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些高校招聘博士安家费高达几十万,但博士们真的能拿到全部费用吗?

 冬不拉拉 2019-09-11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从事高校人才招聘工作多年。

目前,高校招聘人才时给出的待遇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安家费、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学科建设经费、研究生招生名额、团队招聘计划等等,有的土豪学校还会直接给房子,先给使用权,满一定聘期后可以获得产权。这里面,安家费和住房补贴本来是不一样的东西,前者主要是用于买房、添置家具等,一般是一次性付,后者则是90年代房改后国家设置的一种补贴,一般是按月发放。但近年来,多数学校把这两种待遇合并到一起了,发放方式也多样了。

这里要补充一下,大部分高校在兑现待遇时都是实打实的,因为这些待遇都是写在合同里的。当然,也有高校在宣传的时候会拿最高待遇来说,比如“博士最高可享20万安家费”,但实际上,可能只有海外名校毕业的博士才能拿到这么多,国内博士可能只有10万。最终拿多少还是要以合同为准。

在上面这几种待遇中,安家费应该是最直接的一种,它一般不与入校后的业绩挂钩,只和应聘时的个人情况有关,只要不提前离职,合同说多少就会给多少。而像科研经费,则多半是分批拨付,要看人才在学校的科研进展,很有可能不会全额拨付。

因此,安家费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学校是否兑付,而在于学校怎么发放,因为涉及到税。一般有这么几种发放方法:

第一是买房报销。即买房时先垫付一部分首付,然后用购房发票去财务报账,这样可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这种方式在大概6、7年前还可行,现在财务已经不允许了,因为这样操作,相当于学校去购买房产,房产就属于国有资产,这个程序就复杂了。不过前两年我们去南方一些高校调研时,发现有的学校仍然在这样操作。

第二是分期发放,把安家费分配到每个月,可以平均分配,也可以由人才自己选择分配比例。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避税,但发放时间很长,大多需要2到3年才能全部领完,要买房子就不能用这个钱来做首付。

第三是一次性拨付,就是学校财务直接把钱转到人才的账户上。这种拨付方式一般只适合具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的人才、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等,因为国家个税法中列出了几类人才的安家费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要一次性取几十万,需要扣45%的个人所得税,相当于打了个对折,换谁也接受不了啊。

所以,总的来说,对于一般的博士,安家费可以拿到约定的全部金额,但需要一段时间。一次性拿非常不划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