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真正的传奇。细溯其祖上,其五世祖朱仲八,乃一介农民,生活贫苦举步维艰。从高祖朱百六、曾祖父朱四九、祖父朱初一,到其父朱五四,那日子更是一代不如一代。都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在那个历经五代贫困的岁月里,在这样一个早该灭族的乱世中,朱元璋竟顽强且华丽的完成了逆袭,堪称千古罕见。 当我们在回顾他的前半生时,就会发现。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就帝王功业,除了他出色的才能及坚强意志外,更重要的则是他的一帮兄弟。因为汤和,他踏上了参军的道路,因为徐达、常遇春,他有了平天下的资本,因为刘伯温,他得以击败张士诚、陈友谅,正是靠着这帮子兄弟,他才有了如今的江山。 不过,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也并非完人,建国以后他嗜杀成性,当年曾和他打下江山的一帮老兄弟都纷纷遭了殃,可以说,秋后算账是他的拿手好戏。不过,奇怪的是,徐达曾两次放走汉元帝,为啥常遇春如此愤怒的告发,朱元璋却依旧淡然呢? 这事儿,还要从朱元璋北伐元朝说起。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为彻底肃清元朝残余势力,重建汉人江山,朱元璋制定了北伐和西征的计划。同年七月,徐达引军25万北伐,一路胜利不断,捷报连传,短时间内,便攻到了通州,此时元大都近在眼前!若急取大都,兵士一两日便可到达,即便缓慢行军,最迟四日,也可抵达大都。然而,本能轻取元帝的他,却在到了通州后,连待七天,未有任何动作。果不其然,元帝当夜便带领嫔妃众臣逃向上都。而收到消息的他,这才慢悠悠地率兵攻占大都。 大都已破,接下来要攻取的,便是元帝所逃往的上都。随即,徐达大军星夜奔赴上都。然而,大军来的倒是快,却只是围城而不攻。而且在围城时,还特别“不小心”的操作失当,使包围圈出现巨大漏洞,又更“不小心”的让元帝成功逃亡。眼见煮熟的鸭子飞了,常遇春非常愤怒,大骂徐达收受元人贿赂,并在回程后参了徐达一本。哪想朱元璋情绪不仅没有任何波动,更没去责难徐达。 那这是为啥呢?我们在《明史》中找到了答案。据《明史》记载,徐达在北伐时,曾向朱元璋征询过元帝的处置问题,朱元璋却说:赶出塞外即可。因此徐达接下来的动作其实都是在贯彻朱元璋的意志。在古代,君臣关系十分重,即便是外族统治,即便其再残暴,其君的身份依然是君,民的身份依旧是民!朱元璋起义推翻政权,可以说是天命所归,但若真要杀他,则成大逆不道。因此与其将他捉回宫中,不如干脆将他赶走,反而能成其美名。元亡明兴这一口号,也就变得顺应天意、名正言顺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