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将吴挺与“世功保蜀忠德碑” 周绍良丨记腊八粥 出成县城北二里,有一座《世功保蜀忠德之碑》,是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为太师、卫国公吴挺所建的神道碑,俗称“吴挺碑”。据清《成县新志》载:“挺没,其子都指挥使曦嗣,泣奏于殿。宁宗亲御翰墨,以世功保蜀忠德铭其碑,比刻诸麟阁云台之望,又诏史臣高文虎纪其事。” (照片:吴挺碑碑亭鸟瞰图) (照片:吴挺碑正面) 吴挺(1137年—1193年),字仲烈,宋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他的伯父吴玠和父亲吴璘,都是南宋时期名冠秦陇的抗金名将。12世纪初,金灭北宋后,多次大规模南侵。吴玠、吴璘兄弟力保秦陇,屏障巴蜀,坚持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给金人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金人侵秦陇、入巴蜀,然后出三峡以撼江浙的战略意图。吴氏兄弟与岳飞、韩世忠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吴挺是吴璘的第五子,从小就受到父辈的教育和影响,青少年时从父抗金,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敌军望见“黄旗儿至”,无不惊骇。吴璘曾对孝宗说:“诸子中唯挺可任。”孝宗也说:“挺是朕千百人中选者。” (图为抗金名将吴璘画像) (图为孝宗画像) 乾道三年(1167年)吴璘死后,吴挺称代父为将,治军大有乃父之风。当时南宋朝廷已和金人媾和。他“虽居无事,日为有事之备”,修堡御,缮戎器、储军粮,以防不测。他还注重发展生产,兴利除害,体察百姓的疾苦。淳熙十年(1183年),成州、西和一带发生大灾荒。吴挺分军粮救济灾民,“全活殆数干万”。吴挺少起勋阀,身为将帅,但“弗居其贵,礼贤下士,虽遇小官贱民,不敢怠忽,拊循将士,人人有思”。“武兴之民,家家有公像,饮食必祝焉”。绍熙四年(1193年),吴挺卒于任,归葬于成州(今甘肃成县)。宋宁宗为追念他捍卫巴蜀之功,于庆元四年(1198年)春下诏,为吴挺在成州营建了陵园。 “皇帝寰翰”四字,中为宋宁宗御书“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中刻有敕命之宝玺,又正书“修正殿书”四字贯其中;下为吴曦(吴挺子)所撰《感恩表记》。碑阴额篆书“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下为实录院同修撰高文虎奉敕所撰、朝奉大夫陈宗召奉敕书丹的碑文,为八分书,凡七千余言。碑文生动地记述了吴玠、吴璘、吴挺等领导秦陇一带人民抗金保蜀的光辉业绩,及其兴修水利、防洪抗灾、发展生产的德政。 (照片:“皇帝寰翰”四字) (照片:世功保蜀忠德之碑) 碑座系四龙虬盘,雕刻生动雄浑,前立笋柱(华表)及石翁仲、石羊(石羊现存县文化馆)等,石质坚润,光亮秀逸,因碑身高大,虽远眺亦隐约可见。叶昌炽在《语石》中称:“世功保蜀忠德铭……书法精整,可与吾乡之韩蕲王碑并称巨制。”古往今来,金石学家均给予很高的评价,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历史的角度看,吴挺碑为研究南宋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书法、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照片:吴挺碑碑座南侧) ![]() (照片:石翁仲) ![]() (照片:望柱) ![]() (照片:石羊) 古往今来,曾有不少游人来这里凭吊怀古,当地群众亦有仲春祭碑的习俗。 吴挺碑所在地: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成县城关镇北关村 吴挺墓及吴挺碑文物管理所电话:0939--3217590,参观需预约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甘肃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