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澂[chéng](1835年—1902年),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 。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1886年,吴大澂与沙俄谈判。他据理力争,迫使沙俄重立土字碑、并对中国的出海权进行妥协:图们江口的出海权虽不能共享,但中国船只可以借道出海,俄国不得阻止。吴大澂又设法延长谈判,迫使沙俄归还了黑顶子山地区(今吉林珲春敬信镇)。其战略眼光与爱国精神令后人称颂。 1.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 2. 之子,象帝之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 3. 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 4. 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钤印:吴大澂印、愙斋(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 吴大澂》第404页,43.44印) 题识:峄琴仁兄同年大人鉴正。吴大澂。 林绳武(近代)题签条:愙斋篆书。□叔学长。韵宫。 钤印:韵宫。 释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上款:“峄琴仁兄同年大人”即潘衍桐(1841-1899),广东南海人,与吴大澂同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历任国史馆纂修、越华书院主讲、陕西副考官、国字监司业、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浙江督学。学识渊博,1897年在广州创办《岭学报》并任主编。著有《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话》三卷、《拙余堂诗文集》四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