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市场鉴赏是关键

 伯乐书香小屋 2019-09-12

徐悲鸿 在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 徐悲鸿纪念馆藏

中国的书画市场有一个瓶颈,就是鉴赏,鉴赏这一关不过,书画市场就健康不起来。

      现在人们看重职位,崇尚名人,艺术鉴赏也重视官方人士言论,一般官方的研究机构、博物馆,他们的人出面,说这个对,那个不对,这是怎么怎么样,就是权威的。以前不是这样,以前是真有眼力的人,基本都看得准。这个人位置再好,级别再高,看十件几乎九件都错了,那这个人是站不住脚的。

徐悲鸿 群奔 95×181cm 1942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在机关工作或大学教书的人,也并不是人人都有学问,即使他是教授,也可能只是写过几篇论文。有的人在这行混了三十年或者五十年,也不一定行。在故宫或者国家博物馆工作多年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这个眼光,但是他有这个平台,有这个头衔。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他有这个平台与头衔,他就要出来说话,他的话就有人相信,有人买单,他就能挣钱。没有这个平台与头衔,你就没有这个话语权。如果把他从这个单位调出来,看他还是不是一言九鼎?为什么我们现在好多人千方百计要混这个平台与头衔,因为有这个平台与头衔就有话语权。
这一行利润大,就让一些人见利忘义,设圈套,这些都很正常。曾经有一个朋友,买了上千万的画只有当代小名头的几幅真。

齐白石作品

所以我们现在的书画市场为什么经常是发展不健康,这真是一个难题。以前为什么比较好,以前看画的一些行家眼睛真好,拿过来一看就知道。现在怎么看?比如现在找我看的人也不少,我和他们说,你要是找三个人看过,我也就不要看了,因为这个东西不一定是赞同的人多就对。现在权威部门出来的都是高手,他就认为他高,他呈一时之能,无视于艺术的真谛,凭借于平台与职位而目空一切,其实有的人连电脑复制品都看不出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鉴赏者不懂得艺术品的成色与价值,所以我们书画市场要健康发展,很大的一个瓶颈就在于此。
一些现在在世的画家经过炒作,把画价不断抬高。有些人看到有利可图,心态不太正常了,也不太平和了,不懂这行也要去做。就是跟风炒,跟风炒作的人往往都是击鼓传花,传到他手里他就成为最后的接盘者。
青州画廊多是这样,炒得最高的时候买的东西,现在想出货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把艺术当资本的运作者,他们求的是一时之利。因炒作而一时大出风头的画家和作品,靠炒作出来的名声,注定是短命的。很快就会被历史的巨浪,淘洗的不知所踪。再想恢复到买时的价位,那是天方夜谭,永远不可能的事。所以,画套在手里,你现在卖与不卖,这些钱已经损失了。

齐白石作品

收藏这一行在资本运作的参与下,我们唯一一点就是自己要清醒,能看的明白,知道什么可买,什么不可买。艺术之所以千古至尊,乃是因为有其深刻的自身价值。应该看到,中国现代绘画,多是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相嫁接的产物,但在植物学中,母本的基因,常常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凡是传统笔墨精到的画家,便能拥有欣赏者。唯有画外修养深厚的画家可以长期精进,人画具老,如齐白石、黄宾虹就是如此。否则只能是短暂的,如昙花一现。

文物字画历来是增值潜力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但是,把握不好就会像股票市场一样,已经跌停了,你想甩也甩不出去。真正喜欢画,想收藏画者,可以委托一个有眼光的人或有经验的画廊来把关。(文/丁雪峰)

齐白石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