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届国展] 黄冈入展作者谈学书——谈维

 旷世缘q33hh84b 2019-09-12
☞ 编者按: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黄冈陈逸、张志刚、周国富、谈维等4人5件作品入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公众号特约他们撰稿,畅谈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和感悟,将陆续编发,以期对广大书法爱好者有所裨益。今天推出谈维的文章《源于热爱 成于坚守》,敬请围观。

【谈  维】


武汉民盟书画院成员、武汉青年书协会员
北京市扇艺协会会员
源于热爱  成于坚守
——我的学书经历与体会
文/ 谈  维

我学书法起步比较晚,高中才开始接触,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无论多么困难,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因为热爱,才能坚持;由于坚持,才有收获。非常高兴在这里分享我学书的经历和体会。

01

历经曲折,从业余到专业层层蜕变
读高二那年,学校首次开设书法兴趣班,青年教师张望长担任书法老师。在老师的启蒙下,我第一次接触书法,并深深迷上了“她”
进入大学后,我加入学校书法社团,每晚都能去社团办公室写字。期间,我主要临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还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经常获奖。后来在当地名家、中书协会员卢方祥老师的指导下,临写《颜勤礼碑》、《张迁碑》。毕业之际,我鼓起勇气举办《秋水醉墨》个人书法展,得到了师友的肯定。
大学毕业后,我到武汉的一家书法培训机构做书法老师。教学之余,常临《圣教序》和二王、宋四家手札。那段时间没人教,就一个劲地写,照葫芦画瓢下笨功夫。自己规定,每个手札先写三十通,就这样一年过去了,进步没有达到预期。看到身边有几个朋友由硬笔楷书向毛笔小楷转换的效果比较好,我便转写王宠小楷。恰逢湖北省举办二届青年展,投了一件王宠风格的小楷作品,竟意外入展,进一步增强了我学习书法的信心。


在自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靠个人摸索进步太慢,决定要走出去找高手学习。2015年春天,我独自一人背起行囊和几本字帖毅然北上。那时候弟弟在北京工作,他业余喜欢画画,弟弟说宋庄画家村,艺术家云集,是个学习的好地方。我和弟弟一起去宋庄游历了一番,确实不错,环境好,亲身感受到良好的艺术氛围,就决定住下了,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寻找着学习的机会。2017年,我遇到了闻名已久的书法家李明老师,学书观念又一次被刷新,方知以前走了太多弯路。于是,我从头开始写《圣教序》、《争座位帖》和晋唐小楷。受李老师影响,我逐渐把学习重心放在小楷上,坚持取法乎上,不随时俗流转。
书法的学习,除了自身坚持、不懈努力和独立思考外,还须有好的引导者和领路人,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02

困知勉行,以勤学与“偷学”醉心坚守
打小时候起,我家的经济一直不宽裕,基本没钱用在书法学习的投入上。但我始终有个信念,无论再穷再苦,也要想方设法保证书法学习的正常进行。
高中时一次返校途中,我在书摊上发现了《怀仁集王圣教序》这本字帖。蹲在书摊从头到尾翻了一遍,被字里的神采深深吸引。那时我每周生活费才四十元,字帖定价十五元,差不多是半个星期的生活费。犹豫许久,咬咬牙,还是买了,慢慢地从嘴里把这笔钱抠下来。此后,这本字帖成了我的随身物件。
大学期间,卢方祥老师办了大学生班。卢老师宅心仁厚,体谅学生没有收入,半年学费才收三百五十元。当时我家里每月给我生活费才几百块钱。为凑足学费,我每个双休日都出去发传单,每天赚四十元,一个月就凑齐了学费并报了班。此外,我每月还要在生活费里挤出一点笔墨钱。虽然生活拮据,但能学习书法,我格外乐意。


2015年“北漂”时,买完车票兜里仅剩几百元,没钱租房,就在宋庄画家村一间十来平米的锅炉房里安顿下来。房间只能放下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旧桌子,我每天宅在房间看书写字。后来,酷爱画画的弟弟也辞去工作,过来跟我一起住下。一张桌子我俩一人占一头,一个画画一个写字,锅炉沸水声“咕嘟咕嘟”响个不停,但丝毫干扰不到我们。
不久,我了解到肖文飞、陈忠康、董玮等老师经常到宋庄上课。因没钱交学费,我便时常溜入教室蹭课“偷”学,再结合网上看书法视频,慢慢地积累和提高。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庆幸的是,源自心底的热爱和那份坚定的信念,让我坚持了下来。

03

国展创作,须苦干加巧思有机结合
十二届国展一人可投多体,多体投稿意味着有更多的入展机会,这让我既高兴又苦恼。高兴的是,我在楷行草等多种书体上都下了很深的功夫,都值得一试。苦恼的是,写一件满意的作品太难,投多体,需分散精力打磨,也许一件都上不了。思考再三,我决定还是老老实实地写自己最擅长的楷书,毕其功于一役。
朋友圈里写楷书的很多、很精致,大部分都是王羲之、赵孟頫、文征明一路书风,跟他们比这一路,我肯定没戏。恰巧,发现这时写《冯师英墓志》的比较流行,我也很是喜欢,感觉把它和王字小楷、赵孟頫《汲黯传》进行融合,可能有不一样的效果。截稿前三个月,我把精力都放在《冯师英墓志》的临习上。
截稿日期将近,我参考几个朋友的投稿作品后,决定把作品的风格定位为“古雅、清纯”型。网购了一种成品纸,采用五个画了竖格子(貌似民国账本)的小块儿,拼成一个四尺对裁条屏的形式。为使内容新颖,选定了浙美出版社出版的《快雨堂题跋》(繁体竖式)。最后,泡一杯清茶定神,自然流利地书写,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完成后看起来还不错,发给几位老师审看都说没有硬伤,然后把作品寄了出去,结果幸运入展。
作为新人能够入展,对我无疑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个人觉得投展除了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应有巧妙构思和大胆尝试。同时,要感恩这个伟大时代,给予每一位书法爱好者公平公正、同台竞技的机会。
时至今日,书法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晨起,先写几行早课,晚睡前,写完规定的功课。学习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应当不断地追求新的艺术高度,虽不能过分强求,但必须勤奋对待。

                                 

    | 

 书

 法

 作

 品

  | 


END

审核 | 秦龙志、高岚

统筹 | 徐世国

编辑 | 吴迪


WE WISH YOU 

长按关注

黄冈书法家

2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