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纪七(二)--北朝分裂终结者  

 zqbxi 2019-09-12
“读不懂南北朝,就读不懂隋唐”,且看北朝分裂的终结者——宇文邕。 
         宇文邕一能忍十二年;二在短短六年就完成了别的皇帝一辈子都没能完成的伟业。
       「短暂」,这个大家都懂的,36岁的年纪即使放在古代也是「英年早逝」,「短暂」的另一面是他在位十九年,真正执政只有六年,前面十二三年都是傀儡。
       【苦逼】,生活在乱世的人,大多是苦逼的。但宇文邕从他继位之前就开始了。
        《周书》李贤传记载:“高祖及齐王宪之在襁褓也,以避忌,不利居宫中。太祖令于贤家处之,六载乃还宫。”宇文邕一出生就与他母亲分开了,虽然六岁后回到了宫中,但那时候他母亲已经有了他弟弟宇文直。六年的隔阂,使得他与他母亲远不如他弟弟与母亲那么亲近。从后来两人的性格也可以看出,宇文直是比较骄纵跋扈的,这跟他从小被母亲溺爱有关。而宇文邕则完全是宇文直的反面。
        而他父亲宇文泰,虽然说过“成吾志者,此儿也”的话,但宇文泰一生都在为宇文家攒资本。从30岁一直鞠躬尽瘁到49岁,死的那一年,宇文邕才十二三岁。很怀疑他能从他十二个兄弟身上分得多少父爱,即使有,也相当短暂。从小缺爱的生活环境,养成了宇文邕低调隐忍的性格。恰恰他从压抑缺爱的环境下长大而养成的性格,最后救了他。
       宇文邕一生中,给他最大亲情的人,应该是他的大哥宇文毓。宇文毓大宇文邕9岁。父亲早逝,则长兄如父。史载宇文邕“甚为世宗(宇文毓)所亲爱,朝廷大事,多其参议。性沉深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世宗每叹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应该说,宇文邕的政治觉悟和能力,大多是宇文毓培养的。因为弟弟宇文觉的前车之鉴,宇文毓应该早就预计到自己终究会逃不出被杀的结局,所以他一直是以培养接班人为目标来培养宇文邕的。
       事实证明,宇文毓的预感是正确的。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一次国宴上,宇文护指使一个叫李安的宫人,在进献给宇文毓的糖饼中下了毒,宇文毓因食遇毒,临终前,当着群臣的面,用最后的力气,大声口传遗诏:传位于自己的四弟宇文邕为嗣帝。史载:“世宗崩,遗诏传帝位于高祖(宇文邕)。高祖固让,百官劝进,乃从之。”事实又证明,宇文毓的眼光是正确的。宇文邕,的确是宇文护一生中最大的克星。
        可以想象宇文毓的死,对宇文邕意味着什么。听到哥哥临死的口诏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或许历史上也没有多少皇帝在继位时,有宇文邕的苦逼。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皇位,对于那时的宇文邕来说,跟地狱没什么两样。因为眼前的皇位,意味着这世上他最后能享受的亲情已经被人断送。眼前的皇位,还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要与这个剥夺了他最后亲情的仇人共舞。至此,宇文护已经毒杀了三个皇帝,估计无数人都认为,宇文邕会是下一个。对于一个终将被炮灰的傀儡,又有哪个人敢站在他这一边?他坐在皇位上,享受到的绝不是帝王的所谓孤独,而是囚鸟的孤立无援。
       那一年,宇文邕17岁。宇文邕有两个哥哥死在宇文护手上。
        第一个是三哥宇文觉。宇文觉是宇文泰的嫡子,母亲为北魏孝武帝之妹冯翊公主。宇文泰死后,他将宇文觉和宇文家的家产都交到了最得力的侄子宇文护手上。宇文泰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因为那时宇文觉才14岁,而最大的儿子宇文毓也才22岁。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根本镇不住朝中的各种拥兵自重的权贵势力。只有当时已经41岁而且立下了不少战功的侄子宇文护才有这个威望。
        宇文护接掌国政后不久就迫使西魏恭帝禅位,拥立宇文觉建立北周。为什么他自己不当皇帝?一方面那时候他羽翼尚未丰满,公然反抗叔叔的遗命这种事情做出来无异于找死。另一方面,他那时候未必没有效法周公的心思。只是一旦尝过万人之上的滋味之后,想要放手又谈何容易。宇文护在朝中专横跋扈,招致了一部份元老大臣的不满。这些人把推翻宇文护的愿望寄予年轻的小皇帝宇文觉身上。十四五岁的少年正处于叛逆期,当然无法忍受凡事不能做主的境地,于是君臣合谋设宴诛杀宇文护。
        宇文觉一共谋划了两次,但两次都被宇文护获知。一方面可见宇文觉年轻气盛办事不够严谨低调,另一方面也可见宇文护对小皇帝宇文觉的防备是很深的。第一次谋划失败,宇文护并没有拿小皇帝开刀,而是将合谋的大臣杀的杀,贬的贬。但当第二次谋划失败,宇文护就不再手下留情,不仅诛杀了合谋之人,并逼迫宇文觉退位。一个月之后,宇文护派人暗杀了废帝宇文觉。
        宇文觉第一次谋划失败,宇文护杀的人中就包括“北周第一大美男子”“史上最牛岳父”独孤信。独孤信四个皇帝女婿里,就有一个是宇文觉。宇文泰当初让宇文护辅政,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外戚独孤信会趁宇文觉年幼而揽权,结果独孤信是揽不了权了最后更被宇文护所灭,但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宇文护揽权的局面。当然,对于宇文家来说,宇文护揽权还是比独孤信揽权强,毕竟宇文护就算是篡了位,也还是北周。而独孤信要是篡位,那就是另一个大隋了。
        宇文觉的死,或许第一次让年仅14岁的宇文邕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在权力面前,亲人是可以如此用尽心力地互相残杀的。兔死狐悲,宇文邕的立场毕竟跟宇文觉更近。以此为分水岭,宇文护在宇文邕的眼中,由堂兄变成了政敌。对宇文邕打击更大的,无疑是大哥宇文毓的死。
       对于杀害宇文毓的主谋宇文护,宇文邕不惜亲自动手“以玉珽自后击之”。对所有造成宇文毓之死的直接或间接的人,宇文邕一个都没有放过。膳部下大夫李安是直接进食毒死宇文毓的凶手,当时他的五弟宇文宪求情:“李安出自皂隶,所典唯庖厨而已。既不预时政,未足加戮。”言下之意,是认为李安未必是帮凶。但宇文邕却说:“公不知耳,世宗之崩,安所为也。”宇文邕暗地里早就将毒死宇文毓的所有人等调查得清清楚楚。但十多年来,他一直引而不发。一旦爆发,就一个不留。
       宇文毓对于宇文邕的意义,不止是长兄,甚至是慈父。是他短短36年中为数不多的阳光和温暖。在宇文护被除掉后,宇文邕在诏书中说“世宗明皇帝聪明神武,惟几藏智。护内怀凶悖,外托尊崇”如此赞美,可见宇文邕对宇文毓的爱与怀念。
       如果说宇文觉的死,让宇文护变成了宇文邕的“敌人”。那么宇文毓的死,则让宇文护彻底成为了宇文邕的“仇人”。对付敌人,只有两个办法:一是除掉他;如果出不掉他,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他觉得你喜欢他,当你有一天可以泰然自若地和你的仇人谈笑风生的时候,你就成功了一半。但这意味着,你要将自己的情感全部出卖。宇文邕没有选择,他只能选择后一种方式。
        能让一个人隐忍十二年之久的,绝不只是理想抱负,更有仇恨。仇恨常常比理想更有力量。
        两位哥哥的死,给宇文邕上了血淋淋的两堂政治人性课。17岁的宇文邕,还没成人,就已经“人莫能测”。
        宇文邕灭齐之后,的确有一个后妃姓郑,这个郑氏也的确是原来北齐的一位王妃。只不过她不是高长恭的兰陵王妃郑氏,而是高湛长子高绰的南阳王妃郑氏。两位郑氏可能都源出荥阳郑氏之门。
        南阳王高绰历史上是个相当暴虐荒唐的人,最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就是纵狗咬人。曾经他看到一个妇人抱着孩子经过,就把人家孩子抢来喂给狗吃。妇人大哭,高绰听了很生气(该生气的是这位爷吗),就放狗去咬妇人。结果狗比高绰有人性,竟然不咬。高绰来劲了,他想出了一个更惨绝人性的办法,就是把孩子的血涂在妇人身上,再放狗去咬。结果妇人惨死。高绰以此为乐。他跟他的昏君弟弟高纬一起干过无数这样的“乐事”。
        不过共同的兴趣爱好并没让这两兄弟相亲相爱。在兰陵王高长恭被毒杀后一年,高绰也因为谋反罪诱杀了高纬。高绰死后埋葬于兴圣佛寺。据说尸体经历四百多日后才大敛,但颜色毛发皆如在生的时候。
        三年后,北齐亡国。高阳王妃被宇文邕所宠幸。她向宇文邕请求将高绰下葬。宇文邕下诏葬高绰于永平陵北。后来有位郑姬为宇文邕生下了小儿子荆王宇文元,很多人认为郑姬可能就是原南阳王妃郑氏。(待续)

陈纪七(二)--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陈纪七(二)--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陈纪七(二)--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陈纪七(二)--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陈纪七(二)--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周主以李德林为内史上士,自是诏诰格式及用山东人物,并以委之。帝从容谓羣臣曰:“我常日唯闻李德林名,复见其为齐朝作诏书移檄,正谓是天上人;岂言今日得其驱使。”神武公纥豆陵毅对曰:“臣闻麒麟凤皇,为王者瑞,可以德感,不可力致。麒麟凤皇,得之无用,岂如德林,为瑞且有用哉!”帝大笑曰:“诚如公言。”(德林有用赛麟凤,为瑞有用才德备

      己巳,周主享太庙。

        五月,丁丑,周以谯王俭为大冢宰。(来源于《周礼》。西魏、北周大冢宰卿省称。明、清 吏部尚书别称之一。官名。《周礼》有天官冢宰,与其他五官(地、春、夏、秋、冬)并列,则称太宰;称冢宰则总领百官,大五官之上。即管官的。)庚辰,以{木巳}公亮为大司徒(官名。其职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魏文帝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到隋朝改为民部,唐朝为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尚书。即管经济的。),郑公达奚震为大宗伯(春官之长,掌邦国祭祀、典礼等事。《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 明 清 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即管礼仪的。),梁公侯莫陈芮为大司马(《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 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 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齐的大司马与大将军并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陈但为赠官。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即管武装的。),应公独孤永业为大司寇(西周时期的司寇。周天子是最高裁判者。中央设大司寇,负责实践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大司寇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大、小司寇下设专门的司法属吏。此外,基层设有士师、乡士、遂士等负责处理具体司法事宜。即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郑公韦孝宽为大司空("司空"这个官职,是从尧帝以来就设有的,但历代的职务有所不同。如尧、舜、禹时代的司空,主管治理水土;西周时代的司空,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为六卿之一;汉绥和元年(前8年)由御史大夫改置,为三公之一。后去"大"字,称司空,主管囚徒。 建平二年(前5年)复旧称。元寿二年(前1年)仍改称大司空。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1)'发放改称司空。《周礼》冬官之篇佚,北周依《周礼》制六官,据儒者相传之说,以大司空为冬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明、清习惯上常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即管工程。)。

       己丑,周主祭方丘。诏以“路寝会义、崇信、含仁、云和、思齐诸殿,皆晋公护专政时所为,事穷壮丽,有踰清庙,悉可毁撤。雕斲zhuó之物,并赐贫民。缮造之宜,务从卑朴。”又诏:“幷、邺诸堂殿壮丽者准此。”(拆除宫殿太冲动,焚琴煮鹤殄天物。)

    臣光曰:周高祖可谓善处胜矣!他人胜则益奢,高祖胜而愈俭。(只见其一。犹如烧毁象牙以止猎象。)

    六月,丁卯,周主东巡。秋,七月,丙戌,幸洛州。八月,壬寅,议定权衡度量,颁之于四方。

        初,魏虏西凉之人,没为隶户,齐氏因之,仍供厮役。周主灭齐,欲施宽惠,诏曰:“罪不及嗣,古有定科。杂役之徒,独异常宪,一从罪配,百代不免,罚旣无穷,刑何以措!凡诸杂户,悉放为民。”自是无复杂户(北魏至唐代户口的一种。其身分低于普通百姓﹐高于奴婢。)。

        甲子,郑州获九尾狐,已死,献其骨。周主曰:“瑞应之来,必彰有德。若五品时叙,四海和平,乃能致此。今无其时,恐非实录。”命焚之。

        九月,戊寅,周制:“庶人已上,唯听衣绸、绵绸、丝布、圆绫、纱、绢、绡、葛、布等九种,余悉禁之。朝祭之服,不拘此制。”(节欲不当经济厄

    冬,十月,戊申,周主如邺。

        上闻周人灭齐,欲争徐、兖,诏南兖州刺史、司空吴明彻督诸军伐之,以其世子戎昭、将军惠觉摄行州事。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帅众拒战,戊午,明彻击破之。士彦婴城自守,明彻围之。

    帝锐意以为河南指麾可定。中书通事舍人蔡景历谏曰:“师老将骄,不宜过穷远略。”帝怒,以为沮众,出为豫章内史。未行,有飞章劾景历在省赃污狼籍,坐免官,削爵土。

    周改葬德皇帝于冀州,周主服缞,哭于太极殿;百官素服

    周人诬温公高纬(高纬(556年―577年),字仁纲,武成帝高湛长子,母胡皇后,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任用奸佞,残害忠臣,纵情声色,最终导致亡国。577年,被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与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五子高延宗等数十人皆被周武帝宇文邕赐死。北周大象末年,葬于长安北原洪渎川。)与宜州刺史穆提婆(穆提婆,北魏秦州汉阳(今甘肃礼县)人,本姓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相"陆令萱的儿子。穆昭仪收陆令萱为养女,是以提婆改姓穆。)谋反,并其宗族皆赐死。众人多自陈无之,高延宗(高延宗(544年―577年),北齐宗室,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五子,兰陵武王高长恭之弟,北齐后主高纬的堂兄弟。幼时为叔父文宣帝所养,天保六年(555年)封安德王,历任定州刺史、司徒、太尉、相国、并州刺史。武平七年(576年),被部下拥立为帝,改元德昌。同年被周军所擒,承光元年(577年)与高纬一起被赐杀。)独攘袂泣而不言,以椒塞口而死。唯纬弟仁英以清狂,仁雅以瘖疾得免,徙于蜀。其余亲属,不杀者散配西土,皆死于边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周主以高湝妻卢氏赐其将斛斯征。卢氏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征放之,乃为尼。齐后、妃贫者,至以卖烛为业。(国破妃为妓奴

         十一月,壬申,周立皇子衍为道王,兑为蔡王。
        癸酉,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徐州。

        初,周人败齐师于晋州,乘胜逐北,齐人所弃甲仗,未暇收敛,稽胡乘间窃出,并盗而有之。仍立刘蠡升之孙没铎为主,号圣武皇帝,改元石平。

        周人旣克关东,将讨稽胡,议欲穷其巢穴。齐王宪曰:“步落稽种类旣多,又山谷险绝,王师一举,未可尽除。且当翦其魁首,余加慰抚。”周主从之,以宪为行军元帅,督诸军讨之。至马邑,分道俱进。没铎分遣其党天柱守河东,穆支守河西,据险以拒之。宪命谯王俭击天柱,滕王逌yōu击穆支,并破之,斩首万余级。赵王招击没铎,禽之,余众皆降。(齐王宪功勋卓著

        周诏:“自永熙三年以来,东土之民掠为奴婢,及克江陵之日,良人没为奴婢者,并放为良。”又诏:“后宫唯置妃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此外皆减之。”(贞洁戒淫可增寿

    周主性节俭,常服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每行兵,亲在行陈,步涉山谷,人所不堪;抚将士有恩,而明察果断,用法严峻。由是将士畏威而乐为之死。(褒奖明君实难得

    己亥晦,日有食之。

    周初行刑书要制:羣盗赃一匹,及正、长隐五丁、若地顷以上,皆死。(严刑峻法人不堪

    十二月,戊申,新作东宫成,太子徙居之。

    庚申,周主如幷州,移幷州军民四万户于关中。戊辰,废幷州宫及六府。

    高宝宁自黄龙上表劝进于高绍义,绍义遂称皇帝,改元武平,以宝宁为丞相。突厥佗钵可汗举兵助之。(齐之余孽垂死挣扎

    宣帝太建十年(戊戌,公元五七八年)

    春,正月,壬午,周主幸邺;辛卯,幸怀州;癸巳,幸洛州。置怀州宫。

    二月,甲辰,周谯孝王俭卒。(谯孝王宇文俭,字侯幼突,文帝子。武成初,封谯国公,邑万户。天和中,拜大将军。寻迁柱国,出为益州总管。建德三年,进爵为王。五年,东伐,以本官为左一军总管,攻永固城,拔之。进平并、邺。六年拜大冢宰。是岁,稽胡反,诏俭为行军总管,与齐王宪讨之。有胡帅自号天柱者,据守河东。俭攻破之,斩首三千级。宣政元年二月,薨。子乾惲嗣。大定中,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丁巳,周主还长安。

       吴明彻围周彭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王轨引兵轻行,据淮口,结长围,以铁锁贯车轮数百,沈之清水,以遏陈船归路,军中恟惧。谯州刺史萧摩诃言于明彻曰:“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端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必为虏矣。明彻奋髯曰:“搴旗陷陈,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间,水路遂断。(明彻远略摩诃陷阵,如此分工

       周兵益至,诸将议破堰拔军,以舫载马而去,马主裴子烈曰:“若破堰下船,船必倾倒,不如先遣马出。”时明彻苦背疾甚笃,萧摩诃复请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帅步卒、乘马轝徐行,摩诃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当使公安达京邑。”明彻曰:“弟之此策,乃良图也。然步军旣多,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相帅兼行。弟马军宜速,在前,不可迟缓。”摩诃因帅马军夜发。甲子,明彻决堰,乘水势退军,冀以入淮。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碍车轮,不复得过。王轨引兵围而蹙之,众溃。明彻为周人所执,将士三万并器械辎重皆没于周。萧摩诃以精骑八十居前突围,众骑继之,比旦,达淮南,与将军任忠、周罗{日侯}独全军得还。(明彻远略胡不远,摩诃陷阵救残生

    初,帝谋取彭、汴,以问五兵尚书毛喜,对曰:“淮左新平,边民未辑。周氏始吞齐国,难与争锋。且弃舟艥之工,践车骑之地,去长就短,非吴人所便。臣愚以为不若安民保境,寝兵结好,斯久长之术也。”及明彻败,帝谓喜曰:“卿言验于今矣。”卽日,召蔡景历,复以为征南咨议参军。

    周主封吴明彻为怀德公,位大将军。明彻忧愤而卒。(吴明彻(512年―578年),字通昭(一作通照 ),秦郡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将领。吴明彻的祖父吴景安,是南朝齐南谯太守。父亲吴树,是南朝梁右军将军。吴明彻幼年丧父,本性至孝。侯景之乱时,秦郡大饥,吴明彻将粮食分给邻居。承圣三年(554年)三月,陈霸先在京口与吴明彻结交,封他为戎昭将军、安州刺史。绍泰元年(555年),随周文育征讨杜龛、张彪。永定元年(557年),陈霸先称帝,王琳不服,起兵作乱。陈霸先任命吴明彻为安南将军,与侯安都率兵征讨王琳。吴明彻曾夜袭湓城,被任忠击败。天嘉元年(560年)二月,王琳兵败,奔亡北齐。王琳移守寿阳(安徽省寿县),与扬州道行台尚书卢潜,刺史王贵显合守外郭。吴明彻以为寿阳城内人心不稳,再度发动奇袭,以水灌城,寿阳果然陷落,王琳、王贵显、卢潜等同时被俘。太建九年(577年)吴明彻北伐,至吕梁(今江苏徐州东南),以萧摩诃为前锋,北齐军大溃。太建十年(578年)二月,再度出兵吕梁,包围彭城,以清水灌城。宇文邕派上大将军王轨率军驰援梁士彦,据淮口(今江苏清水入淮之口)。吴明彻苦于背部之疾,难以作战,为北周大将王轨所俘,北周对他以礼相待。不久死于长安。

    乙丑,周以越王盛为大冢宰。

    三月,戊辰,周于蒲州置宫,废同州及长春二宫。

    甲戌,周主初服常冠,以皁纱全幅向后幞发,仍裁为四脚。(北周服装载一笔

    丙子,命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为大都督,总水陆诸军事,镇西将军孙玚督荆、郢诸军,平北将军樊毅都督清口上至荆山缘淮诸军,宁远将军任忠都督寿阳、新蔡、霍州诸军,以备周。

    乙酉,大赦。

    壬辰,周改元宣政。

    夏,四月,庚申,突厥寇周幽州,杀掠吏民。

    戊午,樊毅遣军渡淮北,对清口筑城。壬戌,清口城不守。

    五月,己丑,周高祖帅诸军伐突厥,遣柱国原公姬愿、东平公神举等将兵五道俱入。

    癸巳,帝不豫,留止云阳宫;丙申,诏停诸军。驿召宗师宇文孝伯赴行在所,帝执其手曰:“吾自量必无济理,以后事付君。”是夜,授孝伯司卫上大夫,总宿卫兵。又令驰驿入京镇守,以备非常。六月,丁酉朔,帝疾甚,还长安;是夕殂,年三十六。(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宇文邕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公元575年,宇文邕大举进攻北齐,并于一年半后灭北齐。公元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英年中逝时年仅36岁,谥号为武皇帝,庙号高祖。

        戊戌,太子卽位。尊皇后阿史那氏为皇太后。宣帝初立,卽逞奢欲。大行在殡,曾无戚容,扪其杖痕,大骂曰:“死晚矣!”阅视高祖宫人,逼为淫欲。超拜吏部下大夫郑译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委以朝政。(不孝之子毁基业

    己未,葬武皇帝于孝陵,庙号高祖。旣葬,诏内外公除,帝及六宫皆议卽吉。京兆郡丞乐运上疏,以为“葬期旣促,事讫卽除,太为汲汲(太焦急了)。”帝不从。

    帝以齐炀王宪属尊望重,忌之。谓宇文孝伯曰:“公能为朕图齐王,当以其官相授。”孝伯叩头曰:“先帝遗诏,不许滥诛骨肉。齐王,陛下之叔父,功高德茂,社稷重臣。陛下若无故害之,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矣。”帝不怿,由是疏之。乃与开府仪同大将军于智、郑译等密谋之,使智就宅候宪,因告宪有异谋。(悲夫,私家天下何谈功勋。)

    甲子,帝遣宇文孝伯语宪,欲以宪为太师,宪辞让。又使孝伯召宪,曰:“晚与诸王俱入。”旣至殿门,宪独被引进。帝先伏壮士于别室,至,卽执之。宪自辩理,帝使于智证宪,宪目光如炬,与智相质。或谓宪曰:“以王今日事势,何用多言!”宪曰:“死生有命,宁复图存!但老母在堂,恐留兹恨耳!”因掷笏于地。遂缢之。(老天何不开法眼?

    帝召宪僚属,使证成宪罪。参军勃海李纲,誓之以死,终无桡辞。有司以露车载宪尸而出,故吏皆散,唯李纲抚棺号恸,躬自瘗之,哭拜而去。(封建制度太罪恶,杀害功臣为皇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