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巨石的连接处十分平整(郭君勇 摄) 这块奇石立于枫山的时间不可考证,可能数千年或者更长,村民把它当成风水石,因为奇石像一把竖起的大刀,所以村民都称它为“关刀石”。 关刀石(郭君勇 摄) 当然,如果只是像“关刀”,这奇石就不算太神奇,它真正出奇的地方在于,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出截然不同的数种形态。 如前文所说,在一个方向看时,它向一把刀柄插在地上的关刀,以这个方向为准,向左转到另一个角度时,它就向一只猴子,或者说,像孙悟空的头像。 孙悟空造型(郭君勇 摄) 放一张悟空侧面图片,大家自己对比一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向右转90度,它又像一尊慈悲为怀的菩萨,双目低垂,静静的注视着前方,她注视的方向,就是后张村,更远处,则是泉港的主城区。 佛首造型(郭君勇 摄) 向右再转30度左右,则更像一个完整的头像,高耸的眉毛下,目光深邃,鼻梁挺值,嘴巴微闭,村人说像极了鲁迅。 鲁迅造型(郭君勇 摄) 除了造型奇特,在奇石顶部,还长着两株小树,一株长在石像顶部,如插花,另一株长在石像眼眶位置,像极了眼睫毛,据张国治书记介绍,他小的时候,两株小树也是这么大,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还是这么大,曾有人千方百计想把两株小树挖走做盆景,但都没有成功。 奇石顶部的小树(郭君勇 摄) 关于这块奇石,还有一个真实并且神奇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为了采石建造,有村民打起了这块石头的主意,刀劈斧凿,开采了三次都不能把巨石凿开,最后弄来了炸药,想炸开巨石,在底座两侧各凿了一个深孔,谁知一边打孔一边肚子疼,越打越疼,赶紧收拾工具下山,奇石得以保存,如今,当年打算挖走巨石的村民还健在,只是再也没有人打过奇石的主意了。 当年炸巨石时留下的孔洞(郭君勇 摄) 奇石伫立无数岁月,静静庇护着它脚下的万千生民。在“关刀石”泽佑下,后张村发展成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孕育出不少优秀人才。有闽南浙赣边区革命者张三枝,曾任惠安县委委员;有民国35年任国民党惠安第二届党委执委,1947年兼任山海报社社长的张竹亭;有骨伤科名医张育平,创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骨伤新疗法,2017年12月,其受菲律宾总统府特邀访问菲律宾,治愈多位患者,荣获菲律宾重大贡献人士奖牌;有农业专家张联顺,现任省植保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津贴。他参与或主持的科技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厅级奖;有一家七人从事教育事业,2017年获得泉州市“教育世家”称号的张桂法家庭。 菲律宾总统特别助理办公室主任、菲律宾童子军总会主席温地与张育平合影。(资料图) 此外,后张村还是一个革命老村,曾为惠北抗捐大同盟据点,为解放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 ![]() 后张村的人们,也对“关刀石”爱护有加。在“关刀石”的下方,就是后张小学旧址,数十年历史的后张小学虽然早已荒废,但是在曾经辉煌的岁月里,也是桃李满天下,许多人从这里起航,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各地,但不管走的多远,每次回家,都要到“关刀石”边走一走,坐一坐,拍张照片存在手机里,时时凝望。不论身在何方,这里就是家乡。 后张小学旧址(郭君勇 摄) 长期以来,因为缺乏管理,“关刀石”周围树木过于茂盛,把巨石遮掩,从外面已经看不见它了,以至于“关刀石”声名不显,除了本村村民,外人很少知道这个奇石。如今,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宣传“关刀石”,镇、村准备依托地势,在周围修建一个休闲公园,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离家的游子们,树一个航标,找到回家的路。 “关刀石”参观路线图(根据红色箭头前进) “关刀石”不仅仅是一块奇石,它更多的是一种信仰,是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和寄托,它还是一种精神,是新时代泉港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指引着我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 |
|