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力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案例分享

 gymrlwu78v8b0h 2019-09-12

本期期刊速读内容来自《通讯世界》杂志2019年第8期的文章《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与建议分析》,作者兰勇

兰勇(1984-),男,中级职称,本科,目前主要从事工程前期管理方面的工作。

针对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问题,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水土保持的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目前来说,电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建设质量外,高度关注建设项目的环保性。通过分析电力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性以及水土保持现状,总结归纳行之有效的保持方法,现进行论述。

现阶段,各类高电压等级电网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建设工作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建设工作的开展,会产生很多环境问题,比如扰动地表和植被破坏等,造成水土流失,引发灾害,威胁着周围环境和人员。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保护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1 电力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性

以输变电工程为例,不同工程的情况不同,水土流失普遍特性如下:站区和塔基区的水土流失量很大, 流失量占比很大。其中,站区水土流失量略高,主要是因为基础开挖和临时堆土等造成,施工作业的扰动很大,土层表面的破坏程度大。受到立地条件变化的影响,土体结构出现破坏,降低了土壤整体的抗侵蚀能力,土壤流失量很大。

基于此,开展施工作业前,应该剥离表土,将土壤集中堆放在临时施工作业区域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临时拦挡等。施工作业中做好边坡位置的处理,设置护坡,并且在坡脚位置建设挡墙;坡顶位置建设截水沟;斜坡位置建设排水工程。完成施工作业后,开展土地整治和覆土处理,铺设在草皮绿化或者复垦。


2 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的实例分析

2.1 案例概述

以某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为例, 建设工程主要为送端工程、受端工程、线路工程。整个线路的长度为3302.89km,沿线总计设置杆塔6098 基。项目投资额为374.49 亿元,建设期为3 年。现结合此项目水土保持情况,通过项目区的监测进行如下分析。

2.2 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分析

依据全国侵蚀分区图, 此电力建设项目经过戈壁沙漠区和沙地风沙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不等,主要为200t/(km2·a)、500t/(km2·a)、1000t/(km2·a),侵蚀类型包括风力侵蚀、风力水力交错侵蚀、水力侵蚀,侵蚀程度为轻微和重度侵蚀。

2.3 监测方法

此项目水土保持情况监测调查内容如下:

(1)水土流失的监测。

主要围绕水土流失因子和流失面积以及流失量等进行。采取全面调查法和收集资料法等,了解调查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获得土壤侵蚀背景值。运用实地测量法以及无人机航拍方法等,实施水土流失监测。运用奠定调查和小区观测法等, 获得土壤流失量。关于水土流失危害的监测,每季度进行1 次;当遇到暴雨和大风等天气,增加土壤流失量的监测。

(2)水土保持情况的监测。

围绕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林草覆盖度和郁闭度等,开展全面检测。对于临时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数量等,采取收集相关资料的方式,同时开展实地抽样调查进行核实。在实地调查工作中,使用皮尺和经纬仪等,进行措施实施面积的测量。对于植物措施的监测,运用典型样法或者典型植株调查法,各个样方进行2~3 次,小于样方调查规定面积的地块,根据实际面积大小监测,获得林草生长情况和成活率以及保存率等情况。

2.4 土壤流失情况的监测结果

建设的电力工程,点型工程建设阶段主要包括场地平整、基础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植被恢复。线型工程主要建设阶段包括塔基基础开挖浇筑器、铁塔组立期、架线和附件安装期、植被恢复期。具体情况如下:
  • ①点型工程。以某换流站为例,建设期土壤流失量大约为3379.49t;场地整平环节流失量为409.25t;工程基础施工环节的流失量为2524.85t;设备安装施工阶段流失189.94t;植被恢复环节流失255.45t。
  • ②线型工程。整个线路工程项目建设期,土壤流失量大约为71950.26t。基础开挖浇筑作业环节18806.01t;铁塔组立施工环节流失量大约20603.61t;架线施工环节的流失量大约为17918.25t;植被恢复施工阶段的流失量大约为14622.39t。

2.5 水土保持监测结果

从整体水土保持情况来说如下:

(1)水土保持措施。

采取的临时措施,有效控制了施工阶段的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工程施工作业结束后,采取的植物保持措施,对恢复周围生态环境有着不错的效果。工程措施中完成了草方格沙障建设面积为2274.991m2;石方各沙障建设面积为3600m2;碎石压盖面筋为47639m2;挡水墙面积为6816.45m2;其他措施。植物措施中, 植基毯护面积2.96hm2;草坪面积9.64hm2;乔灌木共计10658 株;其他措施。

(2)水土保持防治效果。

防治区域内出现扰动的土地面积大约为1253.83hm2;采取的防治措施面积大约1226.41hm2;硬化建筑物共计18.12hm2;扰动土地的整治率达到了99.26%。整个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造成流失面积为1235.71hm2;治理面积为1266.41hm2;治理率达到了99.25%,远远超过设定的目标。除此之外,采取的拦渣措施和林草植被恢复措施等,都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3 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策略的总结归纳

3.1 就地平整型弃土防护措施

从电力建设项目运营实际来说, 就地平整型弃土防护措施如下:
  • ①拦渣墙。若地形坡度较大,那么采取建设浆砌石挡渣墙的方案,实施弃渣的阻挡。目前来说,重力式挡墙的建设较多。使用块石和水泥砂浆且住以及勾缝, 建设高性质的墙体。
  • ②浆砌石截水沟。选择坡脚位置和塔基位置等,建设浆砌石截水沟,减少雨水的冲刷,保证弃渣的阻挡效果。

3.2 弃土场防护措施

3.2.1 工程措施

从水土流失的防护角度来说,弃土场的防护,采取的工程措施如下:
  • ①拦渣工程。设置挡灰堤,形成有效的防护墙,控制弃渣的流失。

  • ②综合防护工程。采取的护坡工程措施,坡面每增加10m,留设4m 宽度的平台,当渣坡趋于稳定之后,运用护坡工程措施实施防护。若弃灰场的高度超过5m,对每级坡面的坡脚,使用干砌石或者浆砌石的方法实施防护。若边坡的高度不大于5m, 则运用预制混凝土网格植草护坡的防护措施,实施渣土体的保护。

  • ③排水工程。目前来说,常用的排水工程水土防护措施包括截流沟和陡坡排水沟等。以截流沟为例,选择渣场外部布置截洪沟,实现对水的引导和排除,进而减少弃土场内部的汇水量,保证弃土场可以正常运行。一般来说,在弃土场上游边界外部1.0~3.0 位置,建设截水沟,实现对平台汇水以及坡面汇水的有效引排,排入到下游。

3.2.2 植物措施

从水土流失防治的角度来说,弃土场的防护,采取的植物措施如下:
  • ①建设防护林带。若想减少大风天气的影响,避免引发弃土场扬尘,多建设速生防护林带。建设的绿化带,布置在弃土场的上风向位置,设计为紧密型结构,通过降低风速,减轻风的吹蚀力,下风向的护林带,设计为疏透型结构,保证通风效果,进而减少扬尘。
  • ②灰渣顶面绿化。每条块达到工程设计的标高之后覆土,通过播撒草种的方式制作防护层,减少裸露地表,减少水土流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电力建设的效益,因此要做好严格的把控。文中结合具体工程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障水土维持的效果,减少环境破坏的发生。

  

 
微信订阅号又又又改版了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