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常常会有这样的状况:比如做事时,忘了或不想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今天种下苗苗,明天就想吃到果子。或是,面对事情,有着不符合实情的期待。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生出沮丧和挫败来。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不畅或比较别扭,可以想想,是不是以上两条,在左右一些什么。于是,让我们产生了一些误会。 有一个话想要分享,是林曦老师在写字课上提到的:“不知常,妄作凶”。 以上那两种情况,可以用“妄”来理解。 一种比较简单,事物走在了不对的节奏中;另一种,则代表着在事情中给予了多余的东西。 所以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便是说,哪怕用了很多力气,不是在一个如实的基础上,在一种规律的常态里,泡泡吹得再大,也会破灭,因为它既不理想,也不健康。 怎么判断我们处在“妄”中呢?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式:一个行动,如果做或不做,对事情的推进没有实质的帮助,就可以停下来想想,是不是进入了这种模式。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老子说,便是要“知常”。 “常”又是什么呢? 其实,就像大树要从种子开始成长,鹅卵石的形成要经过冲刷磨圆,当我们拿起一件事情,总是从无到有,慢慢累积的过程。 当面对自己的时候,要相信一件事情:我们是一个很平凡的我们,总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或缺陷,如果你愿意接受并看到它,其实就是一种“知常”。在这种如实的状态里,才有了可能去认清与进步,给予自己耐心做足够长时间的累积。 其实有一个心法,便是暄桐校歌里唱的“不急不急”,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时空里,知道急不来,便踏实地、如实地生活。村上春树先生说,他慢跑的心法是“步调不乱,保持节奏”,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妄”的状态,是没有意识到“常” 遇到时,不妨打趣一下 啊,都是误会~然后,继续轻松向前 林曦的小世界:水墨画家林曦的小乐园,一册美学生活的电子杂志书,关于传统与当下的原创内容,线上与线下皆有分享、互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