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了几个网红化学实验,结果……一言难尽

 miaomiao0440 2019-09-12

提到化学实验,有人总觉得太高大上:是不是需要几千万的仪器?复杂的反应我能看懂吗?也有人瑟瑟发抖:会不会中毒?会不会爆炸?没那么恐怖,这里有几个网红化学实验,我们就可以拿来自娱自乐一番。

水中花园实验

金属盐接触到硅酸钠溶液后,会生成各色硅酸盐胶体。胶体与硅酸钠接触的表面是一层半透膜,由于膜内的盐浓度大于膜外,所以硅酸钠溶液中的水不断流向膜内,涨破半透膜,使得金属盐再次接触到硅酸钠溶液,再次形成半透膜、涨破……最终形成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硅酸盐沉淀。我们来看个示意图:

硅酸钠+硫酸锰的版本白里透着一点粉,生出的气泡仿佛水晶球,映出了整个烧杯底的沉淀。整体上静谧美好得像童话里的冰雪世界:

(10倍放大)

硅酸钠+硫酸镍版本非常小清新:

(8倍加速)

还有硅酸钠+氯化钴版本,这个长势最快,也最喜感,可以看到它顶着泡泡不断努力生长,几秒钟内就拔地而起了:

(4倍加速)

可是到了氯化铁这儿,画风就变了。不同于之前几种往上蹿的金属盐,氯化铁偏偏喜欢长成一个个疙瘩:

(8倍加速)

有那么一瞬间,我真的被它丑到了。但是我用我这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再端详了一会儿这坨沉淀:咦?挺像肿瘤呀?老师和学妹:你闭嘴!

最后我们把四种金属盐放在了同一个大容器里,做成了全家福:

交联反应

海藻酸钠糊在氯化钙溶液发生交联反应,糊的表面会变得柔软有弹性。利用这个反应,我们可以做一些Q弹可爱的小物件(饮品里吃的“爆爆珠”,就是在食用级海藻酸钠里加了浓缩果汁后出来的)。

首先要把不同颜色的海藻酸钠倒入模具:

然后浸泡到氯化钙溶液中交联脱模:

一张笑脸就做出来啦。

这个实验看着简单,其实要做好挺不容易的。如果倒得太快并且下层太满,上层会把下层还处于流动状态的糊冲开,比如这只叮当猫的嘴巴:

脱模之后你将得到一只笑到炸裂的叮当猫:

如果倒得太慢,下层的糊已经先开始交联了,上层倒上去之后,难以与下层黏连在一起。脱模时,先交联的色块会掉下来,比如这个独眼鼠:

当然这都不是最一言难尽的,做完实验之后还剩了一些黑色的海藻酸钠糊,我们打算用掉它。

老师:“来,给你们做碗芥麦面吧!”

学妹:“学姐快来伸手接面条!”

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甚至有一丝丝想把学妹扔出去的冲动。不知道诸位有没有看过螳螂体内寄生铁线虫的视频,我觉得这根“面条”和铁线虫真的很像了。

另外有一小块海藻酸钠,捞起来之后蜜汁像蛞蝓,我用闪光灯把它拍出了地外生物的感觉:

做实验剩下的海藻酸钠

蛞蝓 | Didier Descouens/Wikimedia Commons

说完我的联想之后,老师和学妹一致决定叫我闭嘴。可是这真不是我脑洞大啊,毕竟编辑大大第一次看到视频的时候,也以为我在野生水体采样寄生虫。

不能用这么一言难尽的图片结尾,所以放一个人造雪小彩蛋:

白色的聚丙烯酸钠固体在吸水后,会变成得蓬松,像雪一样。实际上的手感比真的雪再软糯一点,黏性更大。没错,这只小雪人的眼睛和嘴巴,都是上一个实验里的海藻酸钠凝胶。

作者:悲催的铊宝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