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宜放假。先是中秋,接着国庆,中间要再夹个年假的话,啧啧简直美滋滋。都说上班如上坟,聚会是索命,然而每当节假日,总有一撮人撺掇着约约约。好久不见,各种虚假的姐妹情、兄弟情、亲情、同学情、同事情……需要靠约一把来维持友谊之树长青。聚会,怎么点菜和分账是永恒的哲学命题,把菜点得让所有人满意且花的钱在心理预期范围内,那可真是太难了。我们设想一个场景:你要和四个朋友ABCD一起聚餐,选择了某家餐厅,各自点了一份自己想吃的菜。A点的菜200元,B的菜150元,C的菜100元,D的菜也100元,而你自己想吃的菜却只要50元。 那么问题来了,你们五个人点的菜全部加起来一共需要600块,有两种摊账方式: 哪一种摊账方式会让你觉得自己心理舒服,不会觉得自己亏?毫无疑问,第一个方案,各自承担各自的饭钱才是最公平的解决方式。然而事实上,现实中点菜比这细碎多了。大家常用的分摊账单方式,都是按照第二种解决,算总账和人头,平摊群收款完事儿。而当聚餐提前说好AA时,点菜可能会出现一些微妙的情况。再次设想一个场景,同样是你和ABCD聚餐,提前说好饭钱AA。这个餐厅里,贵的菜味道更好,但不值;便宜的菜味道虽然不如贵的,然而性价比高。那么你会点贵的还是便宜的?或者换个提问,你之前来这家餐厅吃过,一直很想尝试某道非常贵的菜,但因为太贵舍不得点,在聚餐中你会点它吗?(请大家摸着良心回答) - 点贵的,反正五个人分担这一道菜钱,我只用负担其中五分之一,很划算。
点便宜的,便宜的菜账单总价不会很多,那样我们五个人承担的都很少。
我们建个简单的模型,算下账。假设贵的菜,支出为12,得到10,则收益为-2;便宜的菜支出8,得到10,其收益为2。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人,如何点菜很明显,都点便宜的,那么每个人都收益2。而事实可能是,你们五个人中可能会出现“叛徒”,某个人偷偷想我点个贵的试试,其他人也暗搓搓想反正AA试试平时没吃过的,又来一个人觉得,万一别人点的比我贵,我岂不是吃亏了?最后五个人都不约而同点了贵的,导致每个人收益都为负。不要怀疑壹读君在离间你们的友情,也不是壹读君随便瞎扯,而是有正儿八经研究。这被称为用餐者困境,或者说,多人囚徒困境。即在多人聚餐中,事先声明饭钱AA的话,人们会倾向于点更贵的菜,即使这菜不值得,从而导致集体受损。Uri Gneezy、Ernan Haruvy、Hadas Yafe三位教授专门做实验证明了用餐者困境,并发表了论文,论文发表在2004年的经济学学术期刊 The Economic Journal 上。 实验特地招募了互不认识的被试,分为10组,每组男生和女生各三人,实验很简单,让他们到餐厅吃饭。结果,免单的那两组被试花得最多,敞开了吃,平均每人花了82.3美元;费用平摊组次之,平均每人花了50.9美元;各付各组花钱最少,只有37.3美元。费用平摊组菜价,明显比各付各组贵。 这个实验结果深层次的意味是,免单组竭尽所能“占便宜”,反正自己不花钱,能占多少占多少;费用平摊组有限制“占便宜”,毕竟自己还是要花钱的,稍微薅点儿别人羊毛得了;各付各组无便宜可占,点再多再好最后都得自己含泪掏钱。聚餐之外,多人囚徒困境可以广泛运用到跟群体利益、公共成本有关的各种事情中。比如交电费,空调特别费电,如果一个人住,不太热的话能忍着,晚上也不会一直开。而当有人一起平摊电费时,就会陷入对是否吃亏的计较,谁知道对方是不是时时刻刻开空调呢?为了不让自己吃亏,自己觉得热就不忍了,开一整晚空调也舍得了。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这样想,每个人都选择了利己的方案,最终结果却是抬高了成本,导致每个人都受损。各付各的,或者不聚餐,或者佛系不计较。这就取决于你的心态以及这段关系到底多虚伪真诚了。参考资料:
1.The inefficiency of splitting the bill.U Gneezy, E Haruvy, H Yafe.The Economic Journal, 2004 2.用餐困境 wi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