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低钾血症,看这篇就够了! |一文读懂

 rwm1110 2019-09-12

钾是机体必需的电解质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含钾总量约为50~55mmol/L,但细胞内外钾分布不均。

90%存在于细胞内,1.4%存在于细胞外液中,7.6%存在于骨骼中,跨细胞液(消化液)约占1%。正常血清钾为3.5~5.5mmol/L。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3.5mmol>

症状

慢性轻型者无症状或仅表现为疲乏、乏力,而急性迅速发生的重型者症状往往很重,可出现肢体瘫痪,甚至膈肌、呼吸机麻痹,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

有研究显示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低血钾的死亡风险是血钾正常患者的2.35倍。

原因

各种原因影响钾的摄入、吸收、代谢和排泄均会导致低血钾。

1.钾摄入减少:

一般饮食含钾都比较丰富,正常进食能保证机体不缺钾。而消化道梗阻、昏迷、手术后较长时间禁食的患者及偏食、厌食患者,可导致缺钾和低钾血症。

2.钾排出过多:

1)胃肠道丢失过多,如长期大量的呕吐、腹泻等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患者。

2)肾脏失钾,主要由某些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应用排钾性利尿药或渗透性利尿药、碱中毒、补钠过多及应用某些抗生素等导致。

3)其他原因:如大面积烧伤、放腹水、透析、长期高温作业等。

3. 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

细胞外钾转移至细胞内,可发生低血钾症,但机体的含钾总量并没有减少。见于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或酸中毒的恢复期、使用大量葡萄糖同时应用胰岛素、周期性瘫痪(如家族性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Graves病)、急性应激状态等。

4. 稀释性低血钾

见于水过多和水中毒,或过多过快补液而未及时补钾。

治疗

1.治疗主要是补钾:

包括药物补钾和饮食补钾。

先说说药物补钾,包括口服氯化钾和静脉输注氯化钾。

补钾量与补钾方式:


血清

需补钾量

补钾方式

轻度缺钾

3.0~3.5mmol/L

钾100mmol(相当于氯化钾8.0g)

口服药物补充

中度缺钾

2.5~3.0mmol/L

钾300mmol(相当于氯化钾24g)

口服+静脉联合

重度缺钾

2.0~2.5mmol/L

钾500mmol(相当于氯化钾40g)

静脉补钾为主,口服补钾为辅

口服药物补钾可选择:

药物

优点

缺点

氯化钾

10%氯化钾注射液

较安全,最常用

吸收慢,对消化道刺激大,可与适量牛奶或果汁混匀同服

可引起血氯升高加重酸中毒

氯化钾缓释片

释放缓慢、吸收均匀、血药浓度平稳、药效时间长、无胃肠不适、服药次数少等

——

枸橼酸钾

适用于伴高氯血症者

肝功能明显受损时不易使用

醋酸钾

适用于伴高氯血症者

——

碳酸氢钾

适用于代谢性酸中毒所致的低血钾

——

谷氨酸钾

适用于肝功能不良者和酸中毒者

——

L-门冬氨酸钾镁溶液

门冬氨酸和镁有助于钾进入细胞内,适合即缺钾又缺镁者

——

静脉补钾原则:

  • 浓度:补钾浓度应小于0.3%

  • 速度:补钾速度缓慢,一般以每小时20~35mmol/L

  • 监护:重度低钾血症需心电监护,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心电图、肌力、尿量等

  • 监测血钾:重度低钾血症每2小时复查血钾1次

药物补钾需注意3点:

  • 尽量口服

  • 禁止静脉推注

  • 见尿补钾

2.积极治疗原发病:

补钾同时,还需要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才是纠正低血钾的关键。如果单一补钾而不治疗原发病,则可能延误病情,使低血钾反复发生,因此,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病。

饮食

除了药物治疗,低血钾患者的饮食应多吃哪些食物?不吃哪些食物呢?

1.应该吃哪些食物?

低血钾患者应多吃含钾较多的粮食、蔬菜、水果及海产类。

  • 含钾较多的粮食,如: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

  • 含钾较多的蔬菜,如:菠菜、甘蓝、芹菜、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等。

  • 含钾较多的水果,如:香蕉、西红柿、桃子、桔子等。

2.不要吃哪些食物?

  • 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 避免油炸、油腻的食物。

  • 戒烟戒酒、避免咖啡、茶等兴奋性饮料。

另外,夏天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饮用大量白开水或糖水,可适量饮用果汁或淡盐水,防止血钾过低。

参考资料:

[1]内科学 第九版

[2] Núñez J, Bayés-Genís A, et al. Long-Term Potassium Monitoring and Dynamics in Heart Failure and Risk of Mortality. [J] Circulation. 2018 Mar 27;137(13):1320-1330.

[3]吴文芳,杜兰云等 低钾血症的病因和治疗进展 [J] 临床合理用药.2018,11(1A):174-175

本文来源:优医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