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绝“啃老”,必须从孩子抓起!

 家有学子 2019-09-11

近年来,关于孩子不肯工作,在家啃老的案例越来越多,“啃老”已逐渐成为世界性教育难题!

但凡自尊心稍强一点的人,都不会允许自己有啃老的行为,不过对于啃老现象,我们很难做出公平的判断,谁好谁坏,因为有时候,受害人不一定一点错都没有,施暴者也不一定本性为恶。双方都有过错,才是最为客观的评价,而杜绝啃老,必须从孩子抓起!

比如,前段时间曝出来的,日本高官熊泽英昭杀死自己啃老儿子的事件。44岁的儿子熊泽英一郎,从不出去工作,心安理得的在家啃老。据了解,他还具有暴力倾向,企图杀死自己的母亲。为防止儿子做出更为过激的事情,逼不得已,自己亲手杀死他。不得不说,这位儿子的心理已经到了极为扭曲的地步。对于父母的遭遇也感到非常痛心。但我们谁敢站出来保证,造成熊泽英一郎啃老的局面,和父母的教育失误没有半点关系呢?

对于事情我们要公正的看待,而对于悲剧的发生,最重要的不是惋惜,而是警醒。从这件事,我们得到的教训是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来防止自己的孩子未来会出现啃老现象,才是关键。

首先从思想上就要转变过来,每次看到这种类似情况发生,中国父母都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会干出那么出格的事情。中国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往坏处想,当孩子做错了事情。总是会以孩子还小,敷衍带过。可是每一次的放纵,没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错和事情的严重性。杜绝坏行为应改从小抓起。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他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他想要一个玩具,哭哭闹闹就可以得到手,可是长期以往,他只是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也为啃老留下了隐患。孩子想要的东西,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而来。比如,想要买零食,就可以要求他做家务。不过要注意的是,不是随便擦擦桌子就可以的,一定要让孩子在体会到辛苦之后,再给他想要的。会有很好的效果。

最后一点,就是要给孩子足够的心里暗示。可以潜意识的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规定,到大学毕业之后,家里就不会再给生活费了,一切要靠自己。并说明事情的合法性。我国法律规定,父母的抚养孩子的义务,可以在孩子成年有独立能力情况下停止履行。孩子基于这种压力的影响下,会主动逼迫自己走出家庭,尝试经济独立。寻找自己未来可以谋生的途径。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却是有目的的。目的是希望他们未来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拥有自己幸福稳定的家庭。也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够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独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