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班布尔汗
大司马乱入:窝阔台毒死拖雷,志得意满做了几年大汗,不料身故之后,妻子和儿媳连出昏招,导致蒙古帝系转入拖雷系之手,窝阔台系几乎被斩尽杀绝。然而窝阔台的孙子辈中终究出了一个枭雄海都,趁拖雷系内战之机建立窝阔台汗国,并且将要发出夺目的光辉。 文史宴公众号特邀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块的创立者班布尔汗发文,讲述蒙古帝系的转移与窝阔台汗国的始末。文章节选自班兄的著作《雄踞天下——蒙古四大汗国》,想要一睹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全貌的朋友,可购买此书阅读。 前文地址: 窝阔台家与拖雷家的恩怨情仇——窝阔台汗国史(上)|文史宴 二、窝阔台家族的衰微 窝阔台是蒙古帝国第二任大汗,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便确定了他的继承人身份,可说是相当显赫。可就是因为这种显赫地位,使得他在获得封地的时候远远小于其他几位兄弟。 窝阔台的封地,在叶密立(新疆额敏)和霍博(新疆和布克赛尔)地区。这与术赤、察合台和拖雷的封地相比,简直是寒酸。但这并没有什么不公平,这块封地只是为了他在继任大汗之前驻牧而用,性质与其他三兄弟不同。日后整个帝国都是你的,私有财产少点算得了什么? 所以说,在成吉思汗分封诸子之后,术赤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基础便已经奠定,但窝阔台汗国则连影子都没有,这小小的窝阔台封地并不是日后窝阔台汗国的雏形。 所以,当窝阔台家族失去了大汗汗位后,因为封地的狭小,以至于想要如当年的拖雷家族一般依靠封地实力对抗中央权威都无法做到,窝阔台家族遭受了巨大打击,迅速从历史舞台的中心滑落到边缘。 1、脱列哥那皇后旳擅权 窝阔台汗有七个儿子,长子贵由,次子阔端,三子阔出,四子哈剌察儿,五子合失,六子合丹,七子灭里。前五个儿子是窝阔台的正妻脱列哥那所生,是嫡子,那么按照蒙古传统最具有继承权的,应该是嫡长子贵由和嫡幼子合失。 但是,窝阔台汗也和父亲成吉思汗一样,并不属意于长子和幼子,而是最喜欢第三子阔出,“这个儿子很聪明,生来是个幸运儿,合罕有心让他作自己大位的继承者”。 可惜,阔出年寿不永,先于父亲去世了。悲痛之余的窝阔台汗爱屋及乌,将阔出的儿子失烈门养在身边,准备立为继承人。这一安排,“诸王百官皆与闻之”,但并没有如成吉思汗立窝阔台那样正式宣布。 没有正式宣布,便不算是圣旨,当窝阔台汗暴死之后,隐患就出现了。 原来,皇后脱列哥那(乃马真后)最喜欢长子贵由,认为舍子立孙是不对的,而按照蒙古的传统,大汗去世后,在新大汗即位之前,由皇后摄政。脱列哥那皇后便打算将趁势贵由推上汗位。 窝阔台汗去世时,拔都的西征大军还在外征战,脱列哥那一面派出急使召贵由回来,一面开始着手清理朝堂,将自己的反对者除掉。 首当其冲的,是中书左丞相镇海和掌管西域人赋调的牙剌洼赤,但这二人都十分机警,感到事态不对便立即逃亡到窝阔台汗次子阔端处避难。 阔端在窝阔台汗在位时,也屡立大功,征服了西藏之地,但母亲却偏向大哥贵由,反而以“病体奄奄”为理由把他排除在汗位候选人之外,因此早有不满,他将镇海和牙剌洼赤收留下来,不管母亲怎么索要都拒不交人。 镇海和牙剌洼赤虽然逃得一命,但再也不能发挥作用,窝阔台汗的老臣就剩下中书令耶律楚材了。 一向谨慎小心的耶律楚材此时已经年过半百,不愿再退缩,为报答窝阔台汗的知遇之恩,以“自有先帝遗诏在,遵之,则社稷幸甚”为理由,与脱列哥那皇后针锋相对,“面折廷争,言人所难言”。 但是脱列哥那皇后在清除异己之后,“用巧妙和狡猾的手腕,她控制了一切朝政,并且施给各种小恩小惠,请客送礼,赢得了她的族人的欢心,顺从她和愉快地听着她的吩咐和指令,而且接受她的统治”,将诸多宗王大臣笼络于身边。 耶律楚材独木难支,反而遭到“百计攻讦”,被排挤出朝堂。窝阔台汗去世三年后,耶律楚材也“愤悒而死”,年五十五岁。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 耶律楚材一死,脱列哥那皇后便没有了任何顾虑,虽然术赤家族的家长拔都和贵由不和,不愿参加“库里勒台”(蒙古人选举大汗和讨论大事的大会),但在其他家族都没有意见的情况下,拔都一人的缺席是不会有什么作用的。 终于,在窝阔台汗去世五年后,公元1246年,在哈喇和林附近的达兰达葩,“库里勒台”召开,贵由毫无争议的被推举上位,成为大蒙古国第三任大汗。 然而,脱列哥那皇后很快便对自己的选择后悔了。贵由汗虽然是母亲一手操作立为大汗的,但却并不是一个甘心被母亲操控的弱势君王。 即位不久,他便处死了母亲最为信任的心腹法迪玛,重新启用被母亲逼走的老臣镇海,从母亲手中夺回了统治权,脱列哥那皇后又气又急,贵由汗继位不过一年,她便去世了。 而脱列哥那皇后更为后悔的是,贵由汗只比她多活了一年,窝阔台家族也因为贵由汗的死而永远失去了蒙古大汗的宝座。 2、斡兀立皇后的失败摄政 贵由汗在位时间非常短暂,只有两年,而在这两年中他最主要的作为是收拾大蒙古国内部自己的反对势力,稳固自己的汗位。 首先,他先对大蒙古国的左翼宗王,也就是成吉思汗兄弟的封国下手。因为成吉思汗的幼弟,东部宗王实力最强的斡赤斤曾在窝阔台汗去世时有过“称兵和林”,抢夺汗位的企图,贵由汗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惩处,虽然没有处死斡赤斤,但将他诸多心腹处死。 同时,贵由汗还废黜了察合台汗国第二任汗哈剌旭烈,改立与自己友善的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哥为察合台汗国之汗。 而最大的动作,是贵由汗以到西部养病为名,率大军西进,准备偷袭反对自己称汗最激烈的拔都。然而,拔都很快接到了拖雷遗孀唆鲁禾帖尼的警告,先下手为强,贵由汗在行军途中神秘死去。 贵由汗的死使得窝阔台家族顿时陷入了混乱,虽然贵由汗的皇后斡兀立皇后也效法自己的婆婆在丈夫死后摄政,但早已各怀心腹事的窝阔台家族成员都不拿这位新任大家长当回事。 斡兀立皇后(海迷失后)打算将窝阔台汗所指定的继承人失列门扶上汗位。但是,贵由汗的几个弟弟,窝阔台家族最有实力的阔端,最善于打仗的合丹,以及哈剌察儿、灭里等人,都已经倒向了拖雷家族,暗中准备支持拖雷的长子蒙哥。 而贵由汗的三个儿子,长子忽察与次子脑忽都认为应该由自己继承汗位,他们完全无视斡兀立皇后的权威,各自为政自行其是,而三子禾忽则知道自己没有争位的希望,也倒向拖雷家族了。 窝阔台家族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给了拖雷家族充分的机会。唆鲁禾帖尼先后拉拢了术赤家族和左翼诸王各家族,形成了强大的政治联盟,然后,在术赤和拖雷两大家族强大武力的护卫下,在斡难—怯绿连地区召开了“库里勒台”。 大会上,完全是一面倒的局面: 拖雷家族自然是谋求自家夺得汗位,术赤家族以拔都为首,全部支持拖雷的长子蒙哥继承汗位,察合台家族的家长也速蒙哥虽然支持窝阔台家族,但以哈剌旭烈为首的贵族因为贵由汗曾经的废立之举而支持蒙哥,窝阔台家族中也有半数人支持蒙哥,成吉思汗四个弟弟的家族也全部支持蒙哥。 蒙哥汗(1209—1259年) 斡兀立皇后和她所想推举的失列门可说是毫无机会,忽察、脑忽二人更是连提都没有人提。 蒙哥成为大汗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了,但如果斡兀立皇后、失列门、忽察、脑忽等人能够参加大会,顺水推舟,也能在新任大汗治下获得一份荣华富贵,可他们不甘失败,不但拒不参加大会,反而准备发动兵变,以武力袭击大会,强行推举失列门为汗。 1251年7月1日,拖雷的长子蒙哥在诸王的推戴下,成为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就在他进行即位的宴饮之时,失列门、脑忽率领的部队逼近了会场。 然而,拖雷家族久经策划要夺取汗位,怎么会不对自己的反对者多加留心,蒙哥和拔都的重兵早就埋伏在会场周围,失列门等人的部队尚未展开行动,便被包围缴械,失列门、脑忽被押送会场看押起来。 大蒙古国的“库里勒台”是极为神圣的,有什么矛盾可以争论可以吵闹,但带兵袭击大会,这是大逆不道的。这给了刚登基的蒙哥汗一个极佳的借口进行大清洗,窝阔台家族的灾难开始了。 3、蒙哥汗的大清洗 《世界征服者史》的作者志费尼曾有一句著名的话:“谁要种下枯苗,谁就绝无收获,可是,谁要是种下仇怨的苗,那大家一致认为,谁就将摘取悔恨的果实”。当年窝阔台汗利用巫水将拖雷置于死地的时候,恐怕不会料到自己的子孙将会遭到什么样的报复。 1252年初夏,蒙哥汗开始了对“谋逆”诸人的审判。因为证据确凿,审判极为顺利。失列门、脑忽被判处从军,数年后,失列门仍被处死。忽察被流放高丽。 斡兀立皇后被要求觐见蒙哥汗,只要她从命,便可免罪,但这位皇后反而对使者言道:“你们这些宗王们曾经允诺并做出过保证,大位将永远属于窝阔台合罕家,任何人也不得与他的儿子们对抗,现在你们却不守信用!” 这样的强硬,使得蒙哥汗大为恼怒,立即下令将斡兀立皇后和失列门的母亲哈答合赤一起抓捕,在进行了严酷的审判后,以“厌禳”的罪名将两个女人扔进水中处死。 察合台家族的家长也速蒙哥以及察合台的长孙不里,在这次议定大汗的“库里勒台”上支持失列门,蒙哥汗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下令废黜了也速蒙哥察合台汗国可汗的汗位,将他处死。不里被交给与他一直有矛盾的拔都,被拔都处死。哈剌旭烈重新被册封为察合台汗国之汗。 对于至亲骨肉都如此无情,对于普通大臣就更是鹰击毛挚,失列门、脑忽等人的臣属按只歹、爪难、合答曲怜等七十七人,忽察的臣属不合台豁儿赤、哈儿哈孙等人,也速蒙哥的臣属密兰、速蛮豁儿赤等人,贵由汗的老臣镇海、合答、宴只吉台等人,无一幸免,尽数被杀。 从大蒙古国建国以来,国家内部还从没有发生过如此大规模杀戮,这是一场极为彻底的大清洗,窝阔台家族赖以维系自身权利的势力被一扫而空,从此一厥不振。 而对于支持自己的窝阔台家族成员,蒙哥汗则予以怀柔。阔端保留了自己封地,合丹分得了原属察合台汗国的别失八里地区,灭里得到也儿的石河地区,哈剌察儿的儿子脱脱分得叶密立,合失的儿子海都分得了海押立(今哈萨克塔尔迪库尔干与伊犁一带)。 在做了诸般安排后,蒙哥汗感到可以高枕无忧了。他开始了自己的大汗生涯,整顿朝政,重委官吏,继续遣兵出征四方,大蒙古国在他的治下继续着强大。 不过,正所谓天道循环,蒙哥汗是借着窝阔台家族内部的分裂而获得汗位的,可当他去世后,拖雷家族也发生了内讧,窝阔台家族一个后起之秀也趁势而起,重建了家族的荣耀。 这个后起之秀,便是窝阔台汗第五子合失的儿子,被分封到海押立的海都。 三、窝阔台汗国的建立 窝阔台汗国开国汗王海都,在蒙古历史中是一个很难评价的人物。 他桀骜、坚强、有权谋,以一己之力重兴了的窝阔台家族,他一生都在以维护大蒙古国的法统为己任,但也是造成大蒙古国分崩离析的责任人之一。有人说他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有人说他是“仍忠实于老传统”,并且因为这种坚持而“具有个性和大无畏的魄力”。 其实,海都与忽必烈、旭烈兀、别儿哥一样,是大蒙古国在经历了一次次内部斗争而终于在蒙哥汗去世后处于分裂边缘时,趁势而起自主创业的豪杰。 大蒙古国就如一个大型的股份公司,其股东便是大大小小的贵族,从成吉思汗到蒙哥汗,这间大股份公司都是在董事长的带领下经营、创业。而当蒙哥汗去世后,再没有一个被所有人承认的董事长了。 各家分公司有的想成为董事长,有的想独立创业。忽必烈想成为董事长,但他没能成功,最终成就了大元王朝;旭烈兀和别儿哥分别成就了伊儿汗国和金帐汗国,而海都更是将濒于倒闭的窝阔台分公司迅速做大,并力图使之重新成为大蒙古国的董事长。 在这样的竞争之下,很难说谁具有先天的正义性,而谁则注定是错误的。 何况,相对而言,海都重兴窝阔台家族,并希望重建以窝阔台家族为中心的大蒙古国,在法统上更有合法性,只不过,这种合法性被刻意的隐瞒,以至于让后世的人们难以看清其真相。 这个合法性便是,成吉思汗生前,是否确定大蒙古国的大汗世世代代都由窝阔台家族继承? 1、《蒙古秘史》中的秘密 在《蒙古秘史》中,有关成吉思汗选定窝阔台为继承人的记载中,当窝阔台已经被确定为将来的大汗后,曾经和父亲成吉思汗有过这么一番对话: 窝阔台说:“如果今后我的子孙中出了尽管裹上草,牛也不吃,裹上油脂,狗也不吃的不肖子孙,出了麋鹿敢在他面前穿越,老鼠敢跟在后面走的无能子孙,那又怎么办?” 成吉思汗的回答是:“窝阔台的子孙中如果出了即便裹上草,牛也不吃,即便裹上油脂,狗也不吃的不肖子孙,难道朕的子孙中连一个好的也不会有吗?” 这番对话,成为日后拖雷家族抢夺汗位的合法性基础,既然圣祖成吉思汗都说,如果窝阔台的子孙中没有成器的,可以有其他子孙中选出大汗,那么在窝阔台家族人才凋零之际,拖雷家族挺身而出,岂不是遵照祖训,顺理成章吗? 不过且慢,如果仅有《蒙古秘史》,这就没什么问题,但把其他史书中的记载和《蒙古秘史》一对照,问题就出来了。 蒙古秘史 在《史集》中,有多处的记载与《蒙古秘史》不同,尤其在写到蒙哥继承继承汗位时,忠于窝阔台家族的札剌亦儿部贵族额勒只带的质疑时,更是直接与《蒙古秘史》完全相反。 在看到诸多宗王推举蒙哥为大汗,额勒只带站出来反对,说道:
“你们曾全体一致决定并说道:直到那时,只要从窝阔台合罕诸子出来的,哪怕是一块臭肉,如果将它包上草,牛不会吃那草,如果将它涂上油脂,狗不会瞧一眼那油脂,我们仍要接受他为汗,任何其他人都不得登上宝位。为什么你们另搞一套呢?” 虽然蒙哥的支持者们对这样的指责不以为意,但也承认额勒只带的话是真实的,忽必烈便回答:“是有过这样的约言……” 也就是说,在窝阔台汗登基之时,各家族宗王所发下的誓言,是永保窝阔台家族的汗位永固的。 《史集》的作者拉施特是伊朗人,是伊儿汗国的宰相,虽然伊儿汗国与元朝休戚与共,但他所效忠的伊儿汗廷并不是大汗之位的直接受益者,因此也就没有为尊者讳而故意篡改历史的必要,所以能够记载下对拖雷家族不利的“证言”。 用这条证据,我们可做如下推理: 首先,额勒只带作为臣子,绝不敢在各宗王面前伪造成吉思汗的遗训,忽必烈更不会承认,因此可以推定,额勒只带的话是真实的。 其次,如果按照额勒只带所说是真实的,那么《蒙古秘史》中的记载便不真实了,因为如果成吉思汗指出可以由其他家族的子孙来代替窝阔台家族,那么所有宗王在窝阔台登基时所发的誓言便是违背圣祖遗训,这对将成吉思汗视为神明的蒙古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再次,窝阔台汗即位时,其实力与拖雷相比是处于劣势的,他绝不敢,也没有力量让所有人违背成吉思汗遗训来向自己发誓。 于是,可以得出结论,《蒙古秘史》中成吉思汗指认继承人的记载,是被篡改了的。而篡改者,便是夺取了窝阔台家族汗位,并进行了大清洗的蒙哥汗。 那么,蒙哥汗为什么可以被定为犯罪嫌疑人呢?因为《蒙古秘史》的结束年份。 《蒙古秘史》的最后一章,写道“汇聚一起举行了极为隆重盛大的最高国事会议后,鼠儿年七月……写毕此书”。 这个鼠儿年,曾被认为是1240年,也就是窝阔台汗去世前一年。但这一年大蒙古国并无大事发生,拔都的西征大军还远在欧洲,根本不可能召开国事会议。那么,还比较合适的鼠儿年便只有1252年,这一年正是蒙哥登基为汗的年份,在他登基的“库里勒台”结束后,《蒙古秘史》也结束了。 为了汗位不惜对窝阔台家族大施辣手的蒙哥汗,在记载自己祖父言行的史书中篡改一点内容,又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呢? 不过,书面的东西可以篡改,可以蒙蔽千百年之后的后人,但却无法掩得住当时人们的悠悠之口,更无法阻挡窝阔台汗的子孙为夺回本该是自己的权位而不懈奋斗。 海都的崛起便是以这个理由为旗号的。 2、海都的蛰伏 因为与元朝和伊儿汗国都是敌人,所以无论是中国的《元史》还是伊朗的《史集》中,对海都的描写都很不堪。在《元史》中,海都是被称为“叛王”,且性情“狡谲”,《史集》中海都则被说成是“奸诈而狡猾”的。 虽然评价不好,但凡是白手起家而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哪一个不是狡猾的呢? 海都是窝阔台汗嫡幼子合失的儿子。合失出生时,正直成吉思汗征服西夏。蒙古人称西夏为“唐兀惕”,而汉语则称西夏为“河西”,蒙古人则误读为合失。为纪念胜利,成吉思汗为这个孙子起名为合失。合失因为酗酒而早逝,成为孤儿的海都在太爷爷成吉思汗身边长大。 成吉思汗是很看重孙子们的长相的。 在忽必烈出生时,成吉思汗抱着这个孙子便曾说出:“我们的孩子都是火红色的,这个孩儿却生得黑黝黝的,显然像他的舅父们”。忽必烈的母亲是克烈部人,克烈部突厥人后裔,以皮肤黝黑著称,成吉思汗明显对忽必烈的肤色不满意。而海都“在外表上无异于典型的蒙古人”,应该是能够得到曾祖父的喜欢。 因此,他的幼年是在无忧无虑,高高在上的环境中度过的,在成吉思汗身边,也学到了很多治国和治军的本领。成年后,他参加了由窝阔台汗发动,由拔都率领的“长子西征”,更锻炼了自己的才干,终于成了一个“很聪明、能干而又狡猾的人”。 当然,若是窝阔台家族能够一直保持大位,海都即使再能干、狡猾,也不过是在更多的战争中崭露头角,成为诸多蒙古名将中的一个,并以亲王之尊获得一块封地,享受荣华,了此一生。 然而,贵由汗死后的众多变故,不但使得窝阔台家族发生惨变,也让海都的命运跌倒了谷底。他被分封到海押立,虽然名为分封,但一无兵马,二无治权,与流放无异。 在大势已定的情况下,窝阔台系其他宗王只求自保,不敢反抗。而海都却桀骜不驯。对他来说,在祖父窝阔台汗、伯父贵由汗登基之时,所有宗王都曾宣誓,蒙古汗位要世代传承于窝阔台家族,拖雷系宗王也在其中。伯父尸骨未寒,拖雷家族便违背誓言夺取汗位,这是严重背叛行为。 因此,在被迁到海押立之后,海都暗中联络同系宗王,随时准备掀起反旗。 但是,蒙哥汗是一个“刚明雄毅”的君主,在位时牢牢掌握整个帝国,海都的反叛只能停留在计划上而没有机会实施。他必须和当年的拖雷家族一样,默默的忍耐,等待对手出现变故和分裂。 海都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七年。 1259年七月,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蒙哥在南征南宋之时暴死于重庆金剑山温汤峡。随着蒙哥汗的死,他的二弟忽必烈与幼弟阿里不哥立即开始了争夺汗位的争斗,一直以来团结一心的拖雷家族也终于分裂内斗了。 3、大乱中的崛起 蒙哥汗突然去世,他的儿子们并无显赫功勋,因此无继位资格,功勋卓著而有实力的弟弟们中,旭烈兀远赴西亚,不可能尽快赶回。于是,统兵南征南宋的忽必烈和在蒙古故地留守的阿里不哥便成为唯二的候选人。 若按传统,大汗去世,在外统兵的贵族们都要撤兵回到本土,然后召集“库里勒台”,推举新汗。可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对对方有着极大的戒心,阿里不哥惧怕忽必烈拥兵自重,蒙哥汗一死便派出使臣抽调忽必烈兵马,而忽必烈则惧怕阿里不哥在哈喇和林的势力,不敢回去开会。 于是,大蒙古国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两汗并立的局面: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称汗,一个月后,阿里不哥在哈喇和林称汗。 两位大汗很快便开始了兵戎相见,原本并肩作战的各路人马各归附于双方麾下,开始残酷的厮杀。 蒙古本土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对于中亚的管控便自然放松了。海都立即开始了自己的行动,“设法从各处征集了二三千军队”。 这点军队实在太过弱小了,但海都并不只是依靠武力,他开展了外交手段,说服了自己的叔叔,封地在叶密立的禾忽站在了自己一边。 叶密立古城遗址 禾忽是贵由汗三个儿子中唯一没有被蒙哥汗处置的,而且成为了窝阔台家族的大家长。当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开始争斗时,禾忽本来打算投归忽必烈,但海都说服了他,让他与自己一起支持阿里不哥。 虽然我们不知道海都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和言辞,但应该不外乎历数拖雷家族对窝阔台家族的不仁不义,指出趁乱夺回原有权位的可能性之类。而禾忽终于被自己这个堂侄说服,与海都一起宣示支持阿里不哥。 而从支持阿里不哥一事中,也可看出海都的战略眼光。 若按军事实力而言,阿里不哥不如忽必烈,窝阔台家族的兵马支持忽必烈,便形成了东西两路夹击阿里不哥的态势,阿里不哥很可能迅速败亡,那海都还有什么机会呢?而支持阿里不哥,则会延长拖雷家族内讧的时间,海都也就可以从容布局了。 果然,阿里不哥在战场上不是忽必烈的对手,屡战屡败,但因为有着西方诸王的支持,还是和忽必烈拉锯了四年之久。 而在这四年之中,海都“通过施展奸谋、夺取政权和征战,将窝阔台合罕的一部分兀鲁思抓到了自己的手中”。所谓的一部分,也就是除了河西的阔端(窝阔台次子,封地在凉州)系后人,哈剌和林的原属窝阔台的斡耳朵之外,窝阔台家族在西方的各处封地,如别失八里地区、也儿的石河地区,尽为海都掌握。 当然,海都的创业也并非一帆风顺,蒙哥汗死后,趁势而起的不仅有他、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察合台家族、术赤家族的各方势力,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奋斗,之间的争斗也是纷乱复杂。 为了和忽必烈抗衡,阿里不哥将与自己亲厚的阿鲁忽(察合台第五子拜答儿之子)派回察合台汗国夺取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然而阿鲁忽可不是个甘居人下,不识大势的人,当他看到阿里不哥斗不过忽必烈时,便又倒向忽必烈。发兵吞并了支持阿里不哥的金帐汗国在中亚的领地。 海都从开始在封地谋划叛乱时,最大的幕后支持者便是金帐汗国,别儿哥即位后更是非常关注海都的所作所为。在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争位战争尚在相持阶段时,别儿哥便与海都常有使臣往来,如今河中领土沦丧,自己又无法亲征,而海都也急于扩充自己的势力,正好可以利用。 于是,别儿哥派人给海都送去大量给养辎重,请他出兵攻打阿鲁忽,并许诺,只要海都打败阿鲁忽,自己便承认海都对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权,以他为察合台汗国之汗。 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阿里不哥、忽必烈 相峙形势图 海都本就不承认拖雷的子孙来当蒙古的大汗,虽然别儿哥要封自己为察合台汗的做法属于僭越,对他来说完全无所谓,能够得到物资支援,在这个大混乱的时代建立的自己的霸业才是最重要的。在得到补给后,海都迅速采取了行动,向着阿鲁忽的背后狠狠的刺了一刀,发兵猛攻察合台汗国。 阿鲁忽还没从捡便宜的喜悦中缓过神来,便遭到打击,恼怒之下率军迎击,与海都大战两场,先败后胜,算是打成了平手。 1664年,阿里不哥拜服于忽必烈军门,大蒙古国双汗并立的局面结束,但各大汗国自立的趋势也越发明显。 1264至1266年之间,金帐汗别儿哥、伊儿汗旭烈兀和察合台汗阿鲁忽相继病逝,时间差不超过一年。他们的位置分别被别儿哥的侄子忙哥帖木儿、旭烈兀之子阿八哈和阿鲁忽继子木八剌沙所继承。除了阿八哈,其他的人都不愿服从忽必烈。 忽必烈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从离得最近的察合台汗国下手,派自己身边的察合台次子莫阿秃干之孙八剌,回察合台汗国夺取木八剌沙的权力。而八剌是一个堪比海都的枭雄,在夺取察合台汗国之后,立即唯我独尊,先是夺取了元朝西北重镇斡端(今新疆和田),后又向海都宣战。 海都在木八剌沙统治察合台汗国时,欺负其无能,先后占领了察合台汗国阿里麻里、塔剌思、肯切克、讹达剌等锡尔河东岸地区,实力愈发壮大。见八剌前来挑衅,立即出兵迎击,双发战斗于呼阑河畔。 海都在木八剌沙执政时期占足了察合台汗国的便宜,没把八剌放在眼里,岂料八剌用计设伏,一举把海都所部打得大败亏输。 这是海都平生的第一次失败,在主力损失惨重之下,他只得向金帐汗国求援。金帐汗忙哥帖木儿本就对察合台汗国蚕食自己中亚领土极为不满,现见自己的盟友海都战败,察合台汗国锋锐更盛,哪里还能坐视,立即派自己的叔叔别儿哥彻儿率大军五万前来助拳。 而这次援助,最终造就了窝阔台汗国。 4、窝阔台汗国的建立 金帐汗国的五万生力军加入战团,使得海都立即扭转了不利局势。八剌没有想到金帐汗国会这么快派来援军,结果双拳难敌四手,被打得大败,“军队死伤了许多人”,沿着呼阑河沿线以西一泻千里,一直退到阿姆河以西,才“重新聚集起溃散的军队”。 海都失败了可以向金帐汗国求援,可八剌失败了却无法向元朝求援,因为他曾抢夺了元朝的斡端,而且就算元朝不咎既往,现在正在全力南征消灭南宋,也不会有多余的力量来帮助他。 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八剌决定破罐破摔,命令对撒马尔罕、不花剌等大城市进行彻底的破坏——避免这些富庶之地落入海都、忙哥帖木儿之手。 听闻八剌竟然要进行焦土政策,海都连忙制止了要继续进兵的别儿哥彻儿:“如果他(八剌)获悉了要去追他、把他驱逐走的消息,他会及早动手,造成更大破坏。我们不如派遣急使去劝告他,同他讲和。” 于是,海都派自己的弟弟钦察(窝阔台子第六子合丹之子)向八剌表达“和平团结”之意,约他和谈。八剌正处在困境,见到这么好的机会,自然不会拒绝,当即满口答应。 随着钦察在之间穿针引线,1269年春,八剌、海都还有代表金帐汗的别儿哥只儿在窝阔台汗国的塔剌思河流域的塔剌思、肯切克草原举行会盟,召开了没有拖雷系宗王尤其是没有“大汗”忽必烈参加的库里台大会。 金帐、窝阔台、察合台三汗国签订盟约,瓜分阿姆河以北地区,并立誓维护蒙古传统,反对背弃了的传统的忽必烈以及伊儿汗阿八哈。这便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塔剌思联盟”。 除了宣示和平团结,三方还划分了势力范围,阿姆河以北的河中地区,八剌得三分之二,忙哥帖木儿和海都一起分得三分之一。 看起来八剌比较得便宜,而实际上此时的察合台汗国的领土已经比阿鲁忽时代缩水了近一半,而金帐汗国则拿回了部分当初被阿鲁忽夺走的土地。最有好处的便是海都,他占据的土地在会议上得到承认,并被推举为盟主,尊称为“阿合”,也就是大哥。 很多史家认为,塔剌思联盟的成立,标志着蒙古帝国决定性的分裂。其实,这不过是帝国分裂后各个国家进行的一次重新分派组合,“决定性”是说不上的。即使没有这一联盟,帝国分裂的状况也没有可能挽回。但这个联盟确定了海都的最终崛起,也标志着窝阔台汗国的最终建立。 窝阔台家族在贵由汗之后,终于又有人可以称汗了,虽然这个汗仅是窝阔台汗国之汗,但在海都心中,这是大蒙古国的大汗。他一定可以消灭元朝和伊儿汗国,制服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实现大蒙古国的重新统一。 而似乎上天也愿意给他机会,很快他的愿望便达成了四分之一,察合台汗国中衰,成为了他的附庸。 |
|
来自: 白衣钱子 > 《蒙古帝国[大元、四大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