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案例集(6) | 电子科技大学&合厚传媒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信息 创意多媒...

 好阿宝 2019-09-12

基于“电子信息+创意多媒体科技创新项目”的校企合作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合厚传媒有限公司)


本项目以艺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跨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的方式,校企联合,建设艺术与科学结合的项目群实验作品,不限于形式、技术、表达。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基础,在新工科建设大的背景下同企业协同育人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未来四年双方将在沉浸式互动影像、增强现实体验以及媒介、体感互动与手势识别、270幻影成像、VR与雷达技术、声音与灯光互动控制、3D Mapping、Web Socket以及面部识别等领域进行研究以及创作,校内师生以及企业共同参与,基地建设辐射到教学、教改、科研层面,培养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培养艺术和技术兼具的创新型人才。

本项目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系列“创意多媒体科技作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跨界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校企联合,以创作实践带动教学以及研究,不限于形式、技术、展陈方式。

一 导语

当前,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一方面现代艺术观念的表达趋势借助于多元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科技的创新也在文化、艺术领域发掘和探索,跨界融合正在发生。本项目研究将聚焦国家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以及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以及企业资源,校企合作,探索“以项目为驱动力提升学生多学科知识积累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二 合作企业、院校介绍

合厚传媒有限公司(简称“合厚”)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数字展厅、声光电人机交互研发、虚拟仿真、行业应用软件、电子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科技公司。作为一个轻资产、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型团队,拥有超过100人的精英人才,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多个省市与地区。同时具备展示工程、综合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CG多媒体等众多领域的资质认证。在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国家战略大方向与电子科技大学建立共研、共学、共创的生态体系,服务、创新、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了“普惠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学校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构建“三足鼎立”(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架构,学校与成都市共同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建设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携手打造中国“西部硅谷”。

三 项目概况

本项目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系列“创意多媒体科技作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跨界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校企联合,以创作实践带动教学以及研究,不限于形式、技术、展陈方式。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基础,在“新工科”以及“双一流”建设大的背景下同企业协同育人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双方将打造“艺术与科学研究基地”具体在沉浸式互动影像、增强现实体验以及媒介、体感互动与手势识别、270幻影成像、VR与雷达技术、声音与灯光互动控制、3D Mapping、Web Socket以及面部识别等等领域进行研究以及创作,由校内师生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成果将映射到教学、教改、科研层面,培养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国际视野。

四 基本模式

以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为依托,以中心创意设计团队为基础,结合企业资源,组建艺术与科学研究基地以及跨界团队,通过系列创意多媒体科技项目创作共同开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1 构建多维度创作展示空间:项目创作需要空间环境的建设,以提供展览、教学、论坛,实验等研究基础,空间建设和搭建有利于作品创作和呈现;有利于项目的开展和研讨。

2 打造多元化教学课程设计:课程组的建设与思考,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讨论,工作坊和分享会的开展,使其课程更具备研究性和挑战性,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同项目以及创作展示空间紧密结合。

3 组建跨界跨专业创意团队:由教师、学生、科研工作者以及艺术家共同组队跨界,校内资源同企业资源相护融合,共同创作。

五 主要做法

1 三个空间的建设,空间的建设为跨学科创意项目提供了基础场地和使用保障,无论展览与展示,还是创作与讨论均可在不同的区域同步进行,空间的定义是开放的、跨界的,其空间内硬件环境也围绕其研究方向与各空间的功能定义逐步升级。

(1)艺术展览空间:坚持艺术与科技结合,重视和发挥创新思维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空间展览场地建立至今为止举办了“电子科技大学60周年展”“墨色无间艺术合作计划”“熊宇个展”以及成电“艺术季系列活动”,通过展览活动带动校园文化、艺术审美氛围,激发创作活力,空间使用上集合艺术创作、展览展示与教学活动。

(2)虚拟仿真VR空间:以HTC提供搭建的软硬件平台为切入点,利用very技术研发、展示、交互设计,真实场景再现,打破传统图片的视觉局限性,全景化构造真实现场感,通过创意项目的研发以及教学活动,在虚拟现实场景中多角度观察,加强认知与记忆,现阶段仿真空间拥有头盔40个,将进行同课程相关的项目开发以及创作。

(3)影像创作空间:完整的影像创作与教学软硬件环境,“无影墙”以及“沉浸式空间”“幻影成像舞台”均设计在此空间内,具备创意项目的开发以及展示功能,自空间投入使用以来,创作出多个艺术与科技作品,涵盖音乐、舞蹈、传统文化等方向的跨界。

2 多元化教学活动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建设前提即为建立多元化的课程组以及跨界项目,课程组在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当中要符合跨学科人才培养遴选的需求。

(1)通过互联网传播教学理念与方法,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建设网络课程,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课程组《摄影基础》幕课为例,选课人数达到20万,具备良好的口碑以及人气积累,获评“2017年全国最受欢迎幕课”,“2018全国最美幕课100”,其课程也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映。

(2)工作坊的教学实践设计增加课外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对不同专业领域知识的了解与实践,提升其学习与创作的主动性,目前设计的工作坊有 “湿版摄影工作坊”“版画雕刻与印刷工作坊”以及正在计划和设计的“川剧传承唐人坊工作坊”。

(3)策划系列艺术资源与故事共享的活动通过分享会和小型论坛的设计来实现,邀请相关专家艺术家对其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分享与交流,目的在于扩展课程知识,激发创作项目内涵,现阶段已进行了“音乐与生活”“旅行摄影”“cg艺术与游戏”等系列的分享与讨论会。

3 校企共同组建一支创新项目研究与开发的团队,由教师、学生、科研工作者以及不同领域的专家、艺术家组成,坚持创新,服务于教育、文化、科技和艺术领域。其目的是通过跨学科创意项目带动教学改革培养人才,作品类型涵盖多媒体、动漫、游戏、VR等。

(1)结合团队特色,探索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教师授课时,不仅仅讲授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还要加入最新项目研究成果、创作的历程、研究基础,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启发学生根据所学大胆推测和展望。

(2)团队项目的创新推动力是与教学教改、创作展示空间相辅相成,团队项目成果丰富,将有利于科研以及教学,目前团队实现的项目有“川剧变脸数字交互项目”“沉浸式多媒体舞蹈《新月》”“声音可视化项目”等十余项,涵盖文化传承、数字表演、交互体验等研究方向。

六 项目创新点以及成效

1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跨学科研究型创意团队,搭建研究基地,集结不同的研究方向、专业领域的专家、艺术家融合创新与创作,其成果呈现方式具有跨学科研究价值,对国家提倡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以及电子科技大学跨学科集成创新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跨学科创意多媒体项目具有前瞻性,是前沿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方式,可广泛应用于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技术与艺术结合具有创新性。

3 课程组的建立与研讨同跨学科项目、创作展示空间建设形成特色研究铁三角,围绕“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使其教育教学具备创新性,“以本为本”,提升其培养人才的视野和高度。

4 通过创新项目的设计和打造,搭建出一个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兼具硬件资源和软件实力;培养出一批针对未来社会跨界跨专业的创新人才,具备工科思维,同时兼具美学素养;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跨界课程群以及实验项目群,提供了教学教改的实践思路;磨练出一支教学与实践的研究队伍,既有理论基础,又有跨学科创新创作概念;形成一批相关的教材以及研究成果。

七 合作双方评价

1 电子科技大学的评价:合厚传媒作为一个综合科技公司,在电子科技大学人才培养以及实践创新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双方在第一阶段的合作、研究当中搭建平台,调度资源,成立团队,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提升了参与学生的水平以及跨学科能力,融合了参与教师、工程师、艺术家之间的跨界联系,使其方向更明确,未来会有更好的探索与成果。

2 合厚传媒的评价:同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实现了合厚传媒作为一家综合科技公司在艺术与科学领域的研究与探索,合作基地建立以后,校方积极开展合作团队科技创新项目以及教学改革部署,推进基地建设,合厚也将结合其企业资源与成电共建共研,培养人才。

八 问题与思考

校企合作具体执行推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如跨界合作、育人理念、教改实践等问题以及所引发的一系列思考:

1 跨专业集成科技创新项目需要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专家、艺术家、工程师等通力合作,带动学生进行挑战性课程教学,所以在融合过程中也因不同的项目实践协调不同的人员,衔接出错就很容易导致项目停止,需要具有高执行力和默契度的负责人统筹、调度、协调方能融合。

2 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根本任务,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也因传统的“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并不稳固,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合作,在育人理念上探索一条有特色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教育理念的创新之路。

3 教学改革与实践需校企高度配合,否则教学同实践脱钩脱节,理论与实践环节前后没有知识呼应,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系统以及主动性,需要建立有效的课程组以及教改方案,教师团队同企业建立教学、实践、考核方式,梳理教改脉络,相互支持与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