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感恩教师节】有奖征文活动
初三的时候,我拿到的新书又多了一本,对,是《化学》。我那时有个习惯,只要拿到有字的东西,都喜欢翻一翻,看一看,看看有没有能吸引我的文字。我把化学书快速地翻了一遍,里面除了文字就是一些瓶瓶罐罐的图片,长的短的,胖的瘦的,直的弯的,以各种形态出现的瓶瓶罐罐,嗯,还有英文字母。翻完书以后,就期待着,是什么样的老师来教我们化学呢? 化学课,化学老师不慌不忙地走进了教室,他在讲台上一站,我被他旺盛的须发怔住了,也不是络腮胡,就是脸上毛发很多的那种。多年以后我再见他,发现他的须发也没有以前感觉的那么多,或许只是当年的错觉吧。他自我介绍,告诉我们他的姓名,我一下就精神起来,心理有点小得意:老师和我一个姓,哈哈哈。化学老师用那些瓶瓶罐罐带着我们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用那些瓶瓶罐罐做实验给我们看,加点这,加点那,用酒精灯烧一烧,一会是液体,一会是气体,一会是蓝色,一会是紫色,感觉化学也还挺有意思的。 老师上课时都要求学生课后要复习、预习课本,化学老师也不例外。记得有一次他检查我们是否真的认真复习了,然后就提了一个问题喊学生回答,什么问题我忘记了,但仍然记得答案是“加水”。六十余人的班级站起来有十几人了吧,都没答对,化学老师气得说“我倒要看看要站多少人”,我也被他喊了起来,幸运的是我的课本正好翻在那个问题答案的一页,而我也正好瞟到了答案,于是我答了出来,记得化学老师当时说了一句“还是家班子给面子”。家班子就是同姓人的意思。对不起啊,化学老师,你不知道吧,不是我给面子,也不是我认真,只是我运气好,看到了答案而已。 高一的时候,迎来了我的第二位化学老师,苏老师。苏老师年轻,个高且瘦,平时言语不多,上课时倒是很有激情,滔滔不绝地带着我们在他的化学王国里转悠:酸、碱、电子、离子、氧化、还原、硫酸、硝酸、氢氧化钾、元素周期率、电解质等等。那时实验器材少,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做实验给我们看,好像有的实验有爆炸的危险,所以苏老师做实验时我总是很紧张。 依稀记得高中的化学课有大量的计算,其中有一个什么单位叫“摩尔”。于是化学课上,苏老师天天带着我们学习,这个多少摩尔,那个多少摩尔,加起来多少摩尔,好像有一段时间,天天都在跟摩尔较劲。于是我们的苏老师有了一个善意的可爱的亲切的称呼:摩尔老师。苏老师知道了,一点也不生气,还是一如既往的讲着课,摩尔来摩尔去。多年以后,我们看到苏老师还喊他摩尔老师,苏老师也愉快地答应着。 高二时分科,我选择了学文,自那以后再也没有碰过化学,但两年学习化学的时光,让我见识到了不同物质的碰撞带来的惊喜还有惊吓,带给了我许多快乐。感谢你们,我的化学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