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三泰书斋 2019-09-13

在桌子上铺开一张北京地图,沿二环路分别找到北城的钟楼和南城的永定门,拿出一把尺子,在这两点之间画上一条线。可以看到,北京二环以里的内城被这条长达7.8公里的直线平均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这条线就是北京城传统的南北中轴线,被梁思成先生誉为“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城市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堪称“北京之脊梁”!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北京南北中轴线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初年,世祖忽必烈决定在北京建都(元大都),令大臣刘秉忠负责元大都的城市规划设计。刘秉忠听取了多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了横平竖直(指大部分街道均为东西向或南北向)、对称布局的设计方案,为此后北京近800年的城市结构打下了基础。这其中,南北中轴线正是此方案的核心点之一!

仔细观察这条中轴线,会很奇怪的发现,如此重要的一条线,竟然不是正南正北方向!难道,是元代的测绘水平不够准确?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由于元朝刚建立时建都在上都(古开平,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后迁入北京。元朝皇帝每一年冬春季在北京办公,而夏秋季要返回当时的上都。因此,北京中轴线实际指向上都方向,与正北方向有所偏移。。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确切证实。

现如今,这条南北中轴线仍然是北京城重要的标志线,同时也是北京市最为亮丽最有京范儿的一道风景线。下面,我们就一起进行一次空间之旅,去领略这条中轴线上的厚重历史和无尽风景!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首先,我们来到内城的中心,北京南北中轴线和东西横贯线(长安街)的交汇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始称“承天门”,清顺治时改为天安门。而后,由清末到民国,再到抗日战争,天安门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和不屈抗争。直到1949年,毛主席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古老的天安门重获新生!现在的天安门,不仅是北京的中心,更是中国国家的象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向往的地方!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踏上御道,走过绮丽如虹的金水桥,穿过威严庄重的阙门,登上天安门城楼,居中顺着中轴线面南而望,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飘扬的五星红旗。这面位于长安街南侧的国旗,应该是全中国最为重要的国旗,是全国人民心中的旗帜!每天清晨太阳升起时,这里都会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无论寒暑,无惧风雪,都会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来此观看。尤其到十一国庆,这里更是人山人海,当国旗升起时万人齐声高唱国歌,每个人激动的表情溢于言表,都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把目光透过国旗,后面便是那巨大的长方形广场——天安门广场。这座面积达44万平方米的世界最大城市广场,是世界著名的莫斯科红场面积的9倍,可容纳100万人同时在此进行集会。同时,这里也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是在这里发起举行,天安门广场成为一批批爱国志士反对黑暗压迫,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精神圣地!建国后,天安门广场更成为中国举办国家庆典、重大集会和接待来访外国领导人的神圣场所,绝不容许任何的亵渎和破坏!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在天安门广场上,沿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着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碑和正阳门三大建筑。

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有毛主席于1955年6月9日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笔锋雄浑,苍劲有力!在纪念碑下,追忆百余年前国家所受的灾难和屈辱,再回想为了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有多少人前仆后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才有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他们之中有许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无可置疑,他们都是英雄,为理想和正义勇于献身,必将永垂不朽!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四季长青的松柏环绕下,毛主席纪念堂庄严肃穆的屹立着。这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而专门修建的纪念堂,在堂中的瞻仰厅,还可以瞻仰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遗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自觉地排列成队,进入纪念堂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以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和崇敬!纪念堂外,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甚至连雨雪都不能阻挡人们的脚步。每次看到这一场景,都会深受感动。也许,这就是民心所向吧!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在天安门广场最南端的中心位置,正阳门巍然而立。正阳门这个名字一般人会比较陌生,但它的另一个别称可是大大有名,那就是前门,老北京人总说的前门楼子就是它了。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现存城楼和箭楼,也是现在北京城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城门。整个城门造型庄重,气势夺人,很值得一看。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在正阳门城楼南侧下方地面上,还有一个独特的标志,这就是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所有从北京出发的国道,都以此处作为计量起点。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让我们离开正阳门,把目光沿南北中轴线继续向南延伸,就会看到一条热闹繁华的商业街,这就是颇具老北京特色的前门步行街了。

前门作为商业中心主要起源于明,繁盛在清。明朝中期,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前门大街两侧开始出现鲜鱼口(卖鱼)、猪市口(就是现在的珠市口,当时为卖猪肉的地方)、煤市口(卖煤)等集市。到了清代,因为北城主要是皇帝本人以及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居住地,平民老百姓都在南城居住。出于维护皇家尊严的目的,像戏院、茶园、妓院等必须开设在内城以外,许多都分布在前门周边地区,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前门商业街的繁荣。及至清朝中期,前门(含大栅栏商业街)和天桥地区已经成了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商铺林立,老字号云集,人流涌动,日夜不停。清乾隆时期文人俞清源在《春明丛谈》中写道:“珠市当正阳门之冲,前后左右计二三里,皆殷商巨贾,前门大街设市开廛。凡金银珠宝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当时前门大街的繁盛,可见一斑!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解放以后,随着西单和王府井商业街的崛起,前门商业街的地位有所降低。到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腾飞,京城内现代化的商厦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古老的前门商业街逐渐落寞。本世纪初,北京市政府经过多方调查研究,规划并重建了前门商业街。修缮后的前门大街和其毗邻的南北向4条街和东南西北向为主的22条胡同统一为全新的前门商业区,以中华传统老字号和老北京文化为主题,非常值得一看。全新的前门大街为步行街,不允许车辆通行,只有代表老北京特色的有轨电车可以“叮当”着缓缓而过。走在这里,可以逛逛著名的大栅栏,、看看月盛斋、大北照相馆、全聚德、都一处、一条龙、张一元、中国书店等一大批老字号商店。每一个老字号,都配有生动形象的雕塑和文字说明,在畅快逛街购物的同时,还能增长不少见识,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看了这么多的老字号,让我们向南做一次空间跳跃,来到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永定门,顾名思义就是“永远安定之门”,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东有左安门,西临右安门,是北京外城最大的城门。因为当时的外敌威胁主要来自于北方,因此在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成为人们进出京城的最主要城门。这里每天都车水马龙,喧闹异常。原先的永定门在1957年被拆除,后经北京市政府研究,于2004年重建完成。新建的永定门城楼基本恢复了旧时模样,伫立在南北中轴线与南二环的咽喉要地,与正阳门遥相呼应,成为北京南城新的标志之一。


见识了重建的永定门,我们再一次跳跃回到最初的原点天安门城楼。从天安门城楼下来,面向北方,那是一片红墙金瓦的庞大宫殿群,这就是故宫,世界上最伟大的木质结构宫殿群,没有之一!北京中轴线由南向北横穿故宫,依次有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承光门和神武门,一路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充分显示了天子之城的威严霸气!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相传康熙年间,有一个西方使者想见康熙皇帝,根据清朝的礼仪见到皇帝应该下跪,但是该使者坚决不肯。无奈之下,礼部的大臣将此事秉奏康熙皇帝,对西方世界十分感兴趣的康熙皇帝表示可以接见。于是,礼部的大臣安排该使者从正阳门入宫觐见。当这名使者一路走过前门地区,看到北京的繁华盛况,惊叹不已,不觉收起了原先的傲气。穿过中轴线上的正阳门,来到宏伟的天安门前,那红墙碧瓦所发出的庄严气势已经令他折服,连走路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及至穿过端门、午门、太和门,看到那金碧辉煌、无比巍峨的庞大宫殿群,外国使者的心已经被彻底征服。来到庄严的太和殿上,康熙皇帝面前,他不敢抬头,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他所跪拜的不仅是康熙皇帝本人,更是对故宫所拥有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浩荡气魄的尊崇与认可!也许,这则故事并不真实,但它所表达的内涵才是故宫真正的魅力所在!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离开神武门,沿中轴线继续北上,来到一路之隔的景山。景山,因明初在此处堆煤,因而又称为“煤山”。景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金章宗时,这里就被建为皇家花苑,后经元、明、清历代修建,成为离皇宫最近的皇家园林。中轴线在景山绮望楼自南而入,穿过万春亭,从重新修缮的寿皇殿向北而出。其中,万春亭是旧北京城的最高点,也是市内唯一可以俯瞰故宫的地点。尤其在傍晚十分,如果天公作美,就可以欣赏到夕照故宫的人间胜景!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我们走到寿皇殿后,施展一次崂山道士的“神仙之术”,“穿墙”向北,一路走过地安门大街,来到南北相邻的两座城楼前,这就是传统北京中轴线的北端——钟鼓楼。其中,鼓楼在南,钟楼在北,同在中轴线上。与故宫一样,北京钟鼓楼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承担着报时的重要任务。在现代意义的钟表出现以前,绝大多数人对准确时间的概念非常模糊,需要听到官方的报时来安排各种事情。而在明清时的北京,听钟鼓声而动已经成了所有北京官民的生活习惯,甚至连皇帝也不例外。不过,随着现代钟表的传入,钟鼓楼的作用不断降低,一直到1924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钟鼓楼彻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的钟鼓楼,已经成为古都北京的标志之一,成为人们游览参观,学习历史知识的场所。而在钟鼓楼附近的老城胡同,更是体验老北京文化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到这里,我们的空间之旅还未结束。登上钟楼向北眺望,我们的目光沿着中轴线,透过车流穿梭的北三环和北四环,会发现许多熟悉的建筑,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这里就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所在地,北京南北中轴线新的北端。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举办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意义非凡。如今,奥运会赛场上的硝烟早已散去,奥林匹克公园也成了人们游览观光之地。在这里,人们可以与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零距离接触,还可以学习奥运文化,体会“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而最北面面积达680公顷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堪称北京北城的绿肺。每天都有大量的北京市民来此休闲锻炼,尽情享受安静祥和的美好时光!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一条纵贯线,一部北京史

这,就是北京的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达奥体公园。这是一条穿越北京的城市纵贯线,宫殿、城楼、广场、园林、街道、公园……像一颗颗夺目的宝石排列在一起,错落有致,异彩纷呈!这更是一条穿越时空的历史延长线,落寞、屈辱、泪水、坚强、勇敢、崛起、强大……隐藏在其中,让人清醒,催人奋进!它就像一个巨人,带着伤痛从历史中走来,虽步履蹒跚,但坚定前行,从不曾倒下;现在,它又满怀希望向未来走去,虽前途坎坷,却无所畏惧,一步一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走向属于它的美好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