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宁的父亲去监狱探望杜聿明:亲家!我有一个忙需借你的“手” 杜聿明作为黄埔的骨干系,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尤其是在昆仑关战役中,给予了日军号称“钢军”的第五军团,极大挫败了日军嚣张的气焰。 不过因为杜聿明的愚忠,导致其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最终也落得个兵败被俘虏的下场。杜聿明被俘之后,就被送入了功德林一号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而在杜聿明改造期间,作为亲家的的杨武之去探望了他。 杨武之是杨振宁的父亲,而杨振宁与杜聿明的大女儿杜致礼喜结姻缘。 杜致礼是杨振宁的学生,两人也是因此结缘,在1950年的时候,28岁的杨振宁和23岁的杜致礼结婚了,不过此时的杨振宁的父亲也就是杜聿明正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杨武之带着好酒好菜去了改造所见了杜聿明,两位亲家也是喝谈了许久。期间,杨武之对杜聿明也是有所请求,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对于杨武之所求之事,也是令杜聿明为难之事。因杨武之所求之事:“亲家!我可能有一个不情之请,有一个忙需借你手书信一份,劝说女儿女婿回国。” 其实对于这个请求,许多人都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何况确实如此,年纪都大了,都想儿女在身旁,但是这对于杜聿明而言,有点为难,杜聿明也无不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女婿能够早点回国,为国效力,但他自己这个处境,而且妻子又在台省,何况也不知道女儿女婿其思想如何,时局又是如此,结合各方面而言,这无疑成了一隔大难题,为此苦恼的很。每每与狱友论及此事,杜聿明都会落泪。 不过后来廖耀湘等狱友见状也做了不少思想工作,经过一番讨论和研究后,廖耀湘帮杜聿明度过了这一道坎,他分析道:今日之中国,其地位不似过往,且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其国内建设之成就世界竟知,如此大好之形式,子辈又岂能不知?让其回国做贡献,建设祖国之繁荣,造福6亿人命以至于子孙万代又何尝不乐? 结果杜聿明听这么一说,豁然开朗。不久之后亲家杨武之又与杜聿明见了一面,随后杜聿明就向上级写了一份报告,并订了《人民画报》按期寄到美国,便于杜致礼与杨振宁阅读。此外杜聿明以岳父的身份亲自给女婿杨振宁书信一份贺词:“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杜聿明即草。” 杨振宁拿到岳父亲笔信之后,心怀大感,与妻子分享了喜悦,随即也书信一封以表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