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新亚手稿 ‖ 关于临习王遽常章草的心得方法

 攸州刀郎 2019-09-12

陈新亚手稿 ‖ 关于临习王遽常章草的心得方法

陈新亚先生

陈新亚手稿 ‖ 关于临习王遽常章草的心得方法

陈新亚老师章草作品

在临习中体会方法

陈新亚

记得刚学王遽常先生章草时,就觉颇对手。特别是其顿转挫衂的运笔及其浓重的篆隶成份,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大约与前期曾学过云梦睡虎地秦简和北朝碑刻有关吧。但写了很久,却难于全部贴近王老的气质,尤其是与他比较,我临书中的点划运笔总有一种在打滑的感觉,笔力不那么踏实、肤浅,形虽近而质不逮。这是否又与我刚临过怀素自叙帖有关呢?自叙帖的书写,以速度快起势,然其用笔极尽简化之能事,纯粹是一根连续的线——大约我当时未曾认清这一层,反将之习性化地带到章草的临习中来了。

去年在济南会着海上刘一闻先生,就专门问他王遽常写字的情状,才知道王先生作字原是极慢的,每一个细节用笔极注意到位,沉郁顿挫,绝不会含糊分厘。

陈新亚手稿 ‖ 关于临习王遽常章草的心得方法

陈新亚老师手稿之一(1996年)

这使我疑惑顿消。再看、再临其章草,才体悟到他作章草时的笔墨韵致,完全类之楷书式的,即以真楷的运笔节律去创作章草(赵孟頫作章草也用楷法),却是笔法、间架上的楷法,除了多几个波磔,与楷书几无大别。作为章草看就无甚意思了,(他的隶书似也是以楷书作的)故而显得有些做戏,缺乏章草本来的简章与低昂。大约他对章草的本源,相互渗透之中的篆隶形态并未精研——但化用楷书的节律来化章草。其形神仍是章草的。这正是王老创作上的一大特征。不明这一层则难写真他的字。这一纸临作,即是用此法来写的,大约较似了吧?虽还不很老到。

我又想到王羲之的《十七帖》,似也是有着楷书的节奏在。或者说,王羲之的草书是由章草转向楷体之时自然形成的这么一种特征。

陈新亚手稿 ‖ 关于临习王遽常章草的心得方法

陈新亚老师手稿之二(1996年)

常评大王内恹而小王外拓,恹则沉郁,显然大王是在总结行楷书,拓则恣肆,小王显然是在大王行楷的基础上再向前探索草书。因此小王之草是近于纯粹的草法了。即从用笔到构成全是草书的。今王遽常与王羲之草书的孕含楷法正相反,是将楷法反投进章草里。可见,不管哪种书体,要有所创造的关键在于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我认识到王老的这一特点,临其字也贴近多了,但我已不打算继续本着他的墨迹去写,因为写得越像越不算我的创作,反而多了一层禁锢。我在想,今后该如何在这种艺术方法的创造性启示下而举一反三呢?

陈新亚手稿 ‖ 关于临习王遽常章草的心得方法

陈新亚老师手稿之三(1996年)

陈新亚手稿 ‖ 关于临习王遽常章草的心得方法

陈新亚老师篆刻拓片稿(印文:卓林)

陈新亚手稿 ‖ 关于临习王遽常章草的心得方法

陈新亚手稿 ‖ 关于临习王遽常章草的心得方法

陈新亚手稿 ‖ 关于临习王遽常章草的心得方法

陈新亚老师章草作品欣赏

(原稿由无心斋苦果收藏并整理 2019.9.12)

陈新亚手稿 ‖ 关于临习王遽常章草的心得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