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第五十四集 澶渊(今河南濮阳)之盟(2) 面临着大敌当前的生死关头,到底是放弃还是坚守呢,迁都就意味着放弃广阔的中原,中国将重新出现南北割据的局面,这是宋真宗所不愿意看到的。他将目光投向了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寇准,寇准认为现在皇帝神武,将臣和谐,如果陛下能御驾亲征,敌军自当引退。如果抛弃宗庙,远徙江南和蜀地,必将导致民心崩溃,大宋的天下也无法保全。 宋真宗赵恒,乃是北宋时期的第三任皇帝,也是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终其一生活到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他的性格十分温和,甚至可以说有些怯弱,但从他的政绩来说,为宋朝的发展还是贡献出了自己一定力量的。寇准的话,让宋真宗热血沸腾,他想起而来太祖设立封桩库的北伐愿望,想起了高粱河之辱,想起而来边疆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宋真宗终于坚定了御驾亲征的决心。 就在宋真宗决定亲赴澶州督战时,却收到了来自前线的议和信,这封信来自辽军大营,传达的是契丹最高层萧太后的议和意图。北宋也需要和平。于是,真宗给辽方回信道,朕自从登上大位,爱养黎民,岂欲穷兵黩武,常思息战安民,如辽方却有议和诚意,自当遣使谈判。 澶州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城,史称南城北寨,中间以49只浮桥相连。澶州为大河津要,向有北门锁钥,河朔保障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辽与北宋又要在澶州兵戎相见,无论是战是和,澶州都将在中国历史上浓重的一笔。 辽军主帅萧挞凛带领亲兵巡视地形,在遥远的澶州城楼,正有一张床子弩对着他虎视眈眈,那天正好威虎军头张瑰当值,张瑰率领手下开动了澶州城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床子弩。张瑰不知道,他瞄准的人物竟然是了辽军主帅萧挞凜,更不知道这次斩首行动将会扭转辽宋之间的战局。 张瑰看见远处山头上人马杂沓,令手下偷偷搬动床子弩,对准辽军为首之人,接着用大锤砸下机关,强弩旋即射出,强弩正中萧挞凜额头,当晚萧挞凜死于军中。第二天运载萧挞凜灵柩的车子达到,萧太后悲痛欲绝,罢朝五日。萧挞凜是南征辽军的主将,曾立下赫赫战功,他的死无疑给辽军带来沉重的打击。萧挞凜之死,左右了宋辽战局,也加速了澶渊之盟的进程。 宋真宗御驾亲临澶州北城,并登临守城第一线,作为国家的统帅站在了大军面前,对于宋真宗而言,他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对于宋朝而言却迈出了一大步。他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战争的形势,在北城门楼,随从们为宋真宗张起黄龙旗,远远近近的宋军,一见皇上的黄罗伞盖,都踊跃高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勇气百倍。真宗登上城楼检阅诸军,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也让宋辽议和最终成为可能。萧挞凜一死,辽已经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宋真宗登临澶州北城,更是让辽骑虎难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