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服偏见

 分享芬香 2019-09-12

偏见似乎是社会的常态

现实社会中,客观和公正是稀缺的,除了信息不对等或不完善外,因为人是主观的、有偏好的、容易偏听偏信的、甚至会无意间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更不用说还有有意制造谣言、混淆视听者。

图片源自@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例如,人都希望听恭维声,受到赞美,即使明知其中包含了不客观或充满溢美之词也很开心;人在信息收集和选择时,也总喜欢那些支持自己观点或自己喜好的或自己熟悉领域的信息。由此可见,偏见似乎是社会的常态。

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做出的判断,因而容易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

例如,当我们对一个人存在偏见时,不管他做什么说什么,也不管对与不对,我们都不会认同。当我们对中国食品安全心存芥蒂的时候,无论食品质地如何,我们总是怀疑其安全性,这就可能误读一些确实安全的食品。

偏见的故事

网上有一则故事,一位来自美国南方的白人老先生,从小受到种族歧视的教育和影响,尽管他家佣人是黑人,他也从未与黑人一起吃过饭,同过学。后来他到北方念书,他极强的歧视黑人的行为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的批评,但他依然故我。

可是,在后来读研究生时他突遇车祸,虽大难不死,但双目失明,他通过盲人重建院,习得了点字技巧和如何靠手杖走路等,慢慢可以独立生活了,然而令他痛苦不堪的是在日常活动中弄不清楚对方是不是黑人。

图片选取自https://www./

于是他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医生尽力关心并开导他,他和医生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并将心理医生看成是自己的良师益友。然而有一天,心理医生告诉他,他本人就是位黑人。

从此以后,这位白人老先生的偏见慢慢地完全消失了,他说我虽然看不出别人是白人还是黑人,但对我来讲,我只需要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肤色对我而言现在已经毫无意义,后来他甚至还迎娶了位黑人太太。

回顾自身转变过程,他深深地感叹道:“我失去了视力,却也失去了偏见,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从故事我们不难体会到征服偏见的不易。

征服偏见

我经常告诫自己,当别人赞美你时,一定要能听出哪些是由衷之言,哪些是恭维之词,哪些含有取巧、巴结、讨好之意。

当那位名人从微博转战到微信,虽回避了博友的漫骂和偏见,但在拥抱圈子中朋友的欣赏和赞美时,可能失去了“真相”、丢失了“全面”,可否想到自己有点像鸵鸟一样在回避“偏见”赢得安宁,或以己之“偏见”麻木于中听的赞美声里和沉浸于相互恭维的环境之中。

当我们抱怨听众或观众偏见时,一定要同时提防我们自身的偏见。

图片选取自https://www./

如何应对外部偏见?改变别人和环境很难,改变自己容易,以自己的真诚、理智、清醒和善于交流面对偏见,我们可能会兼听则明,变得更客观和更理性,偏见会止于我们的逻辑和全面,即使暂时难以说服之,我们也需要以我们的坚守以及自己更加成功和强大征服之。

征服自身的偏见有很多途径或技能,例如,保持自知之明,乐于拓宽视野,善于多维分析,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尝试逆向思维、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还要养成善于反思和总结的习惯。这样,我们不仅会减少自己看待事物和对待他人的可能偏见,也利于面对和处理别人对己之“偏见”。

当我们的表现未获得观众的叫好,不要简单埋怨大家不会欣赏,而是设法让我们如何更加优秀。当我们有卓越表现的时候,即使遇到有偏见的裁判,观众也会为我们叫好!关键是我们自己要真正地不断进步、增进实力和更加卓越。当然,社会也应不断完善机制以淘汰不合格的裁判,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摒弃偏见,客观公正,社会也会更加文明和进步。

(原文修改于《管理学家》2012第3期主编寄语,录于《逆俗生存——管理之道》席酉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和谐管理研究中心

西交利物浦大学和谐管理研究中心是一个以管理学为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研究中心,通过融合东方与西方智慧、连接历史与未来发展、弥补理论与实践隔阂等,致力于启发心智,孕育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原创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为管理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做出开创性的贡献。

如有意向合作或交流,请发邮件至Peng.Liu@xjtlu.edu.cn,或通过电话(+86)512-81889019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