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两不交”,无论关系多好,也要保持距离

 昵称31463559 2019-09-13

人活在世上,不可避免地要和他人展开交往,小时候有玩伴,少年时有同学,长大后有知心好友。每一个时期的朋友都会有些区别,年轻的时候,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就能成为朋友;但人到中年时,面临的情况却会有些不一样。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经在1044年写过一篇非常特别的奏章给宋仁宗。这篇奏章的名字叫《朋党论》,里面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意思是说,人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跟君子交朋友,是因为他们之间志趣相投;小人跟小人交朋友,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利益。欧阳修写这篇奏章的目的,是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清白,但这句话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却也是无比贴切!

民间有句俗语说“人到中年两不交”。人到中年,有两种朋友不适合深交了,哪两种呢?一是伪君子,二是以自我为中心、处处计较得失的人。清朝《围炉夜话》里说:孔子何以恶乡愿 ,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 ,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

假面孔的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加可怕。真小人一眼就看得出来,伪君子却能在你身边潜伏很久,直到有一天你掉进了他的算计里,才能彻底醒悟。他们的表面总是做得很好,让你以为他们值得信任,但其实伪君子不会把你当成朋友,只会把你视为可利用对象。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一句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王莽是历史上著名的伪君子,篡位之前谦恭勤俭,礼贤下士;篡位之后,王莽真面目才公诸于世,连累了无数与他有关的人。

但伪君子往往不容易识别,相比之下,第二种人的功力会浅薄得多。所谓“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之人,他们的眼睛永远只盯着利益、盯着高位,无论什么事情,吃亏的都只能是别人,决不能是自己。

这样的性情,在年轻气盛时大概还会让人觉得有个性,但如果中年时期还交往这样的朋友,你自然会渐渐感觉到疲累。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家庭,谁也没法永远顾着朋友的计较,处处让他满意。

即使让他满意了,他也会琢磨着怎么在你身上占点便宜。在他们的计较方式里,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别人都是围绕着自己转的,他们承受不了自己有一点点的损失。这样的人很难走出怪圈,所以无论一开始和他们关系有多好,从现在起也要学着保持距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