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珅往灾民米汤里掺沙子,乾隆大力赞赏,后来又得到世界肯定

 玥儿文史 2019-09-12

和珅是清朝中期有名的权臣跟商人,在乾隆皇帝面前十分受宠,权势很大,家财达到八亿两之多,但是和珅早年间的生活经历比较坎坷。和珅出生于一个官员之家,父亲常保担任福建副都统,家境还算殷实,不过和珅三岁的时候,母亲在生弟弟和琳的时候难产而死,九岁的时候,父亲常保又因病而死,所以和珅还不到十岁,父母已经双双过世,如果不是幸亏父亲的一位偏房跟家中一位老家丁的保护,和珅跟弟弟很有可能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

家庭的巨变促使和珅发奋图强,和珅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刻苦,用功学习,成功考上了咸安宫官学,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通读四书五经,书法、诗词绘画等无不精通,深受老师们的喜爱。18岁的时候,和珅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冯氏为妻,人生开始有了大的转变,虽然在第二年的科举考试中落榜,但以文生员的身份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并且在23岁那年抓住机会在乾隆皇帝面前表现了自己的才华,得到乾隆赏识,开始了他一帆风顺的仕途之旅,坐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和珅之所以如此受宠,能从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地位父母双亡的穷小子华丽蜕变为乾隆皇帝面前的大红人,有3个原因:第一个原因,非常有才。有一次乾隆下了一道圣旨,其他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和珅一人猜出来了,还有一次乾隆在看《孟子》,天黑了看不清,便命和珅掌灯,和珅问皇上是哪一句,然后流利背出了书上全部注解,让乾隆十分欣赏。

第二个原因,和珅长得玉树临风,一表人才,清秀俊美,且相貌跟被乾隆帝处死的一个妃子十分相似,乾隆见了和珅之后,心有所感,另眼相待。

第三个原因,头脑聪明,善于揣摩皇帝的心理,敛财手段高明。乾晚年好大喜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和珅迎合乾隆心理,把乾隆哄得心花怒放,和珅知道乾隆孝敬,皇太后死的时候,和珅哭得十分伤心,让乾隆很是感动。乾隆下江南花费甚大,也是和珅从中打点,源源不断的为乾隆挥霍提供钱财,让乾隆非常满意。

所以,和珅是头脑非常聪明、口齿非常伶俐的一个人,深谙伴君之道,凡是乾隆交给他的事情,很少有他办不好的,虽然有时会有意外之举,但也是用心良苦,比如有一次乾隆皇帝叫和珅去赈灾,和珅就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往灾民的米汤里撒沙子,文武百官对他破口大骂,但乾隆却大加赞赏,且百年后又得到了世界肯定,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中原地区连年干旱,到处闹饥荒,乾隆便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但是一段时间过去后,灾情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乾隆于是派自己的心腹和珅前去赈灾。

和珅到了灾区后,没有做其他的事,而是抓起一把沙子就撒入灾民的米汤中,而且吩咐其他的粥棚也要照做,此举引起了其他官员的不满,纷纷大骂和珅无良无德,但和珅自有他的理由。和珅认为,在米粥里掺上沙子,能防止不是灾民的人冒充灾民来领米粥,因为真正的灾民是不会在乎粥里边有沙子的,他们只要能够填饱肚子,能够活下来就行,而冒充灾民的人则会嫌弃掺了沙子的米粥,这样就能保证赈灾粮食都到灾民口中,能够救助更多的灾民,能够安抚人心。

所以乾隆皇帝对和珅的做法大加赞赏,而和珅的这种做法后来又得到了世界肯定。生活于十九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在他的文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中说道:差的经济学家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跟短期的得失,而好的经济学家能够看的更加长远,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本质,能够看到事物背后的真相。

从赈灾事情来看,和珅无疑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各位亲爱的读者,你们觉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