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小时刷一次朋友圈的人,正在慢慢失去这个优势

 一盏书灯 2019-09-13

01 决定人生上限的,是自律

网上曾发起过这样一个话题:“你可以一整天不碰手机吗?”

网友的回答十分精彩:

“出门不带手机等于慢性自杀。”

“可以让我不吃不睡,别让我不碰手机。”

“听我一句劝,放下手机,去读书、运动、见好朋友...一天下来,你就会发现,还是手机有意思。”

这些调侃的背后,其实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你觉得没有手机活不成,但可曾发现让你不成活的也正是手机本身呢?

手机对我们时间的吞噬不用多讲,有数据表明,我们每天平均拿起手机96次,使用时长在3小时甚至5小时以上。

半小时刷一次朋友圈的人,正在慢慢失去这个优势

刷朋友圈、看视频、逛淘宝、玩游戏...它偷走你时间的同时,还会让你成为无法专注的人。

微软公司曾报告过这样一组数据: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幅度为12秒。到了智能手机勃兴的201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8秒。也就是说,在一分钟内,你至少会走神7次。

更可怕的是,它还会无形中杀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美国摄影师Eric记录了手机时代下人们的日常,最亲近的人却成了离得最远的人:

躺在一张床上的爱人,却背对背玩手机

闺蜜聚会,合影自拍后,各自沉浸在手机里

亲子间的美好时光,只有手机和Pad的触摸声

吃饭、走路、坐车...甚至等红绿灯也要看手机

......

这种无价值的消遣,还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空虚和愧疚,形成“越空虚-越玩手机-越空虚”的恶性循环。

半小时刷一次朋友圈的人,正在慢慢失去这个优势

所以,在手机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要自律。

不止是玩手机,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在《少有人走的路》里有这样一句话:“自律,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

人生如苦旅,有时候决定我们上限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02 自律,让你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高度自律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让我想起孙俪。

现在提起孙俪,大家都会说她是人生赢家:事业成功、夫妻恩爱、儿女双全,还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养花练字。

半小时刷一次朋友圈的人,正在慢慢失去这个优势

我们羡慕她的生活,却不知她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为了上镜,孙俪对自己身材的要求近乎苛刻:每部戏开机前,提前三周泡健身房,不吃含盐的食物,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角色。

拍戏间隙,在片场孙俪也会见缝插针锻炼,她说过“我每天都会称体重,如果说体重超过那么一点,我就要让它马上回到原点。”

如今36岁的孙俪,身体柔软、肌肤紧致,演起少女依然很有说服力,这与她的自律分不开。

半小时刷一次朋友圈的人,正在慢慢失去这个优势

工作上,孙俪属于少而精的演员,虽然一两年才拍一部,但收视率都很高。

孙俪自己说过:“我相信无论做什么,你要脱颖而出,让别人看到你,一定会付出比别人多得多。”

据说孙俪每接一部戏,都会提前熟悉台词和人物性格,剧本通常被翻烂了,每一页都有她的标注。

拍《芈月传》时,请专业老师辅导历史和古文,“老江湖”方中信说自己从没有见过这样厉害的女演员,6页纸的台词一条过,让他都压力山大。

《那时花开月正圆》里的周莹是西安人,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孙俪跑去跟当地人请教,最后才有了“蹲在椅子上,擤鼻涕抹脚底,对着茶壶喝水“这些经典场景。

半小时刷一次朋友圈的人,正在慢慢失去这个优势

好友俞白眉评价孙俪像苦行僧一样自律,所以才能稳定却持续地输出高质量的作品,成为好角色的口碑。

什么样的女人最好命?

大概就是孙俪这样自律的女人吧,能不被生活拖曳前进,游刃有余地握住生活的掌控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03 自律差的成年人,该如何自救?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

手机上瘾

说好不熬夜11点就睡觉,结果躺在床上追剧、看小说、看视频、刷朋友圈,明明困到眼皮打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眼看着黑眼圈越来越重,精力完全被耗尽,整个人空虚烦躁

减肥上瘾

下决心瘦20斤,报了班、也制定了饮食计划,但就是坚持不下来,一天不吃零食就受不了,严重时把零食和水果当饭吃,越减越胖,陷入减肥的恶循环

立flag上瘾

年初列了长长的书单、旅行计划、要学的技能,却总是被游戏和手机占据了所有的空闲时间,大半年过去了,年初计划几乎没完成,又要列新的年度flag了

......

其实,这些上瘾行为都是不自律的表现。

半小时刷一次朋友圈的人,正在慢慢失去这个优势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不自律?

行为心理学家分析:我们之所以对某件事上瘾,并不是有多爱,很多时候是想逃避或忘记另外东西。

比如你明明有一项紧急重要的工作要处理,但就是不想动手。拿出手机,内心有个声音“就玩15分钟”,刷会朋友圈、逛逛淘宝,东摸摸西忙忙,等你反应过来,大半天时间飞快过去了。

我们还会因此懊悔自责,怪自己不够自律,甚至开始自我否定...长时间下去,毁掉的不只是生活,还有你的心理意志。

半小时刷一次朋友圈的人,正在慢慢失去这个优势

想要戒瘾变得自律,是不是就不可能了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救“能力,关键是你是否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我是沈家宏,一名治疗成瘾的心理学专家,在我近20年的职业生涯里,无数案例表明:90%以上的上瘾是由心理原因引起,比起意志力等方式,心理调整才是真正的对症下药。

这次,受到壹心理的邀请,我把多年来帮助上千名成瘾患者的经验做了一次梳理,融合成了这门《用心理学戒瘾,25天过上自律人生》课程,希望能帮助你摆脱上瘾的痛苦,过上健康,自律、自信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