务后,日夜兼程前往战场。在与王重荣部的战斗中英勇果敢,尽管是这样,由于王重荣是个老谋深算的军阀,又早有准备,所以在几次战斗中,黄巢起义军都未能获胜,而损失了很多粮食和武器。

  在保卫长安的战斗中,朱温根据黄巢的指示,防止西安东南面的唐军的压力,亲自带兵去攻打驻守在邓州的唐军。这次战斗打得很出色,起义军一举攻克了州城,又俘虏了驻守在州城的刺史。这次战争的胜利,从东南方面缓解了西安的紧张局势。从战略意义上看起义军攻克邓州,使西安与荆襄的通道畅通了,从而打破了唐军包围长安的局面。但是由于唐僖宗的极力组织军事力量来镇压黄巢起义军,当时时局极度动荡。克攻邓州的大好形势没有进一步发展,很快又出现了逆转。原来投降起义军的唐朝忠武节度周岌又叛变了起义军,重新归顺唐朝。唐朝忠武监军杨复光带兵进攻邓州东北面的南阳,朱温带兵在南阳与杨复光部交战,结果被杨复光战败,朱温只好带兵撤退到关中地区驻守。

  大齐都城长安的形势,仍处在唐军的包围之中,而且唐朝的包围圈也越来越缩小。朱温率部在黄巢的指挥下,也在长安周围保卫长安。朱温率部一方面反击唐军的小股进攻。又一方面与起义大将尚让保卫渭东桥。渭东桥是长安通往外面的交通要道,起义军驻重兵镇守,当时唐僖宗派大将李孝昌和拓跋思恭带兵对渭东桥发起猛攻。朱温与尚让共同带兵击败了唐军对渭东桥的进攻。在渭东桥战斗中失败后,唐僖宗又派李孝昌和拓跋思恭对起义军占领的长安北部的富平发动进攻,黄巢又命令朱温与大将孟楷一起去迎战,因为朱温的英明指挥,所以李孝昌和拓跋思恭的唐军很快被消灭。在保卫长安的战斗中,朱温表现出非凡的指挥本领和英勇精神,获得黄巢起义军上下一致的称赞。因此在金统三年正月,黄巢充实指挥机构的时候,朱温被任命为同州刺史。同州位于长安东部,是当时起义军与唐军争战的重要战场。当时唐朝的同州刺史米诚率重兵驻守同州,在这里阻击起义军与外面的交往。朱温上任后,带领大兵日夜兼程,向驻守在同州的唐军展开猛烈的进攻。驻守在同州的唐刺史米诚在朱温的起义军的威慑下,乘夜间只身逃跑,其部下一见主帅逃跑,也都各自逃遁。朱温大军迅速攻克同州,使黄巢起义军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长安的外围又向外扩大,这无疑对起义军的发展壮大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这关键时刻。朱温攻占同州之后,又带领大军直指驻守河中的王重荣。王重荣自从叛变起义又归顺唐朝后,一直带重兵进攻起义军。他镇守河中,严重威胁着起义的向东发展。朱温带兵经过几次激战,都没有获胜。老奸巨滑的王重荣带兵严守,使河中坚固不摧。黄巢一见朱温未能攻克王重荣镇守的河间,就增派尚让带大兵与朱温一同进攻王重荣。在这次进攻河中战斗中,朱温为先锋,首先一举消灭了唐将诸葛爽的队伍,攻占河中西城。接着又与前来支援诸葛爽的王重荣大军交战,在朱温的指挥下,起义军英勇战斗,顽强杀敌,终于打退了王重荣的援军,又攻占了郃阳。这样黄巢起义在长安建立政权以来,势力范围向东第一次发展到这里,也是距长安向东最远的地方。

  起义军攻占同州以后,使大齐政权的东部防线向东扩展了一大步,从而缓解了长安的局势。当然,同州又成了起义军与唐军交战的战场,朱温又成了这战场中的中心指挥人物。当时这里唐军的指挥是节度使王重荣。王重荣这个老奸巨滑的军阀;他自从第二次归顺唐朝后,被赐封为检校工部尚书、节度使,拥重兵镇守同州,是关中地区的最有实力的一员将领。王重荣与朱温,也可以说是老朋友,因为原来都是起义军的将领;又是新仇敌,现在王重荣是唐朝将领,而朱温是大齐的将领。相互交锋一直是新仇旧恨,于是展开激战。据《新唐书》卷187《王重荣传》记载:

  “会忠武监军杨复光率陈、蔡兵万人屯武功,重荣与连和,击贼将李详于华州,执以徇。贼使尚让来攻,而朱温将劲兵居前,败重荣兵于西关门,于是出兵夏阳,掠河中漕米数十艘,重荣选精兵三万攻温,温惧,悉凿舟沉于沔,遂与同州降。”

  在王重荣与朱温的战斗中,由于朱温的队伍英勇强大,在西关门大败王重荣军队,而后直逼夏阳(今陕西韩城南)。王重荣在这里屯积漕米数十艘,被朱温所缴获。当时起义军与唐军交战甚急,粮食是双方的致命物资,所以王重荣在失去漕米数十艘之后,就拼命与朱温争夺,于是组织3万大军向朱温起义军攻来。朱温在王重荣3万大军的疯狂反攻下,一时也无力抵抗,但为了使粮食不再落入王重荣之手,所以只好凿舟把粮食沉在河中。王重荣一看夺回粮食已经无望,接着就更加疯狂地向朱温军队展开反击。王重荣带领大军把朱温起义军围困在同州。朱温一方面奋力抗击王重荣大军的反击,一方面派遣人与长安联系,向黄巢求援。不过当时长安的形势也十分紧张,无力出兵支援朱温。据《新唐书》卷187《王重荣传》记载:

  “巢丧二州,怒甚。自将精兵数万璧梁田。重荣军华阴,复光军渭北,犄角攻之,贼大败。执其将赵璋,巢中流失走。重荣兵也死耗相当。”

  黄巢在长安四面被围。尤其是在失去华州和同州以后,长安的东面局势更为严峻。在严峻形势下,黄巢只好亲自带精兵数万,在梁田戍守抗敌。王重荣与杨复光两支唐军队分别从华阴和谓北两个方面向西安进攻。在万分紧急情况下,黄巢亲临战场指挥,并在战斗中负伤。因为战斗非常激烈,敌人死亡也很惨重。在这种形势下,长安自然无力出兵去支援朱温。朱温只好孤军作战,开始时朱温还很坚决勇敢,但时间一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朱温也发现长安陷入孤立无援,因此自己对前途也失去了信心。接着又是王重荣大军不断进攻,朱温起义军又是接连失败。这样英勇善战的朱温正在潜移默化地变成另一个朱温了。

  二、唐朝招讨使


  农民起义军与唐军长期相持,对孤立无援的农民起义军非常不利,相反对有后方支援的唐军却是非常有利。在这种情况下,朱温带领队伍与王重荣的军队相对峙,原来想依靠长安的援军,现在援军已没有希望。正在十分艰难而又没有出路的情况下,苦闷动摇的朱温向后退了一步,决定向敌人投降。据记载:

  “巢陷京师,以温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攻陷同州,以为同州防御使。是时,天子在蜀,诸镇会兵讨贼。温数为河中王重荣所败,屡请益兵于巢,巢中尉孟楷抑而不通。温客谢瞳说温曰:‘黄家起兵于草莽,幸唐衰乱,直投其隙而之尔,非有功德兴王之业也,此岂足与共成事哉!今天子在蜀,诸镇之兵日集以谋兴复,是唐德未厌于人也。且将军力战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内,此章邯所以背秦而归楚也。’温明为然,乃杀其监军严实,自归于河中,因王重荣以降。”《新五代史》卷一《梁太祖上》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朱温在多次被王重荣战败后,在多次向长安求援出兵无望后,他的心腹谢瞳劝说他,最后朱温听信了谢瞳的建议,向王重荣投降了。于金统三年九月,起义军将领朱温正式投降了唐朝同州节度使王重荣。朱温在投降唐王重荣之前杀害了黄巢派去的监军严实,和反对朱温投降的起义军大将马恭,一切障碍清除后,朱温投降了王重荣。本来,朱温投降唐朝后,当时如何处置朱温,杨复光与王重荣的意见不一。据记载:

  “重荣选兵三万攻温,温惧。悉黄舟沉于河,遂举同州降。复光欲斩之,重荣曰:‘今招贼,一切释罪。且温武锐可用,杀之不祥。’表为同华节度使,有诏即副河中行营招讨,赐名全忠。”

  杨复光的意见要杀掉朱温,而王重荣很有战略眼光,他认为朱温“武锐可用”,杀掉对唐军不利,再有如杀掉朱温,对分化起义军也是不利的。因此,上表朝廷朱温为同华节度使,后来朝廷诏书为副河中行营招讨使,又表彰朱温的行动而赐名为全忠,当然意思是全心忠于唐朝。同时唐僖宗赐封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朱温投降唐朝在当时是一件大事,因此引起唐朝如此重视。当然,从黄巢起义军来讲,朱温投降唐朝,又确实是一大损失。在军事上不止失去了朱温这支军事力量,长安的东部又进一步暴露在唐军的面前,直接在唐军的威逼之下。而唐朝最高统治层对投降后的朱温大加奖赏,更是分化瓦解起义军的恶毒伎俩,这对起义军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后来起义军不断发生叛变。

  朱温投降唐朝以后,受到唐僖宗的嘉奖和重用,而受到重用后的朱温为唐朝更卖力,他以乎用尽全部本领来尽忠唐朝。金统四年四月初九日,大齐国都城长安终因为四面唐军的围困,无法继续驻守,最后只好撤出长安。黄巢带领队伍离开长安,从此黄巢起义走向失利阶段。与此同时,唐朝统治集团趁起义军撤出长安之机,又组织大模规的军事力量,向起义军发起猛烈进攻。在向起义军进攻中,朱温是唐朝最得力的一员。

  唐僖宗为了迅速镇压起义军,派朱温前往汴州。汴州曾是朱温的驻地,不过那时朱温是农民起义军将领。而现在朱温叛变了起义军,成为唐朝的副招讨使又来到汴州,在这里来镇压起义军。当时朱温手下有庞师古、朱珍等大将,而实际兵力不多,战斗力也不强。因为原来的部下和士兵,在他投降唐朝时,都纷纷逃散了。这时黄巢队伍正被沙陀人李克用队伍追击,部众相继溃散,而朱温正好利用这一时机,广招黄巢的旧部,不久,先后有黄巢旧部葛从周、霍存、张归霸、张归厚兄弟、谢彦章、李唐宾等,投奔汴州,愿为朱温帐下的部将。这样,朱温很快得到发展,成为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朱温的羽毛日渐丰满,但朱温也决不是鼠目之举,他站稳汴州后,很快发现汴州的重要,这里地处大运河的腹地,是南北交通要道。同时这里经济发达,富豪士商云集。朱温已经意识到,无论是从政治和军事上,都需要与这伙人联合起来,于是朱温就把当地的大土豪李让认做干儿子,在李让的推荐下,又把李让的干儿子孔循收做自己的心腹。孔循很有本事,多智谋,好诡计,深受朱温的喜欢。朱温为了自身安全,加强保卫,组织了富豪子弟编成厅子都队伍,其实也就朱温的亲兵卫队。这支队伍都决心效忠朱温,是朱温可靠的力量。朱温不止需要强兵勇将,也招揽谋士。当时公卿名门大族都看不起朱温,认为朱温是个出身低寒不识诗书的“狡悍”之徒。当然,朱温对这些自命不凡的公卿名门大族也向来没有好感。但现在朱温却学得聪明了,他一改过去的想法,尽力与这些人们巴结。朱温把流落汴州的屡考不中的敬翔、李振找到门下,让他们做自己的幕僚。当然,这对屡考不中的敬翔、李振来说,也正是求之不得的。

  朱温的力量真的具有规模了,就积极展开军事活动。

  首先,李克用是朱温的老对手,朱温与李克用是势不两立。早在李克用带领大军追击黄巢队伍时,获胜后返回路上,已遇上黄巢大将尚让带领队伍进攻汴城,驻守在汴城的朱温处境非常危机。李克用见朱温危机,好意带兵相救,把尚让大兵驱赶而逃。朱温为了答谢李克用,竟邀请李克用到上源驿赴宴。酒宴直到深夜未散,朱温乘机偷偷派兵包围了驿馆,放火烧毁上源驿。顿时酒宴成了杀场,火光冲天,李克用大醉,周围伏兵四起,情况异常紧急。正好李克用的一位侍者郭景铢吹灭腊烛,把李克用藏匿在床下,用凉水给李克用洗脸,使李克用清醒过来,并告诉他所发生的事件。正好又天下大雨,使外面火势很快熄灭。李克用被侍者薛铁山、贺回鹘等,迎着闪电光亮,用绳子把李克用系好,从尉氏门上放下来,然后返回军中。虽然朱温精心策划这次谋杀李克用,但由于偶然原因李克思逃险活命,从此李克用与朱温结下血海深仇。朱温的卑劣行径自然遭到李克用的报复。据记载:

  七日,至于太原,访其事于京师,请加兵于汴。遣弟克修将兵万人屯于河中以待。僖宗和解之,用破巢功,封克用为陇西郡王。(《新五代史》卷四《唐本纪第四庄宗上》)

  虽然经过唐僖宗的调解,唐朝用加封李克用为陇西郡王的代价来满足李克用,但是很明显朱温是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因此,从今以后李克用与朱温的公案见后唐与后梁关系的主要内容。

  其次朱温又集中军事力量来消灭异己。当时秦宗权兵力雄厚,将领阵容宏大。秦宗权曾先后攻占过洛阳、河阳、许州、汝州、郑州、陕州等地,当时的朱温也不是秦宗权的对手。现在形势发生变化,朱温力量有了发展,因此朱温势必要消灭秦宗权这股力量。但具有军事经验的朱温也深知秦宗权军队力量强大,所以朱温第一步联合力量,与之共同消灭秦宗权。在选择联合力量时,朱温选择了陈州刺史赵韜,赵韜一向依附朱温,又与朱温结成儿女亲家,而赵韜又甘愿为朱温的部下,朱温对赵韜也很放心。还选择了兖、郓朱氏兄弟,朱宣是为天平军节度使,朱瑾为秦宁军节度使。这兄弟俩军事力量很强,朱温对他们只不过是利用而已。

  秦宗权军队在河南一带四处抡掠,因为没有粮食吃,竟把死人用盐醃了当粮吃。人民对秦宗权军队极为不满,成了危害人民的一伙强盗。朱温从客观上也意识到人民对秦宗权的不满,所以他与赵韜、朱氏兄弟共同攻击秦宗权,于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终于消灭了秦宗权军队,初步实现了他的愿望。

  朱瑄、朱瑾兄弟,在帮助朱温消灭秦宗权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他们没有想到朱温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即将消灭他们自己呢!朱宣、朱瑾兄弟占据兖郓两州,地处山东的西部。这里地控南北,是军事要道。同时又正与朱温的汴州相毗邻,贪得无厌的朱温怎么能允许朱宣、朱瑾兄弟长久存在呢?而朱氏兄弟是出身于军校,很有作战经验,又很英勇善战,但在阴谋诡计方面,远远不如朱温。还在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朱宣与朱瑾与朱温共同攻击秦宗权的时候,朱温就已开始对朱宣下手,就用朱宣招诱汴州士兵为借口,而乘机消灭朱宣军队。接着随秦宗权的被消灭,朱温对朱氏兄弟的军事行动也加紧,在秦宗权被消灭不久,而朱氏兄弟也随着被消灭。这对朱温来说消灭秦宗权,相继又消灭朱氏兄弟,其是一举两得。另外,在朱温近邻的南部淮北一带的感化节度使时溥,也没能逃出灭亡的命运。朱温也带大军于唐僖宗景福二年(893年),一举攻破徐州,消灭了时溥军队。接着又进攻郓州,朱瑾军队也被彻底消灭。现在,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盘绝大部分都被朱温占据。

  当然,朱温的欲望也是随着形势发展而膨胀,现在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军事力量,又不断向外发展。在发展自己势力过程中,朱温又寻找盟友,还在朱温进攻朱氏兄弟和时溥时,朱温极力拉扰盘据在现在的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的罗弘信,以罗弘信做自己的友军,来缓冲敌对双方军事活动。这时李克用经常对河北各藩镇用兵,不断交战,使李克用无暇进攻朱温,朱温恰好利用了这有利时机。在昭宗光化二年(899年)幽州的刘仁恭出兵进攻魏州,驻守魏州的罗绍威无力抵抗,只好向朱温求救。朱温抓住这个机会,派大兵进驻河北,并大破幽州刘仁恭的军队。这样,幽州成为朱温的附属,镇州、定州也都相继归附了朱温。

  现在朱温的军事力量和势力范围已远远超出了汴州,它横跨长江、淮河以北广大地区,黄河南北已经连成一片。而这一地区又向来是经济发展,交通方便,人口众多地区。相比之下,占据河东一隅的李克用,显然是没法与朱温相比的。朱温也深知自己的有利形势,所以他更加骄横,真有一口吞进河向东之势。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春夏之际,派大将氏叔琮联合南北各镇大军,围攻晋阳。浩浩荡荡大军压境,一时晋阳即将被攻陷。后来因为连降大雨,河水暴涨,粮食运输困难,军中又发生疾病,所以才解围而还。后来朱温又派兵围攻晋阳,李克用已被迫考虑弃城北退,但也因为军中流行疾病,不得不退。朱温的势力越来越大,势力范围也在发展,相比之下,其他唐朝的将领势力都不能与朱温相抗衡。这时的朱温虽然是唐朝的节度使,但他已经越来越不受唐朝的管辖了。

  三、后梁缔造者


  朱温(全忠)在与唐朝各地方军阀的混战中,经过几年艰苦战斗,先后消灭了秦宗权,朱氏兄弟、时溥和罗绍威等势力,最后控制了整个中原广大地区,成为势力最大的藩镇势力。就在朱全忠与各藩镇互相混战的同时,唐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相互矛盾也越来越尖锐,朝廷中的大官僚与宦官的矛盾更是尖锐的有加无已。他们往往为了壮大自己消灭对方,竟采取与外面的藩镇相勾结,从而使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更加剧烈,更加残酷。唐昭宗光化三年,中官刘季述竟把昭宗幽禁起来,另立太子李裕为皇帝。宰相崔胤为了对付刘季述这场宫廷政变,请求朱全忠出面勤王。当时朱全忠正在忙于进攻河中,无暇可顾。后来神策指挥使孙德昭出来平息了这场政变,杀掉了刘季述,废黜了太子李裕。尽管这次宫廷内争朱全忠没有直接参与,但从此朱全忠却关心起宫内斗争来。不久,韩全诲做了中尉,他为了能控制皇上,暗中与凤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勾结,把昭宗皇上劫驾凤翔。宰相崔胤一见皇上被劫走,自己失去势力,所以又与朱全忠求援,请求朱全忠出兵西迎皇上,于是朱全忠带兵至凤翔,朱全忠去凤翔本无意去迎接皇上,所以很快就回师。后来宰相崔胤又坚决请求朱全忠迎还皇上,朱全忠又带兵5万,进攻凤翔。李茂贞连战失利,就杀掉韩全诲,放出昭宗。昭宗还京后改元为天皊,朱温借迎接皇上有功之机,大杀宦官数百人,皇上又赐号朱全忠为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大功臣,赐封朱全忠为梁王。当时,唐朝大权全在朱全忠手里,朱全忠为了实现自己的打算,把宫廷内外大权一切尽归自己。宰相崔胤发现朱全忠心怀歹意,于是与京兆尹郑元规等密谋防范。朱全忠为了清除崔胤、郑元规等政敌,迫使昭宗下诏免去崔胤宰相。同时又胁迫昭宗迁都洛阳,又捕捉崔胤、郑元规等,一并杀掉。唐昭宗虽名为皇上,实际是朱全忠手中的傀儡。在陕州,朱全忠借觐见皇上的机会,把昭宗左右小黄门及供奉内园小儿等200余人,一并杀掉。朱全忠表面恭顺皇上,实际是太上皇,在皇上到洛阳后更是有加无已。唐昭宗也发现自己成为朱全忠的囚徒。当然各地藩镇对朱全忠的行为极为愤慨,纷纷声讨朱全忠。而朱全忠干脆一不作,二不休,竟然指派人杀掉昭宗。据《新五史》卷四十三《杂传》第三十一《氏叔琮、李彦威》记载:

  “八月壬辰,彦威、叔琮以龙武兵宿禁中,夜二鼓,以兵百人叩宫门奏事,夫人裴正一开门问曰:‘奏事安得出兵入?’龙武牙官史太杀之,封椒兰殿,问昭宗所在,昭宗方解,起定,太持剑逐之,昭宗单衣旋柱而走,太剑及之,昭宗崩。讣至河中,太祖阳为惊骇,投地号哭,骂曰:‘奴辈负我,俾我被恶名于后世邪!’太祖至洛,流彦威、叔琮领南,使张廷范杀之。彦威临刑大叫:‘卖我以灭口,其如神理何?’颜廷范曰:‘勉之,公行自及。’遂见杀。”

  又据《新五代史》卷四十三《梁传》第三十一《李振》记载:

  “太祖之弑昭宗也,遣振至京师与朱友恭、氏叔琮谋之。昭宗崩,太祖问振所以待友恭等宜如何?振曰:‘昔司马氏杀魏君而诛成济,不然,何以塞天下口?’太祖乃归罪友恭等而杀之。”

  上面记载中清楚地说明朱全忠怎样指使亲信策划杀掉唐昭宗,又怎样杀害那些杀掉唐昭宗的参与者。同时又告诉我们那些参与者在被杀前说的话,充分暴露了朱全忠的阴险与残忍,当然,这也几乎是最高统治者通性,否则他们就不能爬上最高宝座。朱全忠指使亲信杀死唐昭宗后,又选择了昭宗的第九个儿子辉王李祚立为皇上,称为昭宣帝。当时李祚才13岁,是个完全听从朱全忠旨意的孩子。同时,朱全忠指使蒋玄晖,杀掉唐王朝的宗室诸王,凡是昭宗长子德王李裕以下9人,全无幸免。又把原来的重臣裴枢,独孤损、崔远、陆絔等赶往白马驿,在这里用重兵围歼,一起结果他们性命。唐朝大权全部控制在朱全忠手中,向来以看风使舵的唐朝宰相柳璨,极力向朱全忠献媚,多次建议朱全忠禅代唐朝。其实这是朱温久已梦想的事,自然满意柳璨的建议,因此朱全忠一面积极准备,一面又大造舆论。秘密和蒋玄晖与柳璨计议拟定唐昭宣帝李祚传禅日期。因为朱全忠代唐心情急不可待,而蒋玄晖与柳璨又没理解主子意图,所以引起朱全忠发怒。于是阴谋成性的朱全忠又以柳璨、蒋玄晖、张廷范,入积善宫与何太后共同夜宴为由,把何太后杀掉,又把蒋玄晖焚尸扬灰;给柳璨一把刀,令其自刎。张廷范被车裂。于是朱全忠赤膊上阵,亲自来到洛阳,唐昭宣帝天皊四年四月,在京都遣御史大夫薛贻矩的策划下,传述禅位诏旨,昭宣帝无可奈何,只得顺从,奉玉册国宝,退出皇位。朱全忠正式登上皇位,改名为朱晃,意思是日光普照万民。朱晃苦心奋斗了一生的皇帝终于做成了,自然朱晃的高兴是没法形容的。从此以后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后梁王朝,朱晃就是他的创始人。改元为开平元年(907年),国号为梁。因为历史上东周出现过梁国,所以人称都为后梁。朱温的谥号为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

  四、破坏与恢复


  朱晃从一个无赖最后竟然成为一个独立政权的皇帝,除了偶然的原因外,还一定有其内在的必然原因。这里有复杂的政治原因,又有相应的军事原因,同时又有经济原因。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混乱时期,都有过很多强大的军事势力,互相交战,横行一时,但很快都相继溃灭,走出历史舞台。如果究其原因,恐怕最主要原因还是在经济上走进死胡同,随之政治、军事也跟着陷入无法解脱的困境,最后自然而然地失败了。

  朱晃无论是在任唐朝节度使时,还是当后梁太祖以后,他都没有注意恢复经济,也没有采取恢复经济措施。在这几十年的争斗生涯中,朱晃破坏经济发展确是很突出的。

  在长期争战中,朱晃是以残杀和抡掠而著名于世,严重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在攻打徐州的几年期间,连续战争,使徐州地区百姓深遭战争的灾难,人民无法生活。又加上多年战乱,农业生产严重破坏,水利设施也破坏,水灾不断发生,人口减少了大半。

  远在唐昭宗乾宁三年(806年)时,朱晃当时为唐宣武节度使,驻军滑州。当时黄河暴涨,位于黄河岸上的滑州城墙将被河水冲塌。朱晃不顾附近人民安危,为了确保滑州,竟下令掘开附近黄河大堤,使河水分成两股,滚滚东流。从而使下游的百姓惨遭水淹。从此以后,黄河下游的水患越来越严重。因此黄河下游水患,与朱晃的破坏不能无关。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朱晃的侄朱友宁与王师范交战,一次斩首数千人。据《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郎王存,子友宁、友伦》记载:

  “王师范袭梁,围济州,友宁引兵击之,夺马千匹,斩首数千级。太祖奉昭宗还京师,拜友宁建武军节度使,赐号‘迎銮毅勇功臣’。太祖复遣攻师范,围博昌,屠之,清河为之不流。”

  从记载中不难看出,在这次战争中朱温与朱友宁的杀人罪行,这无论是对社会对发展生产,都是严重的破坏。又据其它书籍介绍说朱友宁强迫10多万农民,赶着牛驴搬运石头、堆筑土山,以此来攻克博昌。朱友宁为了尽快堆成土山,竟把农民和牲畜杀死,和土石一起加高土山。当时是地下地上乃至天上,哀嚎声震荡空宇。攻陷博昌后,又把城中军民全部杀光。残忍已极。

  朱晃在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时,把长安城里的宫殿楼阁全部拆毁,一时使长安成为一片废墟。这次破坏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城中的官吏百姓全部被迫迁出,他们纷纷嚷嚷,逃难于路上,扶老携幼,没有不为这悲惨所感叹。历史在告诉人们朱温在破坏摧毁人类社会。

  尽管朱晃是竭力破坏生产,阻止社会发展,但他的下属官员中也还有高明之士,在努力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其中河南尹张全义就是代表。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农民出身,参加过黄巢起义军,曾做过大齐政权的吏部尚书,水运使。黄巢起义失败后,归服于唐朝,在诸葛爽属下据河阳。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被任命为河南尹,据有洛阳。当时洛阳历经战乱,民生凋弊。尤其是经过秦宗权和部将孙儒的破坏,这里是白骨遍地,荆棘丛生,土地荒芜,而百姓寥寥可数。这里原来是经济发展的地区,而今破坏到这样地步,真是让人痛心不已。但张全义为人“勤俭,御军有法,督民耕殖”(《新五代史》卷四十五《梁传》第三十三《张全义》),带领100多人上任后,又挑选了18个人任屯将,在洛阳周围各县的村落中,竖上旗帜,张贴告示,招集各地流民,奖励恢复生产。张全义规定开始2年不收租税。对一些外地逃来的犯人,除杀人罪犯外,其余一律只处罚几板子就可以免罪。经过张全义的披荆棘,劝耕殖,躬载酒食,劳民畎亩之间,筑南北二城以居之。数年,人物完盛,民甚赖之。”(《新五代史》卷四十五《杂传》第三十三《张全义》)人口多了,生产发展了,张全义又挑选壮士,练习武艺,保卫家乡。张全义深知农业生产的重要,他常常到外面,当看见庄稼长莳好时,就下马观看,还同农民交谈。每当收获季节,张全义又去访问丰收的农民,奖励他们。如果张全义见到荒芜土地,就派人把土地主人找来,责问他荒芜的理由。张全义对缺乏人力畜力的农民,鼓励他们互相帮助。经过几年努力,洛阳周围在张全义的主持下,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实力也加强了。正因为这样,才有力地支持了后梁政权。“及梁太祖劫唐昭宗东迁,缮理宫阙,府解、仑库,皆全义之力也。”(《新五代史》卷四十七《杂传》第三十三《张全义》)。

  在后梁政权中,除张全义以外,对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比较注意的将领,还有镇守陈州的赵韜(chōu)父子。赵韜也代为陈州牙将,其为人善用弓剑,勇敢果毅,与人好重义气,任忠武军马步军都虞侯。王仙芝起义军攻洛阳,赵韜带领军队拦击,获胜而闻名。黄巢起义军横扫河南,所向无敌。赵韜为陈州刺史,带兵自保。迁徙30里以内的居民入城,选其子弟,配以兵甲,固守陈州。后来黄巢起义失败,从长安东撤时,赵韜拦击黄巢起义军,擒获黄巢大将孟楷。赵韜的两个弟弟赵昶、赵珝,也是两位有名的将领。赵昶乘黄巢起义军失败后,“乃休兵课农”,大力支持后梁,在后梁向四方征战中,赵昶供给军需巨多,“未尝少懈”。赵珝很有学问,在陈州。寻求三国邓艾的旧址,“决翟王陂溉民田”,“兄弟居陈二十余年,陈人大赖之。”赵氏兄弟深深晓得军队作战必须粮食,所以注重农业生产,注意水利兴修,因此大举“休兵课农”,“溉民田”,发展生产。赵氏兄弟的措举受到陈州百姓的欢迎,百姓信赖,尤其在赵珝死时,都“为之罢市”,以悼念他们。

  张全义、赵韜兄弟注意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在后梁政权中是为数不多的,但她们对后梁政权的存在,在经济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后梁在对外战争中的军需得到供给。另外,后梁时期的赋税也比较轻薄,这对人民生活也是有利。

  五、可悲的下场


  朱晃出身无赖,后来从起义将领到唐朝节度使,经过几十年出生入死的战斗,用尽各种手段战胜政敌,最后终于做了后梁太祖。

  同历史上大多数统治者一样,朱晃也是一个非常残暴的皇帝,他在做唐宣武节度使时,为了防止士兵叛变和逃跑,在士兵的脸上刺上字,这样士兵无论逃跑到那里,也都能被发现。当然,逃跑的士兵一旦被抓回去,那是必死无疑。朱晃对待部下也很严酷,对一些部将动则撤职,更甚一些就杀掉。在朱晃做了皇帝后,暴虐就更加登峰造极,就连他的一些开国功臣,有的也未能幸免。氏叔琮在攻克李克用于太原时,曾立下丰功,据记载:

  太祖遣友宁兵万人会叔琮御晋,友宁欲休兵以待,叔琮曰:‘敌闻救至必走,走则何功邪?’乃夜击之,晋人大败,遂之于太原。太祖曰:‘破太原非氏老不可。’已而兵大疫,叔琮班师,令曰:‘病不能行者焚之。’病者惧,皆言无恙,乃以精卒为殿而还石会,留数骑,以大将旗帜立于高冈,晋兵疑其有伏,乃不敢追。’”

  后来,氏叔琮因功勋卓著而被任命为保大军节度使。又参加了谋杀唐昭宗的活动,直接为朱晃做皇上出力尤多。虽然是这样,朱晃也用完氏叔琮以后,把他流放到岭南,派张廷范去杀掉他。

  还有朱友恭,从小跟随朱晃,深得好感,历任汝、赹二州刺史。参与过朱晃的高层次阴谋决策,直接参加过刺杀唐昭宗的活动,最后也难免被杀掉。此外还有与朱晃出生入死共同打天下的大将刘珍、李谠、王重允等,也都被朱晃用莫须有罪名而杀掉。更有甚者如大将邓季筠、黄文靖,朱晃也因在阅兵时,他们骑着瘦马为借口而轻意杀掉。正如张全义所说朱晃多疑,动则开杀戒,所以上下一片恐慌,人心不安,将心分离。一场政治危机的风暴已在隐隐而来。

  历史上皇帝与荒淫向来有不解之缘,朱晃更是不能例外。他以仗最高无上的权力,又有无孔不入的亲信,所以朱晃的淫威也不能不发泄。还早在梁晋交战时期,朱晃被晋军打得大败,之后朱晃带病回洛阳养病。一次去张全义处休养。据记载:

  “太祖兵败蓨县,道病,还洛阳,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昏迫淫之。其子继祚愤耻不自胜,故刺刃太祖,全义止之曰:‘吾为李罕之兵围河阳,啖木屑以为食,惟有一马,欲杀以饷军,死在朝夕,而梁兵出之,得至今日,此恩不可忘也。’继祚乃止。

  太祖召全义,其意不测。全义妻储氏明敏有口辩,遽入见,厉声曰:‘宗爽,种田叟尔,守河南三十年开荒挖土,捃拾财赋,助陛下创业,今年齿衰朽,已无能为,而陛下疑之,何也?’太祖笑曰:‘我无恶心,妪勿多言。’”

  张全义是朱晃的好友,对他的支持很大,但他也没有放过张全义的妻子和女儿。更甚至是朱晃把儿子派到外地去做节度使,在他患病时,卧床不起,竟让儿媳妇来侍俸和陪伴。据记载:

  “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太祖病久,王氏与友皀妻张氏,常专房侍疾。太祖病少间,谓王氏曰:‘吾知终不起,汝之东都,召友文来,吾与之决。’蓄心欲以后事属之。”(《新五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博王朱友文、朱文孜》)

  风烛残年的朱晃,实在荒淫无度。荒淫与昏庸,是双生兄弟,朱晃当然也没有例外。当时,各地战争也在继续,李克用仍然不断进攻后梁。朱晃的几个儿子在外面,也都各据一方,他们都在盯着朱晃的宝座。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六月,年过花甲的朱晃突然患了重病,此次患病大有不同于以往,朱晃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而在身边的儿媳也感到这一点。因为朱晃还没有确定继承人,这样朱晃的病情就更让人敏感了。在朱晃患病时,在身边陪伴的有养子朱友文的媳妇王氏。王氏生来美丽,能说会道,很受朱晃的喜欢。由于朱晃久病不愈,王氏不免感到形势异常。在朱晃身边还有三儿子朱友皀的媳妇张氏,在这时候当然虽然没王氏那样受朱晃喜欢,可是丈夫毕竟是朱晃的亲生儿子,所以她又怎肯寂默呢?于是就演出了一次宫内大流血惨案。据《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博王友文·康王友孜》记载:

  “太祖素刚暴,既病而喜怒难测,是时左降者,必有后命,友皀大惧。其妻张氏曰:‘大家以传国宝与王氏,使如东都召友文,君今受祸矣!’夫妇相对而泣。左右劝友皀曰:‘事急计生,何不早自为图?’友皀乃易服,微行入左龙虎军,见统军韩勍计事,就夜以牙兵500随友紼,杂控鹤卫士而入。夜三鼓,斩关入万春门,至寝中,侍疾者皆走。太祖惶骇起呼曰:‘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父乎!’友圭亲吏冯廷谔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仆于床,廷谔以剑中之,洞其腹,肠胃皆流。友皀以蘞褥裹之寝中,秘丧四日。”

  一场触目惊心的血案发生了,征战终生的朱晃,历尽风险,没有死在战场上,没有死在政敌手中,然而竟丧命在亲生儿子和儿媳的诡计里。朱晃儿子朱友皀为了抢夺父亲皇位,竟与统军韩勍勾结,乘夜间动用五百牙兵,在半夜中闯入朱晃居住的万春门。在朱晃从昏迷中觉醒过来时,“情况不对”,已经完全晚了。出现在眼前的是剑,虽然朱晃带病挣扎,绕柱而跑,但一位年过花甲,身患重病的老人,怎能逃脱过亲吏冯廷谔的追杀呢?最后终因为疲惫无力,跌扑床上,中剑,接着数剑,剑落处腹成洞,而肠胃由洞流出。老朱晃悲惨的结局,真令人不忍入目,也让人心骨怵然。朱友皀为了掩人耳目。把朱晃尸体用蘞褥裹起来藏在寝中,统治阶级为了争王夺位,什么人伦天理全然不顾,当然,他们对外面又能编造出许多仁义礼智的美好词句来,来欺骗人们。

  朱晃,一辈子从无赖到后梁太祖,从朱温、朱全忠到朱晃,走过了曲折道路。他真是出自贫穷,走过艰险,享过荣华,死于罪孽。但朱晃创建的后梁是历史事实,其历史地位使那些正统史学家也不得不“至予论次五代,独不伪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