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就是根据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这些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多埋藏在地下。 盗墓题材作品——老九门 基础类 (1)《中国考古通论》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时至今日,中国考古发掘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新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原来出版的《中国考古学通论》一书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中国考古通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编撰。 (2)《考古学概论》马利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概论》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八章,包括考古学发展简史、考古学基本理论,以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各个时期中国考古学的考古发掘成就与研究状况。 (3)《中国考古学十八讲》张宏彦 陕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包括考古学的年代与分期,考古学主要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与成果,古代主要遗迹遗物的分类与研究方法等。其中遗迹部分重点介绍古代城邑的起源和发展、布局及规划思想;古代葬俗的起源和演变、墓葬制度等。遗物部分则选择田野考古中最常见的石器、陶器和铜器三大类,归纳各类器物的基本知识与时空分布。 (4)《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文物出版社 这部当代世界考古学发展专业、全面、简明扼要的通识性著作,对我国学生和学者的启迪是巨大的。此次翻译主要针对原著增补和修改的部分,并纠正第三版中翻译的不当之处。 (5)《当代考古学》陈淳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试图立足于当代考古科学的发展,全面介绍这门学科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基础方法、研究现状和*的探索领域,主要是面对有志于文物考古事业的高校学生和对考古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除了介绍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之外,本书的最后部分还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所有考古材料和古代遗址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们一旦被破坏或消失将成为永远不可弥补的损失。 (6)《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 商务印书馆(香港) 本书重视传说时代史实研究,以重建古史。尤其对尧、舜时期的研究,探索了中国国家的*初形式。本书灵活运用文明起源研究的经典理论,结合中国古史和考古具体发现,提出了国家起源三部曲和起源形式三类型的观点。 进阶类 (7)《古代中国考古学》张光直著,印群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张光直作品系列:古代中国考古学》英文本由耶鲁大学出版社1A963年初版,中译本所据的1986年第四版是该书*的一次修订,焕然一新,由以前对中国文明起源的单线说转变为区系类型的多元理解。 (8)《中国考古学》任式楠,吴耀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初以来80余年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成果。本书的主体,以年代先后为经,以不同地区文化遗存为纬,纵横结合,构建了全国各地不同时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时间、空间和内涵框架体系。 (9)《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沙武田甘肃教育出版社 作者围绕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这一课题长期研究的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如殿堂建筑的时间、规模、建筑结构特点等;归义军时期代表性洞窟的研究,如对敦煌文献所记莫高窟“太保窟”“天子窟”的具体考证等。 外延类 (10)《会说话的希腊石头》保罗·麦克金德里克著,晏绍祥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那些重见天日的一座座宫殿遗存、令人惊叹的一件件石雕艺术,则向人们讲述着古希腊文化的辉煌和繁荣。 (11)《时光倒流一万年》周国兴 湖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古人类学科普作品,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周国兴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真实的案例介绍了古人类学研究和对“野人”考察的科研成果,并分享了本人科普宣传的有益经验。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