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人们早早地就开始讨论如何过节。中秋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很早便已形成,并有许多丰富有趣的习俗。然而,随着传统文化的衰落和传统节日观念的淡化,大多数人对传统民俗并不了解。一位六旬老人感叹道:“现在中秋的老习俗知道的人不多了,就剩下一个‘吃月饼’容易被记住。”还有人感慨:“商场哪儿哪儿都打折,中秋节倒更有点儿像购物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传统民俗节日有80余个。除“春节”、“元宵”、“中秋”等节日,“寒食”、“寒衣”、“上巳”等传统节日及其民俗文化并不为人们所熟知。更让人遗憾的是,目前传统节日似乎越来越突出“吃”。在中秋节来临前的三天时间内,有记者随机采访36位路人,其中有30位表示并不知道中秋有什么特别节俗,“就是吃吃月饼吧,或者跟家里人、朋友聚聚餐”。北京市民何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平时工作太忙,正好利用中秋小长假休息休息,“给孩子、老人买点月饼应应景。至于其他的节俗,不是很了解,也不太顾得上了”。“传统美食,只是节日的一种物质承载形式,并不是过节的全部。”据《人民政协报》报道,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表示,从古至今,中秋节、清明节等,除记录时节功能外,还被赋予一种特殊的价值、情感内涵和需求。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退化为“吃喝玩乐”的假日。很少有人在节日气氛、文化品位、精神享受等方面做文章,更少有人在传承、丰富、发展、发扬上下功夫。如冯骥才所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在现代社会,中秋节中传统文化的内涵似乎正在逐渐淡化。在城市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家庭结构和过节方式被打破。对此,不时有专家呼吁,应赋予传统节日现代内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传统节日的过法与时俱进。学者于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今天的中秋节,比过去多了“物质”因素:各式各样的月饼,中秋宴会的一条龙服务等。“可我们少了仪式感,越来越把中秋过成了假期而不是节庆。但是,中秋毕竟是月亮节而非月饼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节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它与春节都是以“团圆”作为核心诉求的节日,是最应该与家人团聚的。目前,不少弘扬中秋民俗的活动在纷纷举办,但民俗学者萧放建议,要恢复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着眼点可放在中秋节传统内蕴中包含的家庭团圆等人伦亲情上。通过对赏月、玩月等亲近自然节俗的强调,让中秋节成为我们民族的情感满足日与精神浪漫日。“这样可以保证国民充分享受传统文化所赋予的生活温情,感受到节日生活的美好”。又是一年中秋时,今年你准备做什么呢?除了吃月饼,中秋节还有哪些有趣的传统习俗呢? - END-

点击小程序,进入九州书院学习中心-新中式雅致生活空间,这里有书院精心推出的线上线下国学、古琴、茶道、围棋、古筝、书法、国画等一系列课程,及近期文艺活动。通过经典和传统艺术的学习,下学上达,成就当代士君子,践行新中式雅致生活。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九州书院学习中心-新中式雅致生活空间 立德思辨 修身明道 微信栏目包括:【大师论道】【国学视野】【诗情画意】【古艺国粹】【回归文化】【礼乐中国】【悦读时光】【精彩回顾】等,以及书院最新的游学、讲堂、养生、专题研修、冬夏令营、国艺课程、公益活动、雅集沙龙预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