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三分脾气,决定孩子的七分人生!好脾气,亲子关系更和谐 前两天去超市,在超市出口碰到一对母子。 妈妈在前面边走边说,儿子背着书包,耷拉着脑袋跟在后面。 突然,妈妈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对着孩子大声地喊道: “作业明明没有写完,为什么撒谎跟我说写完了?还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嫌我不够丢人是吧?” 儿子听到妈妈的吼叫声,慌乱地停下脚步,脑袋微微抬起,惊恐地看了妈妈一眼,又赶紧低下了头。 妈妈越说越生气,一个箭步上前,冲着孩子的脸上就是两巴掌。 男孩也不躲,被打的趔趄之后又赶紧站稳,低下头。 路人纷纷围观,既想劝解怒火中烧的妈妈,又觉得妈妈教育孩子是家务事,不好插手,只能作罢。 罗伯特·亚伦说过:“父母通常是子女仰望的对象,是行为上的角色模范,要是父母经常大发雷霆,做子女的能够好到哪里去?”
日常生活中,因为孩子不小心摔碎了碗,写作业磨蹭,或者是踢球时打碎了教室的玻璃,而被父母打骂的情况数不胜数。 微博上有句暖心的话:父母子女这一生一世的相逢是用来相亲相爱,而不是用来相恨相杀的。 发脾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多数父母都懂得这个道理。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旦遇到问题,我们的坏脾气就会像被引爆的鞭炮一样,噼里啪啦炸向孩子。 但孩子不是接收坏情绪的垃圾桶,父母的坏脾气,会对孩子产生一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父母的三分脾气,决定孩子的七分人生!好脾气,亲子关系更和谐 ![]() 父母的坏脾气对孩子的影响 有句俗语说的好,这世上有一样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就是发脾气。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的坏脾气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1.影响亲子关系 《爸爸去哪儿》节目里, Jasper对着扩音器喊着玩,影响了村长的讲话,陈小春大为恼火,忍不住冲儿子吼叫起来。 Jasper一脸无辜又无助的表情让人心疼不已。 不止这一次,让Jasper在车上坐好,暴力抢走他的游戏果,催促他走路快点等,都让陈小春的脾气暴躁在观众面前显露无疑。 所以在见到邓伦时,Jasper自我介绍完以后,说了一句惊人的话:“我长到9岁,他就打不过我了!” 威·赫兹里特说:“好脾气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相反,坏脾气则是人生的一大损失。 父母的吼叫和暴躁脾气会暂时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但孩子却会因此而心生恐惧,不敢亲近父母,遇到事情不愿与父母倾诉,长大后,甚至想要逃离父母。 2.让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 朋友文静是个单亲妈妈,既要当爹拼命挣钱,又要当妈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她的辛苦可想而知。 但也因此,她脾气暴躁,对孩子非常不耐烦,动辄就是训斥、责骂。 有一次去她家里,从进门起,她儿子就主动给我打招呼,拿拖鞋,帮我倒水,非常懂事有礼貌。 但我发现,他每做完一件事都会偷偷的看向他妈妈,如果他妈妈微笑表示认可,他就会下意识地松口气; 如果他妈妈表情严肃,他就会身体紧绷,呈现出紧张害怕的状态来。 他的一切行为标准都源自妈妈的认可与否。 “中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获得者刘素敏说:“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在父母坏脾气下成长的孩子,表面上看,听话懂事有礼貌,可实际上,孩子只是压抑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做法。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贬低自己,努力迎合别人,成为讨好型人格。 3.坏脾气会代代延续 著名的心理咨询师赖佩霞,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冲孩子发完脾气后,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骂你,是因为爱你!你要不是我孩子,我才懒得管你呢’!” 蒙台梭利说过:“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尽管孩子的表达能力差,但他们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 父母这种“畸形的爱”会让他们误以为,原来爱可以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在对待自己的子女时,他们也会以这种“爱”为模板,动辄吼骂发脾气。而在他们影响下的后代也会如此,一代一代,恶性循环。 ![]() 如何控制坏脾气 俗话说:“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在培养孩子良好性格这一方面,父母的言传身教与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都至关重要。 发脾气对孩子会产生暂时的震慑作用,但长此以往,尤其是当孩子自主意识蓬勃的时候,非常容易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因此,想要教出优秀的孩子,我们就需要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控制好情绪,不要轻易发脾气。 1.让沟通代替发脾气 《妈妈是超人》节目里有个募捐活动,霍思燕给儿子嗯哼提议,把不需要的玩具都捐出去,但是嗯哼不愿意。 面对儿子的不情愿,霍思燕既没有强迫嗯哼捐出玩具,也没有生气发脾气。 而是平和地跟嗯哼商量道:“我们先把玩具带过去,如果到时候你愿意捐,我们就把玩具捐出去,不愿意的话,我们就不捐了,好吗?” 结果到了现场,嗯哼不但玩得开心,而且主动捐出了玩具。 尹建莉说:教育孩子,一发脾气你就输了。
变发脾气为平和的沟通,多换位思考,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正面引导孩子。 这种“情理教育”比生气发脾气有效的多。父母对于孩子,更多的应该是给予理解和爱,而不是打骂孩子。 2.启用暂停键,及时疏导情绪 以前,儿子嘟嘟在午睡时间不停地起床喝水,上厕所,翻来覆去不肯睡觉的时候,我都会急得炸毛,不耐烦地对他怒吼。 可是在系统学习了育儿知识和情绪管理后,我会及时觉察自己的愤怒情绪,主动启用“暂停键”,并且在纸上记录下来自己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比生气更好的解决办法。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改变吼叫的态度后,午睡不再是鸡飞狗跳的状态。 睡觉前我会让他先喝水,上厕所,解决完自己的需求。然后搂着他给他讲故事,跟他聊天,促进他的睡眠。 现在每逢午睡,这个黏人的小家伙都会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撒娇:“妈妈,我要你给我讲故事。” 有时候讲到一半时,他会凑过来,在我的脸上亲一下,外带一句:“妈妈,我爱你。” 让我感动不已,同时也庆幸自己能提早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将它转化为母子间的爱。 只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加以正面的反馈,便会收获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 就像辛尼所说的那样:“好脾气宛如晴天,到处流放着光亮。” 3.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近日,微博上有个正能量的新闻:一个小男孩跟妈妈在商场逛街时,不小心打翻了手中的粥。
小男孩的妈妈没有生气发火,而是要求孩子把粥擦干净。妈妈站在一旁看着小男孩把地板清理干净,垃圾扔到垃圾桶后,才和他一起离开。 有关于写作业,做家务,良好习惯的日常里,孩子总会有意无意地点燃父母愤怒的导火线,让他们瞬间爆发出坏脾气。 可是比起坏脾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更能让孩子从中受益。 而你遇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管理也会影响孩子,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以致用。
孩子的行为是父母发脾气的外部触发点。 更多时候,父母需要从自己的情绪管理和养育方式的内部触发点反省,用理解,尊重,共情,与孩子共同成长,为他们创造健康,有爱的家庭环境。 就像孙俪在微博里写的: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修行的过程。 不吼不叫,宽容有爱的父母才能成就一个优秀的孩子,让他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 *本站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