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大梁到公元960年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这段时间,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五代时期。与此同时,在中原之外先后存在许多割据政权,史书称之为十国。合称五代十国时期。在割据政权当中,有的从始至终未建年号,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如楚国、荆南(南平);有的政权一段时间内奉中原正朔,后又自建年号,如吴国、闽国等。本文列举五代十国时期所有政权的年号如大长和、大义宁、东丹等,并在干支对照表中附上辽国年号。 五代指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依次更替出现的中原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始于907年朱温代唐建梁,终于960年赵匡胤代周建宋。表中使用时长为年号所跨的年数,如未特别说明,未满一年皆以一年计。 五代十国兴亡表 : 展开 折叠后梁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大梁,都开封。史称后梁。公元923年为后唐所灭,共历三帝,凡十七年 。
乾化二年六月,朱友珪弑父篡位,以次年为凤历元年。凤历元年二月朱友贞与杨师厚等发动政变,朱友珪自杀。朱友贞称帝后沿用太祖乾化年号,以是年为乾化三年。乾化五年十一月改元贞明。 折叠后唐后唐的前身是唐末五代十国初期的晋国(或称北晋、前晋)。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唐昭宗册立为晋王,后逐渐演变为割据性质的政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梁朝,李克用至此完全独立,年号依旧使用唐昭宗的天佑,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与朱温对峙。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位。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改国号大唐,史称后唐,同年底,灭梁,定都洛阳。936年,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并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助契丹兵攻入洛阳,后唐灭亡。后唐凡四帝十四年 。
折叠后晋公元936年石敬瑭建晋灭唐,史称后晋,初都洛阳,后迁开封。947年1月为契丹所灭,凡二帝十一年。
天福七年六月,石敬瑭养子石重贵继帝位沿用天福年号。至天福九年七月始改元开运。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契丹攻占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亡。次年正月,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中原许多方镇拒绝投降契丹,依旧使用开运年号,直到二月刘知远继帝位诏以是年为天福十二年 。 折叠后汉契丹灭后晋后,在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各地守将也拒绝投降契丹,刘知远趁中原无主,在太原称帝,国号大汉,史称后汉。后攻克中原,迁都开封。为争取人心,依旧使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称天福十二年。次年建元乾佑。乾佑元年正月刘知远去世,二月刘承佑继帝位沿用。乾佑三年十一月郭威反叛围攻汴京,刘承佑在逃跑途中为郭允明所杀。后汉亡,凡二帝四年 。
折叠后周折叠编辑本段十国年号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之外先后出现十余个割据政权,史家统称之为十国,即:吴、南唐、吴越、楚、闽、南平(荆南)、南汉、北汉、前蜀、后蜀。表中加括号的表示该政权使用其他政权年号。使用时长为所跨的年数,如未特别说明,未满一年皆以一年计。 折叠南吴902年,杨行密受唐昭宗册封为吴王。唐亡后,杨隆演拒绝承认后梁,依旧使用天佑年号。919年杨隆演称吴国王,始建年号武义,建都扬州。937年为南唐所取代,凡四主三十六年。
杨行密、杨渥、杨隆演都行使的是唐朝年号,奉唐正朔,直到公元919年杨隆演称吴国国王后才和唐朝彻底断绝隶属关系(尽管此时唐朝已经灭亡)。927年(顺义七年)杨溥由吴国国王进位为吴国皇帝,并追谥先祖。 折叠南唐南唐始建国于937年(后晋天福二年),975年(北宋开宝八年)为北宋所灭,凡三主三十九年。南唐前期自建年号,958年奉后周正朔用后周年号;960年北宋建立后奉北宋正朔用北宋年号。
折叠吴越折叠南楚南楚(927年--951年)。开平元年(公元907 年)马殷被后梁封为楚王,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受后唐封为楚国王,都长沙。史称南楚或马楚。后周广顺元年、南唐保大九年十二月(951年)为南唐所灭,凡五王四十五年。楚国未建年号,先使用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的年号,到马希萼时使用南唐元宗李璟的保大年号。
折叠闽国闽国(909年--945年)。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四月王审知受朱温封为闽王。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其子王延钧称帝,自建年号龙启,都长乐(今福州),国号闽。939年王延曦被朱文进、连重遇等立为闽帝,并发兵建州攻打王延政。943年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次年,朱文进杀王延曦,自立为闽王。945年朱文进、连重遇等被部将所杀,闽旧臣迎王延政至福州,恢复国号为闽。同年八月为南唐所灭。凡六主三十七年 。 展开 折叠南汉南汉(917年--971年)。公元917年,刘龑在广州称帝,国号越,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971年(宋开宝四年、南汉大宝十四年)二月后主刘鋹投降宋太祖,南汉亡,凡四帝五十五年。
折叠前蜀前蜀(907年--925年)。公元891年唐西川节度使王建攻取成都,在此割据一方。公元903年受唐昭宗封为蜀王。907年朱温建梁后王建在同年七月称帝于成都,国号蜀,史称前蜀。925年后唐庄宗发兵成都,王衍投降,前蜀亡,凡二帝十九年。
折叠后蜀后蜀(934年--965年)。公元933年后唐封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为蜀王,次年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建元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明德元年七月孟知祥卒,其子孟昶继位沿用。965年(宋乾德三年、蜀广政二十八年)宋太祖发兵攻蜀,后主孟昶投降,后蜀亡,凡二帝三十二年。
折叠荆南荆南(924年--963年),又称南平国。公元907年高季兴为后梁荆南节度使,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受唐庄宗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南平建国时便上表向后唐称臣,928年高季兴与后唐明宗交战失利,六月奉表向南吴称臣,受吴封为秦王,使用南吴睿帝乾贞年号。次年五月,其子高从诲遣使向后唐谢罪。七月复用后唐年号。公元963年(宋建隆四年)五月高继冲纳土降宋,凡五主四十年。 展开 折叠北汉折叠编辑本段同期其他政权年号折叠辽(契丹)辽朝年号参见词条:辽朝。同期年号参见后面的各国纪年对照表。 折叠渤海折叠东丹926年契丹灭渤海国,辽太祖在其地置东丹国为属国,封耶律倍为"人皇王"主之。年号甘露(926年--936年)。 《辽史 宗室传》记载:天显元年,从征渤海。倍与大元帅德光为先锋,夜围忽汗城,大諲撰穷蹙,请降。寻复叛,太祖破之。改其国曰东丹,名其城曰天福,以倍为人皇王主之。仍赐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称制,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汉法。 折叠大长和902年郑买嗣灭南诏建大长和国,年号安国,凡七年。安国七年八月郑仁旻继位,以次年为始元元年。之后年号有天瑞景星、安和、贞佑、初历、孝治等,具体起止时间不详。《云南志略》记载:仁旻立,凡五改元,曰孝治、天瑞、安和、贞佑、初历,在位十八年。 折叠大天兴折叠大义宁公元929年,杨干真自立,改国号为大义宁。有兴圣(公元930年)、大明(公元931-937年)两个年号。阮氏《野史》记载有光圣、大明,胡氏《野史》记载为兴圣、大明。李家瑞认为光圣是兴圣之误。《云南志略》记载:"干真国号义宁,改元曰光圣,曰皇兴,曰大明,曰鼎新,曰建国,凡九年"。异说颇多,今从兴圣、大明二号。 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改国号为大理国。 折叠大理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改国号为大理国。年号有文德(938年-?年)、神武(?年--944年)。 945年段思英在位,年号文经。 952年--968年段思聪在位,年号明德(952年-?年)、广德(?年-967年)、顺德(968年)。 968年之后大理国年号参见词条:大理国或者宋朝年号。 折叠于阗李圣天(尉迟乌僧波),年号同庆,凡五十五年(912年-966年)。 《新五代史 于阗国传》记载:"后晋天福三年,遣张匡邺、高居诲等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行二年至于阗……其年号同庆二十九年。"由此推断同庆元年为后梁乾化二年(912年)。据李崇治《中国历代年号考》,敦煌文书中所见最晚的年号是同庆三十年(941年,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66年后,汉文史籍和敦煌文书中不再记载李圣天,故其在位之下限在此年或者稍后。张广达、荣新江考订,李圣天同庆年号止于公元944年,其后有天兴(约950年-963年)、天寿(963年-966年)两个年号 。 尉迟苏拉,年号天尊,凡十一年(967年-977年)。 此年号见于敦煌文书,目前所见最晚的年号是天尊五年。史家考订认为尉迟苏拉使用天尊年号至其末年。 此年号见于敦煌文书,目前只见到中兴五年(公元982年)年号,推测用到八年(985年)。 此年号见于敦煌文书。年号归属及起止时间尚有争议。 尉迟?,王位无考,年号天寿,见于敦煌文书,年号结束时间尚有争议,或谓1001年,或谓1005年。 折叠岐国唐朝灭亡后,割据一方的岐王李茂贞依旧使用唐天佑年号,与后梁抗衡。923年(后唐同光元年、天佑二十年)后唐庄宗灭后梁,李茂贞上表称臣。 折叠桀燕公元909年,刘守光被后梁太祖封为燕王。公元911年八月,刘守光趁晋国与后梁酣战之际在幽州称帝,国号大燕(桀燕),改元应天。应天三年(913年)十一月,晋军攻陷幽州,俘刘守光,杀之。 《新五代史 刘守光传》载:"守光遂以乾化元年八月自号大燕皇帝,改元曰应天,以王瞳、齐涉为左右相。" 折叠赵国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后封成德节度使王镕为赵王。王镕割据一方,表面上奉后梁正朔,实则自成一国。921年赵国发生病变,王镕被杀。次年李存勖发兵攻赵,杀王德明,赵亡。赵国无年号。 折叠北平国907年,朱温代唐建立后梁,封王处直为北平王,北平国与北赵一样,虽奉后梁正朔使用开平年号,实则自成一国,境内事务自专。 910年,王处直绝梁与晋王李存勖结交,与晋一样沿用唐朝"天佑"年号。 923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改年号为"同光",北平国使用"同光"年号。 926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改年号为"天成",北平国也随之使用"天成"年号。929年,后唐明宗灭北平。 折叠起义军折叠编辑本段各国纪年对照本表列举自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开始到公元979年北汉灭亡为止期间的各国年号纪年对照,十国当中不自建年号的政权不列入,其他政权只列入辽朝年号。黑体表示是年新帝继位。 展开 |
|
来自: 荷香月暖 > 《各朝代年代的天干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