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囊草 来源产地为茄科植物泡囊草的全草。初夏植物生长茂盛期采全草,阴干。生于山坡、山沟、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新疆等地。别名大头狼毒。 性味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 根:甘、微苦,热。有毒。 全草:苦,平。有毒。 根:补虚温中,安神,定喘。主治虚寒泄泻,劳伤,咳嗽痰喘,心慌不安。 全草:清热解毒,祛湿杀虫。主治中耳炎,鼻窦炎,咽喉肿痛,疮痈肿痛,头痛。 《中药大辞典》 根:甘微苦,热,有毒;全草:苦,平,有毒。 根:补虚温中,安神定喘。治虚寒泄泻,劳伤,咳嗽痰喘,心慌不安; 全草:清热解毒,祛湿杀虫。治中耳炎,鼻窦炎,咽喉肿痛,疮痈肿毒,头痛。 《中华本草》 味苦;性凉;有毒。清热解毒。主痈肿疮毒;咽喉肿毒;鼻渊,聤耳。根:补虚温中,安神定喘。全草:清热解毒,祛湿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0.6g;或研末。 【运用】治急性胃肠炎: 泡囊草一钱,青木香二钱,石榴、诃子、荜拨各一钱。共研细末。每次开水送服一钱,日服二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