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学术写作文献资源使用的理论基础

 风调雨顺629 2019-09-13

与通用的写作不同,学术写作是一种基于文献资源的写作,需要大量地运用外在知识资源。在达晋编译看来,文献资源对于学术写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写作者通过获得前人的理论观点和研究发现,以及文献引用等方式对自己的研究进行理论定位,以达到在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的研究之间建立逻辑关联、最终构建学术语篇的目的。

探讨学术写作文献资源使用的理论基础

概括说来,文献资源使用的理论基础有认知视角、文本视角和社会文化视角之分,且各有其侧重点。认知视角 旨在揭示学术写作文献使用的读写认知过程,文本视角揭示文献使用在学术语篇中的语言特征,而社会文化视角试图揭示文献使用不当现象的本质及其原因。

一、认知视角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当属“文献使用认知模式”。该模式基于两次实证研究而提出,解释了文献使用中的读写认知过程,其主要观点为文献使用是一个决策制定过程,且贯穿于课题研究诸阶段,如文献选择、文献阅读和文献引用等;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立的具体决策标准和共享的决策规则。

这一模式一方面呈现了写作者是如何识别那些与自己研究相关的文献,也让我们了解到写作者所选的文献并非都经过阅读,且未必都在学术文本中得以引用。另一方面,写作者在文献选择、阅读和引用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抉择是基于多种因素、多重标准和多种规则的。

该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模型主要探讨文献选择、阅读和引用3个阶段的文献使用决策过程,未揭示文献阅读输入到文献引用输出过程中的文献使用能力发展模式;二是文献选择、阅读和引用这3个阶段的关系不应只是单向发展,而是循环往复的、动态的,因为在文献使用过程中,写作者需要反复经历多次文献 的选择、阅读和引用。

二、文本视角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互文性理论及互文策略类型框架,这两个理论关注文本与文献的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主要解释文本与文献在理论层面的融合关系;互文策略类型框架主要解释文本与文献在语言层面的融合方式。互文性理论强调每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镜子,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关联,彼此参照。

就学术写作而言,互文性的表现更加显著,因为它在较大程度上借用和融合了各种文本形式,汇集了各种观点和声音,还显示了文本与文献资源之间求证、关联、比较和应用等各种互文关系。简单来说,学术写作中引用文献资源就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

在学术写作研究 领域,学者们探讨了文本与文献的互文方式,提出了互文策略类型框架,把互文类型分为4种 ,即间接互文、规范的互文、不规范的互文和抄袭性质的互文。除了间接互文没有明确的参考文献来源,其他3种类型均明确标注文献出处,也就是直接互文。其中,规范的互文指文本借用时采用直接引用或释义策略;不规范的互文指文本借用时采用复制策略或不合格释义;抄袭性质的互文指写作者有意隐瞒文本与文献真正的互文关系。

三、社会文化视角的理论探讨主要关注文献使用不当或抄袭现象的概念和原因。首先,学界对抄袭的定义和本质还未能达成一致,因为抄袭不仅仅是主观复制他人的语言或观点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多方面的深层次涵义;其次 ,学界从道德和文化等方面对抄袭的原因展开了讨论。一些学者认为抄袭是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缺失的表现;另一些学者认为社会文化及观念态度是抄袭的主要原因。

针对抄袭的定义,我们认为抄袭问题由来已久,且趋向复杂,因此建议使用多元的抄袭定义,即不同的读写语境应有不同的抄袭界定。关于抄袭或资源使用不当的原因,我们认为探讨不应只限定于社会文化因素,而更应关注学习者本身在学术写作能力发展过程中的认知及其策略获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