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条村高密度养殖冬棚虾成功率超90%,亩产超6000斤!年产值过亿!

 无流派1 2019-09-12

海产养殖中,对虾养殖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投身对虾养殖一度被养殖户戏称为“赌博”。在阳西县上洋镇南山海村,凭借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天然的气候优势,45户养殖户摆脱了对虾养殖的高风险,成为集体赢家。

经过摸索掌握高位池对虾养殖技术

山海村位于后海的一个狭长半岛上,陆地纵深平均不过500米,好像一只伸进海洋的触角。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南山海人沿着漫长的海岸线,在沙滩上陆续开挖了550亩高位池养殖对虾。2016年,依托成熟的养殖技术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这些高位池养殖总产值超过1亿元,为养殖户带来了2000多万元的利润。回首创业历程,这片沙滩的开拓者许兴一脸兴奋。

1991年,阳西沿海各地开始陆续养虾。当时养殖新手许兴听说湛江养虾已成规模,便跑去湛江学习养虾经验。许兴告诉记者,他去了好几个虾场,当地人听说他来学习养虾,把设备都用布遮了起来,连看都不让看。碰了一鼻子灰的许兴没有办法,只能回去靠自己摸索。

十几年来,许兴养过中国对虾、草虾、日本对虾(花虾),也养过鱼。每一次更换品种,背后都意味着一场失败。在他养虾后不久,几个电白人也来南山海村挖池养虾,结果亏本回去了。谈起往事,今年74岁的许兴激动地说:“我养虾是没有其他路可以选,他们投资失败可以回去,我身后却没有退路。”

靠着无路可退的决心和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如今,大到引进高位池、深水井、冬棚技术,小到观测气温、水质、水体PH值变化,南山海人已掌握了一整套的养虾方法。许兴04年前退休养老,不仅给儿子许宏章留下了30多亩的高位池,还留下了宝贵的养殖经验。

南山海村党支部书记曾纪光也是对虾养殖户,他告诉记者,南山海村的对虾养殖技术在粤西数一数二,时常有外地的养殖户前来取经。

气候变暖致养殖户转养冬棚虾

多数人对气候变暖并没有深刻的体会,而在对虾养殖户面前,气温升高已是一种挑战,并且成为夏秋两季养殖的瓶颈。对虾是一种对环境极为敏感的生物,长达4个多月的养殖周期容不得一次闪失。这一特性正是对虾养殖高风险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夏季的高温天气,造成藻类和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对虾大量死亡,对虾养殖遭受重大损失,外地养殖户纷纷退场,本地养殖户不少直接放弃了夏秋两季的养殖,造成阳西地区夏秋两季大规模的空池现象。

为应对这种状况,一些养殖户转为采用冬棚养殖对虾。所谓冬棚养殖,就是在高位池上搭建塑料大棚,通过营造温室环境使对虾顺利过冬。据阳西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黄文伟介绍,目前阳西县共有4.4万亩虾塘,其中冬棚养殖主要集中在上洋镇。

20日下午,记者跟随养殖户卢显亮去他搭建好冬棚的高位池。沿路上,记者看到大多数养殖户的高位池处于空塘状态。卢显亮告诉记者,搭造冬棚使用的薄膜每年都要更换,近日北风南下阻碍了养殖户在冬棚上覆盖薄膜。

走进卢显亮的冬棚,一股带着腥味的热流扑面而来。记者在棚内看到,一排水泥杆横贯整个高位池,并与交错的钢管一起,搭建起整个冬棚的骨架。两台开动的增氧机正在给水体增氧,一个工人划着小船在池内投放虾料。卢显亮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后称,整个冬棚设备加起来,平均每亩高位池投资约4万元。

曾纪光告诉记者,以前从没有想过冬季养虾的事,而现在全村除了冬季养一造虾,夏秋两造都不养了。冬棚养虾不仅使冬季养虾成为可能,还规避了夏秋养虾的许多风险。在南山海村,去年冬棚搭建的养虾户比例约为七成,今年将基本完成冬棚改造,成为上洋镇冬棚改造率最高的地区。去年南山海村依托冬棚养虾,成功率高达90%。

高密度养殖一造亩产3000公斤

了提高虾池的亩产效益,许兴和村民们想出了不少土办法。没有增氧机,他们就用柴油机抽水打在水面,以此来给水塘“打氧”。当时他们投放的密度大约在每亩3到5万尾。在政府的帮助下,养殖户们先后从台湾和顺德引进了增氧机,提高了养虾的亩产密度。今年,卢显亮在自家高位池平均每亩投放了25万尾虾苗,如此高密度的养殖,也是南山海村养殖户对自己技术的一种自信。

对虾养殖的密度越大,高位池内的水质变化就越快,而水质的变化超过阀值,就会引起对虾的大规模死亡。曾纪光向记者简单介绍了水质3个主要方面:水温、PH值和咸度。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抑制水中有害菌和藻类的繁殖。

在挑战高密度养殖的背后,南山海村的天然环境成为其他地区养殖户无法学到的优势。在南山海村,高位池与海水仅有一步之遥,但是养殖户却选择花费数万元打造深井来抽水,原因在于深井抽上的海水未受污染,较少细菌。记者在现场看到,抽上来的海水清澈透明。卢显亮告诉记者,其他地方抽不上这么干净的海水,干净的海水从源头上就减少有害细菌的滋生。

另一个自然优势则是南山海村常年无雾,使得冬棚能在整个冬季接受阳光维持温度。在离南山海村仅有四五公里远的沙湖村和溪头镇,一场大雾就可能使冬棚温度跌破对虾养殖所需的20℃以上,这就使得其他地区的养殖户不敢轻易尝试冬棚养殖。

据曾纪光介绍,为了提高这全年唯一一造的亩产,养殖户摸索出两次捕捞的办法。一次捕捞池里的一半对虾,减小密度后,再将剩下的一半养大。如此一来,去年南山海村冬棚养殖对虾亩产超过3000公斤,如此高额的产出和超过90%的成功率,使南山海村养殖户得到了巨额的回报,这个回报在去年的数字是利润2000万元。

附:温差大,如何肥水?

晚温差大,白天温度高,水面升温快,水下温度低,很容易形成温跃层!

温跃层:日出以后,表层水吸收太阳能,水温升高,底层水温度较低,所以,在表层与底层之间形成了温跃层!

在温跃层内,尽管深度相差不大,但温度随深度增加,下降的较快,所以相应的水的密度和浮力也会增加的较快,这样一来,向下沉降的浮游生物残骸,死亡的藻类等有机碎屑一进入温跃层内,因为浮力增大的原因,下降速度降低,一些细小的有机碎屑几乎全被温跃层挡住,使该层聚集大量的有机碎屑,这样的池塘大部分呈现白天浑浊,夜晚清澈,不容易肥水。

所以,很多池塘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无机肥或含无机元素N.P等营养盐大部分都被温跃层内杂质所吸收,进而施肥效果不明显!大家需要了解的是,池塘一旦形成温跃层,如果该层不被打破,无论用多少肥水产品,都是很难看到肥水效果的!注意:在此期间,如果池底有机物丰富的池塘,很容易因浮游植物,也就是藻类的减少,导致溶解氧的减少,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危害养殖动物!

那么如何打破温跃层?

温跃层内,聚集较多的有机碎屑,会滋生大量细菌,迅速分解有机物,耗去大量的氧气,这时将会形成溶解氧的跃变层,其深度将和温跃层的深度大体相似,主要取决于表层水温度升高的快慢和风力搅拌强弱等因素.升温快,风力搅拌较弱时,跃变层离水面较浅,变化急剧;反之升温慢,作用时间较长,风力较大时,跃变层离水面较深,变化缓慢;

通过以上分析,无论是温跃层的形成,还是跃变层的形成,都是水体白天出现浑浊,夜晚好转,肥水困难的根本原因!所以有此类现象的池塘,不应该盲目的对池塘进行肥水!

这里,有以下建议:首先,应该先降解杂质,打破温跃层!可以采用硫代硫酸钠,或过氧化钙等;然后对池塘采取增氧措施(使用氧片,打破池塘跃变层,增加水体,池底的溶解氧,最后将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进行肥水!这样池塘就可以摆脱肥水困难的现状!(注意:使用硫代硫酸钠或过氧化改后,建议改底,以免络合大量的碎屑,在池底释放有毒物质。)

如果一味的向池塘大量的投放肥料,不究其根本原因,水不仅肥不起来,还容易造成池塘有机能量的过量投入,在温度升高的季节,很难控制池塘的肥度,以及菌相!更容易产生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危害养殖动物.为中后期的养殖埋下较大隐患!

END

来源:阳江日报、水产论坛(作者:水滴石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