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下漫笔 | 月色美

 圆角望 2019-09-12

背古诗词时,我意外发现“月”竟是古人吟诗作词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热词,诗人们好像分外喜欢以月抒情达意。

仔细一想,好像很久很久没有认认真真望月赏月了。

还是小时候,夏夜,我们在室外乘凉,躺在竹床上仰望星空是常做的一件事。那时,我们饶有兴趣地数星星,看月亮。尤其皓月当空时,望一轮明月,会好奇地想,月亮上面到底有什么呢?

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是的,浩瀚无垠的天穹之上,会成为人类情感之寄托。有时望月会触及心灵,让你为之迷恋为之陶醉。

印象中,我有两次,遇见了最美的月色。

第一次是两年前受邀参加“原堂”的中秋聚会。“原堂”是常州清末著名画家汤世澍故居的一部分。记得那个中秋晚上,我和几位朋友在“原堂”品茗、聊天。为助兴,友人们的古琴、古筝、笛子、评弹、箫轮番登场,而合唱《明月几时有》更把气氛推向了高潮。突然,有人惊叫:哇,外面的月色真美!闻听,我们齐刷刷来到院子仰望天空。是啊,从没见过这么圆的明月。它悬在幽雅的山墙上,挂在树影婆娑间。清涟涟的月光泻下来,照在小木楼那一排排雕花方格窗上,真是美轮美奂。秋虫呢喃,凉风习习。在这样月色沉醉的晚上,身边有着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是三生有幸!

第二次是参加一次雅集,主办方别出心裁,让我们穿越到《红楼梦》里过中秋。

活动设在常州滆湖书院的小花园里。这里倚一湾波光粼粼的湖水,那亭台楼榭、假山怪石、修竹芭蕉,让人恍入“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妙境。随着暮色渐浓,曲折连廊上,一盏一盏红灯笼亮了起来,在凉风中随风飘荡。我们信步游走其中,真有娉娉婷婷穿越到大观园的恍惚。

虔诚的祭月仪式后,一曲清悠的古琴曲《良宵引》拉开了帷幕,接着《洞庭秋思》、《汉宫秋月》、《秋湖月夜》、《山居秋瞑》、《牡丹亭·游园》……伴着古琴的古朴、古筝的激越、笛子的清亮、舞蹈的优美、朗诵的高亢和昆曲的婉转,在一场秋月雅思、诗情画意的视听盛宴中,大家其乐融融,而那些月饼、菱角、李子、茶、桂花糕和桂花酒,更让人齿颊留香,咂摸有味。

那晚,天空云层很厚,但到活动最后,月亮竟姗姗来到。那影影绰绰的朦胧之美,别有一番情趣,像点睛之笔,让这台精彩纷呈的雅集,有美妙的过程,更有完美的结局,并让我品味到,人生两大乐事,一是过有诗意的烟火日子,二是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老舍说,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确实,如果生活像一台黑白复印机般单调,那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内心就会被繁忙、琐碎挤得没有一丝缝隙。但如果心田半亩,雅种清欢,那么生活就会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